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钻石 14 -- 橡树村

共:💬27 🌺2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钻石 15

橡树村:【原创】钻石 14

1879年9月,祖鲁战争结束后,为了应对贝迪人,魏斯里把自己的总部放到了比勒陀利亚。很快,布尔人就发现这个人非常讨厌,魏斯里也非常讨厌布尔人。在魏斯里眼里,布尔人是一群不打算缴纳任何赋税,不打算遵守任何法律,不打算允许任何执法机构存在,随意虐待杀戮土著人的奇怪人群。放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大趋势不顾,布尔人希望最好每个人都拥有大片大片的土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遥远,远到根本看不见邻居的炊烟。在魏斯里看来,这是一群唯一的选择回到原始状态的欧洲人,实在是白人里面最低等的人群。这种描述,说实话也距离现实不算远,在19世纪末期仍然选择游牧,拒绝现代化教育,抵制现代化的白人种群,的确已经是非常罕见;而布尔人自己的政权,政府的确基本收不上来税收,法令也基本上无法执行,也很令英国人理解不了。有这类观点的英国人估计当时也不少,不过大家最多就是在小圈子里面私下讲讲,魏斯里可不管这一套,公开场合也毫不客气的攻击布尔人的生活方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魏斯里后来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做到英国战争部的首脑,战场元帅,实际上主持了南非战争。其对布尔人的观点,将影响这场又称为第二次布尔战争的进程

不过魏斯里对于布尔人的行动还是有所警觉地。西库库内被俘两周后,布尔人就再次举行大规模集会,商讨摆脱英国人统治的问题。得到了消息,魏斯里直接发出了命令,宣布任何参加大会的人,都将受到惩处。尽管如此,2000多布尔人还是聚集在一起,群情激昂。大家一再要求克鲁格带领大家把英国人赶跑,克鲁格也不再犹豫。1879年12月15日,大会发表了人民宣言,宣布将誓死捍卫自己的独立。随后,大会派了两个代表去向魏斯里转达大会的决议,其中一个是德兰士瓦的前总统小比勒陀里斯。魏斯里先把两名代表逮捕,算是履行了自己的政令,随后又把两个人释放,表示对布尔人的宽大。实际上,魏斯里根本不把布尔人放在眼里,认为布尔人连土著人都不如。土著人还有勇气,还要为维护自己的荣誉而战斗,而布尔人呢,英国人占领了这么久,虽然口头上的抗议不少,实际上却连个正经反抗的举动都没有。在魏斯里看来,这一群根本不能管理自己的人群,完全不是英国人的对手,面对英军,可能连一个小时都抵挡不住,还不如土著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比勒陀利亚市政厅。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是小比勒陀里斯创建的城市,市政厅前面是比勒陀里斯父子的雕像。前面的是小比勒陀里斯,后面的是布尔人大迁徙时代的英雄老比勒陀里斯

不过在英国本土,同情布尔人的声音忽然响了起来。这与英国的换届选举有关。反对派自由党的格雷斯顿公开宣布迪斯累里政府吞并德兰士瓦是一个胡闹决定,认为这根本就是违背当地人意愿的愚蠢举动。1880年1月,伦敦泰晤士报刊登文章,明确说明德兰士瓦这个地方绝大多数的白人都反对英国人的统治,以此为格雷斯顿造势。格雷斯顿甚至把德兰士瓦的问题上升到了对自由民权的侵犯的高度,认为吞并德兰士瓦是大英帝国的耻辱,一旦当选,他就将改变这个决定。有了英国人的支持,在自由州和开普殖民地,同情德兰士瓦布尔人的声浪更响。1880年4月,克鲁格到开普殖民地考察民情,竟然发现几乎所有的布尔人都支持德兰士瓦独立,甚至连开普殖民地的布尔人议员都站到了克鲁格一边,阻挠有害德兰士瓦布尔人利益的提案通过。这个情况令开普殖民地的英国人感到担心,德兰士瓦毕竟在遥远的内陆,到现在还没发现有什么经济价值,怎么闹也没多大关系。要是开普的布尔人也反对英国人,那么,英国人可能就真在非洲南部呆不住了,进而影响大英帝国的整个殖民地的利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格雷斯顿

自由党果然赢得了选举,格雷斯顿又当上了首相。不过说一套做一套显然是政客们常做的把戏,当选后对自己承诺的否认是家常便饭。当选后,格雷斯顿再也不提让德兰士瓦恢复独立的承诺,现在,格雷斯顿要考虑的,是大英帝国另一方面的形象。格雷斯顿现在认为,既然吞并德兰士瓦已经有损大英帝国在自由民主方面的形象,但是这已经是既成事实,放弃德兰士瓦于事无补。实际上,放弃对德兰士瓦的统治,会影响大英帝国强有力的世界第一势力的帝国形象,这个形象,现在显然远远高于什么自由民权方面的形象了。所以,对待非洲南部的政策,格雷斯顿政府实际上没有多少变化,金伯利又成了殖民大臣,前届政府嚷嚷的联邦制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与此同时,魏斯里对布尔人的观点也深深影响了格雷斯顿,格雷斯顿和金伯利都认为布尔人根本成不了气候,自然也就把布尔人武装反抗的可能性基本排除。1880年6月,上任伊始,格雷斯顿就给克鲁格写信,再次申明,女王在南部非洲的主权不容质疑。到这个时候,要改变德兰士瓦的现状,就只有战争一条路了。战争条件成熟还有一个因素:魏斯里1880年4月离开了德兰士瓦,随后,在魏斯里的建议下,负责整个德兰士瓦和纳塔殖民地防务的英国军队,降到了四个营,而负责整个德兰士瓦防务的,仅有1750名英军,还分布在多个据点,实在是不错的目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80年前后英军士兵的装束

