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68) -- 江南水

共:💬29 🌺36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68)

闹剧

让我们把目光调整到今天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春秋战国时代,这里是燕国的地盘儿,基本上还是燕国人做主。

在整个春秋时代,燕国并不是一个有分量的国家,他没有诞生一个秦穆公那样雄心勃勃的领导人,中原争霸没他什么事儿;因为处在中原地区的边缘地带,他也不是大国拉拢的对象。

战国时代,燕国能够忝列战国七雄,是因为他差一点儿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那是燕国唯一的辉煌。

有意思的是,跟知道燕国垂死挣扎的人相比,知道这个辉煌的人并不太多。

不信就到大街上做个随机调查,看看知道乐毅的人多,还是知道荆轲的人多。

知道荆轲的人可能不知道,在荆轲出现前几十年,燕国就已经死过一次了。

造成燕国猝死的,是一场闹剧,荒诞的闹剧。

苏秦的弟弟苏代,来到燕国后,就拉开了这场荒诞剧的序幕

苏代来到燕国的时候,当时的领导人是燕王哙(没有谥号)。

燕王哙始终有一个心结,还记得吗,当年齐国曾经拿走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虽然在苏秦的忽悠下,齐国最后把吃进嘴里的肥肉又吐了出来,但是燕王哙对这个过节一直念念不忘。

见到苏代后,燕王哙就向他征集搞定齐国的办法。

单纯从实力上来看,要想搞定齐国,对当时的燕国来说,也就是在梦里琢磨一下。

苏代虽然是个耍嘴皮子的,但是是一个靠谱的耍嘴皮子的。

面对着燕王哙那渴望的眼神,苏代并没有大包大揽,口若悬河的胡扯一通,而是实事求是的告诉燕王哙,现阶段燕国最好还是先拜齐国为大哥,该进贡就进贡,该派质子就派质子,等齐国自己犯错后,燕国再想辙也不晚。

此时(这是个关键词)的燕王哙还算是有点头脑,也知道苏代说的是实情,就听从了苏代的建议,并派儿子去齐国做质子。

苏代也跟着来到齐国,侍奉这个人质。

质子现象出现在战国时代,带着刺鼻的无可奈何的味道。

当时各个国家都不怎么靠谱了,相互之间的约定,跟肚子里排放的某种难闻的气体差不多。

春秋时代各方签约的时候,都是拿鬼神来担保,到了战国时代,鬼神已经吓唬不了谁了,为了保证彼此的信誉,各方都拿真正的人来担保。

这些人不是一般的人,都是跟各国领导人关系很密切的宗室成员。

各方相对平等的时候,就互派质子,小国有求于大国的时候,就单方面派送质子。

这种单方面派送的质子,来到目的国后,通常都不怎么受人待见,你的祖国都在巴结人家,人家干吗高看你这个人质一眼啊。

远离权力中心,侍奉朝不保夕的质子,不是美差。

虽然苏代想靠嘴皮子来达到哥哥的高度,但他还是心甘情愿的接下了这个差事。

只是因为一个人,燕国的丞相,子之。

当年苏秦在燕国的时候,就跟子之结成了儿女亲家,这么算来苏代跟子之也算是亲戚。

子之有一个梦想,或者说是,阴谋。

要想完成这个梦想(阴谋),子之需要苏代的帮助。

苏代在燕国,就近帮助子之不是更好吗?

有时候,远就是近,苏代只有远离燕国才能有效的给子之使上劲儿。

虽然齐国人不怎么待见燕国的质子,但是齐宣王还是很看重苏代,让他来负责齐国的一些外交事务。

苏代在代表齐国来出使燕国的时候,燕王哙问苏代:齐王是个啥样儿的人啊?(齐王奚如?

苏代说:肯定不能称霸天下。(必不霸

燕王哙:为啥?(何也?

