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49) -- 江南水

共:💬106 🌺59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54)

苏秦灰头土脸的亮相

携着诛杀商鞅的权威,年轻的秦惠王意气风发的走上了工作岗位,不知道此时的他可曾想到,他将要面对的局面,是他的祖先从来没有见过的。

自从秦穆公以来,天下诸侯中,秦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东方的晋国,秦国朋友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南方的楚国。

中原诸侯眼中的两个蛮族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个劲儿的给恶霸晋国添堵。

晋楚和谈,划分好各自的势力范围后,晋国的六卿坐大,国内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让秦国喘了口气。

三家分晋后,秦国基本上还是只有一个敌人,抢占他地盘的魏国,但是,此时他没有什么朋友了,当年的朋友楚国也不怎么待见他。

到了秦惠王时代,他将会发现,所有的人都可能是敌人,同时,所有的人也都可能是朋友。

这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

虽然没有祖先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秦惠王在这个时代里依旧玩儿得很high。

这要感谢那些温水里的青蛙们。

历史的巨轮碾过无数的躯体,走过春秋,来到了战国。

这两个时代看上去像是一对孪生兄弟,都是那么的不靠谱。

在看似同样不靠谱的两张面孔背后,隐藏着两个时代那两颗不同的心。

春秋时期,大国跟那些中等发达国家相比,除了个头大一点外,没有啥特别的不同。

奥尼尔跟姚明之间的不同,都比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大。

到了战国时代,这两股势力开始分道扬镳。

大多数的中等发达国家,昂首阔步行走在过去的道路上,像温水里的青蛙那样,痴心不改的向着最后的结局,一往无前。

三晋、田齐因为通过颜色革命走上历史舞台,知道日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过了,开始引进法家,走上了变法革新的另一条道路。

一场脑筋风暴(变法)横扫各个大国,风暴过后,这些大国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新气象。

大国和中等发达国家选择的不同道路,也改变了以往国家之间比拼的模式。

春秋时期,大国之间相互找茬儿的时候,大多都拿那些中不流的国家说事儿,到了战国时代,这些中不流的国家混吃等死,连说事儿的价值都没有了。

没有了中不流的国家这块遮羞布,大国只好赤裸裸的走上了相互对抗的前沿。

你是肉食动物,我也不是吃素的,你的牙好,我的胃口也不错,你吃嘛嘛香,我身体倍儿棒。

当时的各个大国要想完全搞定其中的某一个大国,这个基本上很难,于是另一股风暴应时而起,口水风暴(外交)。

每个大国,都需要大量的口水来为自己争取最有利的形势。

一个奇谲诡异的时代开始了,拉开这个时代大幕的是来自天子脚下的苏秦。

关于苏秦这个人,史学界有了新发现。

因为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所谓的《战国纵横家书》,很多人惊呼:“俺找到司马迁没见过的重要史料了!”

在我看来,马王堆汉墓的年代距离太史公生活的年代并不久远,说不定这劳什子的《战国纵横家书》就是太史公遗弃的敝屐呢。

呵呵,个人崇拜的情结又来作祟了,没法子。

放下个人崇拜的情结,继续来说苏秦。

给苏秦一个大腕的待遇,在他上场前,给他安排一个垫场的。

垫场的也是大腕,说起这个人,就要提到郁闷的魏惠王。

马陵惨败后,梁惠王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最缺的就是人才,不过此时的魏国已经没有另一个现成的商鞅了,要是从娃娃抓起,现用现培养,好有一比,嗓子里干得冒烟,你还在讨论打井的方案。

买瓶矿泉水多省事儿啊。

梁惠王选择的就是这个最省事儿的方案,搞起了拿来主义,放低身段,拿出大把的硬通货,发布招聘启事。

秦孝公不就是这么玩儿的吗,还让他淘到了商鞅那么一个千古难逢的宝贝。

不过,梁惠王没有秦孝公那样的运气,非但没有淘到宝贝,反而让一通清谈膈应得不轻。

这个膈应梁惠王的,就是有名的亚圣,孟老夫子。

看到梁惠王的招聘启事,一肚子仁义王道的孟老夫子也来到了大梁,就此引出了中国两千多年来聚讼不已的公案,义利之辩。

见了孟老先生,梁惠王很是痛心疾首:我实在是没用,屡战屡败,连儿子都让人给被人俘虏了,最能干的大将还以身殉职,搞得现在国库空虚,丢尽了祖宗的脸面。(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痛苦完了,梁惠王很虔诚地向孟老夫子讨教:您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带来了什么有利于我国的合理化建议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老夫子的应对有点儿文不对题:咱们何必谈“利”呢,还是谈谈“仁义”吧。你要“利”国,大夫们要“利”家,普通士人也要“利”自己,全国上下都来争夺“利”,到最后就是大夫们弑(标准用语)老板,这种事儿还少吗。就是因为“利”字当头,没人把“义”当回事儿,不把“利”拿到手抽筋,就不会停下来歇一会儿。从来没有听说过,时刻为别人考虑的人,会做出遗弃亲人的勾当;也没听说过,随时准备为别人两肋插刀的人,关键时刻会把老板抛在脑后。谈谈仁义就够了,说什么劳什子“利”啊?

孟子的应答全文引用如下: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面对着侃侃而谈的孟老夫子,一个否定性的字儿都说不出来,而且还相当的尴尬,他的祖先以实际行动为孟老夫子的说法做了一个完美的前奏,然后他才能够坐到现在的位置上。

虽然孟老夫子说的不无道理,但绝不是梁惠王想要的,他问的是,怎么才能够在残酷的外部竞争中保全魏国,侧重点是如何对外。

孟老先生的回答是,如何防止内部和平演变,更多的是如何治理内部。

所以说,孟老夫子的应对有点文不对题。

事实上,梁惠王有点儿难为孟老夫子,儒家的长项是如何进行内部装修(还不是建设),至于怎么对外,自孔老夫子以来就一直没弄明白。

或者说,儒家认为只要搞好了内部装修,就能够自然而然的搞定外部,所谓“内圣外王”是也。

万一“内圣”后不能“外王”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