主题:【原创】比较苏-35和歼-11B -- 晨枫
苏-35是苏霍伊走了一大段弯路后,最后推出的第二代单座苏-27。在惊世骇俗的苏-27基本型之后,苏霍伊先后研制了三翼面的苏-35(老)、三翼面加推力转向的苏-37(老)、前掠翼的苏-47(临时代号),但最后回到了常规的苏-35,既没有用三翼面,也没有用前掠翼,连推力转向都不能确定是不是使用。
歼-11基本型就是苏-27基本型。中国的引进许可限制很多,引进也不包括发动机和雷达。这十几年来,中国的发动机和雷达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加上对引进的苏-27抠细吃透,自然而然地推出了歼-11的改进型歼-11B。
在中国引进苏-30MKK的时候,印度同时引进了苏-30MKI。至今人们还在争论MKK先进,还是MKI先进。事实上,MKK也好,MKI也好,两者都不代表苏-27的未来,苏-27的未来在苏-35和歼-11B之间。
苏-35的机翼和边条前缘明显是暗色的雷达吸波材料
无独有偶,歼-11B也是一样的处理
双座的苏-30MK不是苏-35的双座型,而是MKI的进一步发展型,机翼和边条前缘没有雷达吸波材料处理
苏-27/苏-30在机背有一个大型的减速板,歼-11B保留了这个特征
但苏-35取消了机背减速板,不仅减轻了重量,也增大了机内载油量
苏-27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隐身处理十分缺乏。在不改变基本气动布局的情况下,采用雷达吸波材料是最好的捷径,苏-35和歼-11B都采用这个技术,但从MKI发展而来的苏-30MK没有,是一个很扎眼的缺失。歼-11B采用了相当比例的复合材料,如机翼蒙皮、垂尾、平尾,但苏-35没有裸机的图片,不大好说到底用了多少复合材料,苏-30系列极少采用复合材料,俄罗斯飞机也没有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记录。如果苏-35还是铝合金为主,那隐身性能可能略低于歼-11B。不过材料对隐身的作用不如气动外形,两者的气动外形基本相同,可能把材料隐身上不大的差别都掩盖了。但复合材料对减重的作用的明显的,这一点上歼-11B可能领先一步。
苏-35采用加大推力的AL-41,这和AL-31是同一个核心,而不是米格I-44的“正宗”版AL-41,但采用先进的FADEC。FADEC是全权数字发动机控制的简称,这是发动机版的数字电传,可以实时对发动机工况最优化,保证可靠性、耐粗暴操作性、维修性。现在还不清楚AL-41是否采用推力转向,但俄罗斯有这个技术,AL-41采用推力转向只是成本和可靠性问题。没有技术上跨不过去的难关。歼-11B采用太行,一般认为推力比AL-31要大。由于这是全新研制的发动机,正好和中国FADEC的发展同步,没有理由不采用FADEC。太行核心来自通用电气F110,这是美国第二代战斗机涡扇(AL-31是俄罗斯的第一代战斗机涡扇),更为先进,因此潜力更大。通用电气用来和普惠F119竞争的F120发动机核心就是从F110发展过来的。太行的推力转向如果现在还没有配备,那也是一个时间问题。
苏-35采用数字电传飞控,苏-27采用模拟电传飞控。模拟电传飞控简单、可靠、响应时间短,但数字电传飞控可以软件升级,提供几乎无限的升级空间,便于不断挖掘潜力。苏-35取消减速板就是挖潜的结果,用襟翼、副翼和其他控制面的复合动作,可以达到减速板的效果,而不用减速板的重量和体积。80年代航空界流行CCV布局(也称随控布局),使用大量的控制面,包括水平和垂直的鸭翼,实现复杂的机动动作。通过将传统布局的现有控制面的创造性组合,现代数字电传飞控可以达到差不多的效果,而不用额外的重量和机械复杂性。苏-35取消减速板说明了苏霍伊对数字电传飞控已经得心应手。歼-11B肯定也采用了数字电传飞控。歼-10、FC-1已经采用数字电传飞控,歼-11B没有理由不用。没有取消减速板,说明中国对苏-27的气动和操控还没有达到俄罗斯的地步,还不敢冒这个技术风险。这是差距。
苏-35采用玻璃座舱,也就是用计算机显示器取代大量的传统仪表。玻璃座舱不是一个时髦,而是空战信息化的必然。过去的玻璃座舱采用CRT,现在通常用LCD。传统仪表的占地是固定的,不同仪表之间要抢地方;LCD可以在同一片地方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切换显示,并且用图形、色彩、动画等图形显示手段,极大地提高信息量,使飞行员从技术员升级到战术家。俄罗斯作战飞机的玻璃座舱化在苏联解体时刚刚走上轨道,但极端经济困难大大拖延了进展。苏-35玻璃座舱的实际水平还不清楚,但应该不低。歼-11B也应该采用了玻璃座舱。中国战斗机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步,歼-10、FC-1和其他新型战术飞机都采用了相当先进的玻璃座舱,歼-11B没有理由不用。如果中国和俄罗斯的计算机和民用电子技术水平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话,歼-11B的玻璃座舱更先进也不一定。
苏-35采用Irbis被动电扫雷达,这是俄罗斯的传统绝技。米格-31的Zaslon雷达上世界上第一种战斗机电扫天线雷达,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被动电扫雷达的研究,印度的MKI采用的BARS就是阶段性的结果。Irbis是BARS的进一步发展,至少在“功率口径”(power aperture)上仅次于F-22的APG-77,而高于F-15C的APG-63(v)3、F-18E的APG-7和F-16 Block 60的APG-81。中国在雷达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空警2000和空警200都用电扫天线。但现已公开的战斗机雷达还是平面缝隙天线,歼-11B可能还不是电扫天线,这也是差距。但雷达是可以后期改装的。按照中国现在电子技术进步的速度,歼-11B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就改用电扫雷达了。
总的来说,苏-35在技术上还是领先于歼-11B一筹。这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苏霍伊在同一个平台上已经“磨”了30年了,中国才开始“磨”;俄罗斯在雷达、发动机、数字飞控等关键技术上已经先走了好多步,中国落后了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不过中国的进步步子很大,更重要的是,歼-11B在大量生产,后续的改进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苏-35的投产到现在还是气若游丝的事情,即使不断气,最终产量也难说。工程技术的发展没有什么奥秘,就是要不断实践、不断积累,就是要不断地烧钱、烧时间,功夫到了,东西就出来了。中国在高速积累经验,俄罗斯在勉强维持香火,时间在哪一边不难看出。如果歼-11B还落后于苏-35,那歼-11C几乎就可以肯定领先了,要是苏霍伊还继续推出苏-27的新版本的话。或许,中国跳过歼-11C,而直奔传说中的四代,而苏霍伊那边也终于推出T-50,那就是新的一轮竞赛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比较苏-35和歼-11B
🙂买了一个团 3 西江城 字129 2013-03-25 19:30:03
🙂这个事情确实比较挠头 3 晨枫 字82 2013-03-25 21:40:18
🙂应该是和发动机打包一起买的 南泉 字74 2013-03-27 11:14:49
🙂给老兄一个可能的解释 5 wild007 字82 2013-03-27 01:33:02
🙂我觉得一两个团真要买了就买了吧,也不至于对中国航空业能有 4 Slay0r 字535 2013-03-26 22:19:19
🙂这是装备体系问题 1 晨枫 字78 2013-03-27 00:02:10
🙂这事是扯淡的。 12 种植园土 字389 2013-03-25 2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