尽管德兰士瓦的反英气氛浓厚,但是英国人仍然要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收税,不仅对于统治者有经济上的意义,是维系政府开支的重要来源,还具有主权意义:交了税了,差不多就等于承认了英国人的统治权。英国人开始加强对税收的征缴工作。英国人这么想,布尔人也这么想。本来布尔人就不大愿意缴税,连给布尔人自己的政府缴税都非常不情愿,给英国人钱,那自然更不高兴,拖欠税费非常严重。现在管理德兰士瓦的,是原来在格利夸兰西,把金伯利建成现代城市的兰云中校。鉴于税收征缴的困难,兰云决定先拿个别人开刀,杀一儆百。要杀的猴子很好找。有一个农场主拖欠税费27.5先令,其实没多少钱,经过英国人派出的地方法官与这个农场主的长时间协商,农场主终于同意缴纳一半的税费,不过农场主给出了条件:英国人不能花这个钱,这笔钱,要留给布尔人自己的政府。地方法官向兰云询问处理方法,兰云就决定从这个农场主身上下手,树立英国人统治的权威。1880年11月,这个农场主的农场被没收,要拍卖还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兰士瓦

拍卖定在了11月11日,这一天,一百多名布尔人全副武装到了拍卖现场,拍卖完全进行不下去。英国人派了几个士兵来维持秩序,但是人数太少,起不到任何作用。随后,反叛的气氛迅速传遍了德兰士瓦:起兵了。克鲁格得到消息,匆匆赶来,遇到了管理当地的英国官员。英国官员告诉克鲁格这叫反叛,克鲁格索性告诉这位英国官员,这不是反叛,因为本来布尔人就不承认英国人的统治。12月中旬,布尔人们再次聚在一起,这一次,布尔人玩真的了。1880年12月13日,聚会的布尔人宣布德兰士瓦独立,恢复1858年宪法,成立的战争委员会里面包括克鲁格,以及总司令尤伯特Piet Joubert,独立战争,或者叫第一次布尔战争正式开始。对此,兰云仍然不重视。兰云深受魏斯里的影响,认定布尔人不敢真动手,即使动手,这群缺乏组织纪律的乌合之众也完全构不成威胁,英军一到就可以解决。兰云认定依靠德兰士瓦的这不到两千士兵就可以应付,不需要增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尤伯特

第一仗是在12月20日打响的。12月5日,兰云下令驻守在德兰士瓦东部的94团的一部增援比勒陀利亚。这一队有6名军官,246名士兵,另有16名工程医护人员,指挥官是安斯特鲁德中校Philip Anstruther。德兰士瓦东部是丘陵地带,河流纵横,走起来并不容易,再加上当时运送物资只能依靠牛车,体积庞大、笨重,所以队伍行进速度缓慢,渡河更是困难。结果这三百英里的路程,这一队人马走了十几天,才走到比勒陀利亚东面38英里一个叫做布鲁克霍斯普鲁特Bronkhorstspruit的地方。一路上英军没有遇到任何骚扰,再加上对布尔人轻敌,安斯特鲁德中校的这一队人马沿着道路一字拉开,队伍前后长达半英里,弹药箱都在牛车上,还都封着,钉了钉子。士兵们也很轻松,一路上说说笑笑,四处摘野果吃,也没个正规队形,乐队则演奏着轻松的音乐,仿佛不是在战区行军,而是在旅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鲁克霍斯普鲁特这个地方,现在有非洲大陆上唯一的一个佛教寺庙,南华寺

突然,一队布尔骑兵出现在英国人视野之类,人数有250人之多。布尔人没有立刻进攻,而是派了一个信使,要求英国人停止前进,哪里来的回到哪里去。安斯特鲁德回答说他不希望使用暴力,但是自己的队伍还是要向比勒陀利亚进发。这就等于宣战了。还没等到安斯特鲁德摆出任何阵型,甚至士兵们还没来得及准备好武器,中午12点30分,布尔人突然开火。战斗过程很简单,布尔人首先杀死了英军队伍头尾两边拉车的牛,断绝了英军前进或者撤退的道路,堵死在道路上面,然后就开始对基本上没什么抵抗能力的英军屠杀。仅仅15分钟时间,250名准备充分的布尔人轻易就解决了连枪都没校准的英国人。见到战事完全一边倒,安斯特鲁德中校宣布投降,指挥部下扔掉帽子,挥舞着手帕等待布尔人的宽恕。还活着的200多名英军全部被俘。战役中,56名英军官兵死亡,92人受伤。布尔人的损失呢?两死五伤。消息传来,英国在南部非洲的两个殖民地一片哗然。原来布尔人,也能打胜仗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鲁克霍斯普鲁特战役态势图

橡树村:【原创】钻石 16

关键词(Tags): #南非历史#钻石黄金战争#钻石元宝推荐:逸云三洲, 通宝推:高子山,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