苏代下了一个套儿:不相信他的大臣。(不信其臣

于是,燕王哙决定跟齐宣王拧着来,要全心全意的相信自己的大臣,把很多事务都交给大臣去办理。

具体来说,就是交给子之去办理。

苏代基本上完成了子之交给他的任务,也拉开了一场闹剧的大幕。

鹿毛寿看燕王哙这么听话,他又来添了一把火。

他讲了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

据说在很久以前,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并没有接受,这样尧既享有了让天下的美名,又得到了坐天下的实惠。

燕王哙一听,名利两不耽误,天大的好事儿嘛,就按你说的办。

从此,燕国变成了子之的燕国。

但是美中不足,还缺点儿东西,人事权。

当时燕国重要官员的任命权,掌握在太子手里。

这个时候又有人来给燕王哙讲了一个故事,也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据说当年大禹想把天下让给益,但是大禹却把人事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大禹看上去是把天下让给了益,实际上还是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燕王哙眼看自己禅让国家的美名将要受损,二话不说,把三百石以上官员的任命权全部交给了子之。

从此,子之成为了燕国真正的老板,就连燕王哙也向他称臣。

故事到此结束,那就是一个完美的战国版禅让。

但是,可恶的但是,故事还要继续下去。

在继续这个故事之前,先打断一下,来讨论一个问题。

一个带有传说性质的问题,一个儒家大力宣扬,今人大力怀疑的问题。

禅让。

尧、舜禅让,让儒家无限赞叹,认为当时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真的不是一般的高,以至于发出今不如昔的感慨。

《史记·五帝本纪》对禅让也做了详细的记载。

更多的人,在自己的时代看到的都是你争我夺,压根儿就不相信人间能发生这样的事儿。

这些怀疑的人也找到了历史依据,那就是《竹书纪年》。

在《竹书纪年》中有“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之类的字句。

远古史是一笔糊涂账,从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法下一个定论。

太史公在作《史记》的时候认同儒家思想(把没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孔子列入了《世家》),《史记·五帝本纪》极有可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对远古史做了修饰。

编写《竹书纪年》的魏国史官就那么纯洁无暇吗?

还记得魏国是怎么来的吗?

不想看前面,我就提示一下,魏国是趁机坐大,搞定老板篡夺来的。

为了说明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魏国的史官会不会拿远古人来陪绑,也对远古史做点手脚呢?

前面说过《竹书纪年》已经失传,现今见到的都是从古人的只言片语中辑录出来的。

这些否认禅让的记载大都来自唐人,如果知道唐朝有玄武门政变,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唐人这么看重这些记载了。

那么谁的记载是准确无误的呢?

我也不知道,我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是我可以分析一下。

前面说过,人类组织结构的变迁大体上遵循着家族——部落——大部落——超级部落——天下,这样的路线图。

在这个路线图的终点就是天子,也就是超级部落的头领。

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永远超级的部落。

小部落会成长为大部落,大部落会扩张成超级部落,超级部落也会降格成小部落。

超级部落变成小部落后,部落的头领就不能再是天子了。

新兴超级部落的头领,当仁不让的要承担起天子的重任。

因为自家部落的衰落,原来的天子极有可能很识相的交出位置,新兴超级部落的头领顺利成为新的天子,很和谐,很温馨。

再说,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天子的物质享受不会比别人多多少,反而还要承担额外的义务,比如调解部落之间的争议。

那时候,天子不一定就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位子,至少不足以让原来的天子,冒着灭族的危险负隅顽抗。

在物质不丰富,武力不发达的年代,天子之间相互和平让位是可能的。

也就是说,禅让是可能存在的。

否认禅让存在的人,只看到了人类有你争我夺,残酷竞争的一面,而忽视了,人类互相争夺的本质是为了自身利益。

当负隅顽抗可能会危及自己核心利益的时候,人类有妥协退让的一面。

同样,禅让的存在也不是儒家宣扬的那样,天子个人拥有别人比不了的道德,而是因为天子所在的部落式微,不得不退出,形势使然。

不妨穿越一下,若干年后,再经历一个冰河世纪,那些幸存下来的人类也许会说,UK把世界霸主的位置禅让给了USA,USA又把世界霸主的位置禅让给了……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武装力量都与时俱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

此时的天子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除了极大的物质享受,还拥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为了这一切,任何人都会负隅顽抗。

禅让?

开玩笑呢。

禅让的产生是因为利益,禅让的消失也是因为利益,跟道德是否高尚无关。

到了战国时代,人类相互争夺已经开始上千年了,早就是家常便饭了,这个时候还玩儿禅让,真的很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即使在家天下年代,国家政权也不是一家一姓的纯私有物品,很多人都指望他吃饭呢。

燕王哙的这次禅让就砸了很多人的饭碗,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太子了,次大的受害者就是追随太子的人。

这些人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即将到手的东西,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禅让了。

同时,当时在诸侯之间也不希望这次禅让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如果这次燕国的禅让完美结束,保不齐其他诸侯国中的大臣,也会让他们的国君来一把禅让。

在国内国际众多敌人的环伺下,这次禅让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元宝推荐:黄河故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