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无题的杂谈(二)(中) -- 厚积薄发

共:💬79 🌺479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唠唠叨叨--真相?No!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媒体市场

我赞同厚积薄发兄的观点。媒体可以被“放松管制”,但绝不存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媒体市场。那种认为因为媒体归根到底是卖钱的(市场竞争),所以在放松管制之后各派媒体会因为支持自身的读者的力量(购买力)产生一个力量均衡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从经济意义上说,媒体这个市场是绝对不完全的。

首先,媒体提供的是一种排他性产品。一般性的产品,比如说打印纸,人们可以用A牌的,也可以用B、C、D...牌的。但是媒体贩卖的是“公义”,在观点竞争的前提下,消费者不可能既相信A也相信与A相竞争的B,除非读者是得了精神分裂,逻辑能力严重不足。

其次,这个媒体消费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如果单纯是内容的排他性,那反驳者还可以说:虽然消费者不可能同时相信2+种竞争性观点,但起码消费者可以同时选择2+种竞争性媒体产品,这就构成了充分竞争的媒体市场。这种观点也是荒谬的,消费者消费媒体产品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不仅包括金钱,还包括时间。时间的边界约束是很死的,一个普通消费者,每天用来检索信息阅读社评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他绝不可能同时阅读多种多样的媒体以检索信息,相反他只会阅读他惯常的媒体。

那么,这就造成了一种强烈的路径依赖,并造成市场的不完全。绝大部分普通读者不会有强烈的动机与能力去搜寻信息并分析不同的观点,相反他们会而会倾向于阅读惯常的媒体----除非媒体业产生重大的结构失衡。而在媒体业当中,现阶段各派媒体的起步是不均等的。在现今的媒体管制的背景下,主流的媒体都是右派媒体,并且出现了如同深青社这样势力强大的话语权团体,那么他们就拥有了在影响读者惯例上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只会通过管制的消失而得到疯涨,而因为管制消失而被竞争击倒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在管制背景下,好歹政府也基本上确保了各种不同媒体的“最低生活保障”(通过市场垄断权就可以轻易实现),那么好歹弱势媒体不至于破产而经营不下去。

强势话语权媒体的优势,是事实存在并势力强大的,并在社会中有多种形态。比如说在西欧的传统阶层社会中,比如英国,人们在做一些调查问卷时,为了在言语上避嫌直接询问受访者的“阶层”(比如说出身、收入、教育程度)而经常采用的问题就是“你平时都读哪一份报纸?”因为在这些相对稳定的阶层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士阅读相应不同的报纸,已经是一种强大的惯例。

其次,从认知角度来讲,人们只是有限理性的。

有限理性使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令自己满意的结果,而并不是“真相”。即它限定了读者们“求职”的行动边界----遇到“满意”即停止。“兼听则明”是需要时间与心理上的成本的,没有几个读者会为了“追寻真相”而翻阅大量的竞争性信息。现今这年头,连大量作者都不对自己提供的信息负责,又怎能渴望读者普遍地去检索比对呢?

所以说读者只会选择很少一部分令他们满意的媒体。

那么,什么样的东西能令读者们满意呢?

这个问题又不能完全直接地这样问。因为“满意”本身是如何产生的,还是一个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满意”首先是一种价值观,而价值观是当事人对周边事物的一种累计性的回馈反应。那么,“满意”就是可以“被教化”的。正所谓谎言重复一百遍,就会成为“真相”;就是说当把受众放在一个环境中,用谎言对他们进行累计性的轰炸,那么他们对环境的回馈就会趋向于受教的谎言。那么,假定“100次”真的可以产生谎言变真相,如果某系有100份媒体——每份的标题和载体都可以做得不一样,让你深感这是大众的呼声这是不同的声音,那么你全阅读了这100份普通读者就容易把谎言当成真相了(可见串谋对于实现“教化”的目的是重要且有效的);如果因为时间有限、或者你还有一些教你敷面膜的看美女的以及讲法制故事的媒体需要看,你每次只能读10份某系的媒体产品,那某系只需要用不同的事件和文章把同一观点唠叨10次普通读者也就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媒体“教化”三要素:嘴多、话多、串谋。可见为什么深青社这样的组织可怕又可恶,即它促成了信息传媒业中的共谋,而不是竞争。

从“有限理性”“追求满意”的角度上来讲,它也说明了为什么在技巧上9句真相加1句谎言是最有效的。因为这种手法能够在受众那里产生足够的“满意”(依靠9句真相),然后让读者在满意之中不经觉地把最后一句也吃下去。

这种手法还可以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即教化手法的深入可以从9-1变成8-2,7-3或者5-5,因为教化过程使得广大普通读者越来越多地笃信“谎言”并当成“真相”。就好比大家反复讲“某些年份死了3000+万人”,到头来是不是真的3000+万人这个思辨过程已经不重要,因为广大群众们已经不再质疑,它已经变成了“真相”的一部分——大家都这么讲嘛!转而这个“真相”可以用来支持新的谎言,比如“老Mao一直在鼓吹亩产万斤”。如果这个也成功了,说不定下一个被“构造”的真相就可以是“赵zy在大跃进中是小白兔”了。

“满意”还会促成人们排斥“不满意”。因为普通读者基于寻求“满意”的认知探索很有限,那么读者内在的产生“满意”的决策过程只能是基于浅层的价值判断即可完成的,而不用基于深层的信息比对和推理。那么,在某种定式的“满意”是主流的背景下,读者也就会产生内在的排斥“不满意”的信息。因为读者的浅层搜索并不支持“不满意”的观点,从而导致了读者的内在排斥。也就是说,假定现在是某系主控传媒,那么即便媒体管制放开,很有可能的情况也不是迅速达成媒体间立足于不同观点的均衡,而是读者排斥正在成长的“不满意”的信息(“以前报纸上都不是你这样讲的!”“你这样讲不是(像)真相”),然后某系就会“顺水推舟”攻击持竞争观点的另一方“你丫不讲真话!”“政府怎么能容忍这种如此CNN的报纸存在!”“媒体不能太自由了!

那么,如果新来的、提供“不满意”的观点(不管它是否反映了真相)的媒体,如果它们的呼声不能与处于“满意”中的人群产生某种由浅层引向深层的内在共鸣的话,或者如果它们没有强大的背后推手以支撑它们的市场忍受力的话,“不满意”很有可能就会速速被饿死在市场上。难道这就是“寻找真相”的市场机制?

所以,某些同学讲,现在中国很自由,什么都能讲。这句话既对又不对。自由只是相对于某种价值观而言的。之所以现在什么都敢讲,很有可能只是当前控制媒体的集团认为它们的教化卓有成效,于是口子再大些,淅淅嗦嗦,从袖口里给广大普通读者又放下一单蒙汗药。

当然,哪怕从国际范围内来讲,媒体早已堕落。传媒课本里所讲的,不是“自我教化”就是“如何教化”。“如何诚实地传媒”已经不是目的,而“传媒什么”早已暨越为王。即“传媒”已经成了“媒传”,它追求的目的早已不是诚实的传播客观世界的信息与分析,而是“客观地”传播自己的信息与分析。媒体把自己由信息观点的传播者,变成为了“信息观点的制造者”。而CCTV连把阅兵演播的网调观众满意率都能手工改成95%,这不过就是媒体“制造并传播”信息,而不是仅仅是“公正地传播”信息的一种惯性罢了。

即便不考虑国外势力操纵,今日中国媒体的现状,何尝又不是贪恋自己“无冕之王”权力的一种堕落。魔戒之王索伦今日的形态不就是媒体吗?

唠唠叨叨。综上所述就一句话,认为放开管制就能够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言论上的均衡,那是不可能的。

做个理论假设,为了产生一个理论上完善的媒体市场,估计把现今的媒体人都枪毙是个好办法。然后大家都不读报不上网5年,嗯,然后再来开张办媒体——

估计到时候肯定媒体上,满版面的都是“五笔输入法”“微软拼音输入法”培训班广告。。。。。然后前深青社仅存的一个人会说爬起来,用往事并不如烟一般沧桑的声音说——

“《XX周末》好....信《XX周末》,得永生...”

秋末冬初:浅层搜索与深层搜索:一个反教化的实例

通宝推:迷途笨狼,atene,十万朵莲花,燕人,深大,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