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后知后觉看中国的核力量:4 潜艇上的女人们 -- 黄河故人
中国的核力量中,有两个人的身份比较特殊。一个是刘允斌,刘少奇的长子,苏联副博士(就是其他国家的博士,去掉“副”字博士要从事工作之后有一定成绩才行,有这资格至少副教授没问题);一个是彭士禄,彭湃的独子,第一艘核潜艇的副总工程师(没有总工,他干就是总工)。
中共曾经送到苏联一批烈士和高干子女去读书学习,其中相当部分的人后来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苏化,比如高岗和陈伯达的孩子;还有不愿意回来的,比如张太雷的儿子(患精神病、不能自理之后总理还是把他接了回来);比较坚定地恰好是建国后三个常委的长子女: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朱德的长女朱敏。
这个原因其实也比较简单,主要原因是他们是这些孩子中间年龄相对大一些,同时也遗传了一些他们父亲们思想坚定的基因。长子如父,也许真是有些说道呢。
刘允斌本科学的是钢铁,之后转入化学,并获莫斯科大学副博士,专业方向是放射化学(当时就是核化学,核物理外国人不能学)。他是以翻译的身份首先进入中国核力量的。当时的中国缺好的俄语翻译,到了从清华找的苏联代表团首席翻译都有在翻译过程中被总理多次指出错误的时候。这个翻译是邢家鲤。
1955年4月,中国的原子能代表团到了莫斯科,正在苏联的刘允斌就成了这个代表团的翻译。很难找这么合格的翻译了,专业就是原子能,政治上信得过,在苏联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中文还不错。当时代表团定下的方案是谈钚-239,谈的过程中苏联专家偶然提到同一条路线还可以搞铀-235,经刘允斌回忆翻译的情况,认为苏方确实提到了这一点,由此才把我们的研究重点从钚-239转到了铀-235。这是中国能够顺利且快速从原子弹转到氢弹的关键。搞钚-239可以比较快的完成原子弹,苏联人就是这么走的,但是不搞铀-235是基本不可能转到氢弹这一步的。
(注:刘允斌当时的任务是把中文翻译成俄语,所以他只能靠回忆,而没有明确的记录。)
都知道为了回国,刘允斌是离了婚的,老婆孩子都留在莫斯科。刘允斌在他的丈母娘,一位苏联老红军的妻子那里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他不喝酒,不打老婆,还干家务,还在莫斯科大学工作,知道他是刘少奇的儿子还是结婚以后很久的事。缺点嘛,烟瘾不小。
刘允斌回国后没怎么再好地方呆着,401在房山,就算是现在也是离北京很远的远郊区,现在坐他们的班车都要7块钱才能回到市区;202厂在包头;还要去青海;
在莫斯科大学月收入1800卢布,转到中国代表团成了700卢布,回国以后人民币100块,而苏联老师给中国学生讲课除工资外每堂课另加80卢布;
1967年11月.刘允斌卧轨自杀;他在苏联的妻子也是莫斯科大学的副博士,1990年去世;留在苏联的儿子从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退休;女儿嫁到了美国。
彭士禄和刘允斌同岁,都是1925年生人。但是当刘允斌登上去苏联飞机的时候,彭士禄正从香港逃出来去参加东江纵队;当刘允斌从莫斯科大学拿到副博士的时候,彭士禄还没有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毕业;当刘允斌自杀的时候,彭士禄任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基地副总工程师;当刘允斌去世20周年的时候,彭士禄正任秦山二期的董事长。
核潜艇本来是彭士禄、赵仁恺的副总工,因为拆庙赶和尚的缘故,赵仁恺被调去了搞生产钚的反应堆,只剩下了彭士禄一个人挑大梁。
为了给那些并不懂科学,但是管着钱还说话算数的领导们解释反应堆和原子弹的不同之处,彭士禄煞费苦心想到了用啤酒和白酒作比喻。原子弹可比白酒,是能够点着的;反应堆可比啤酒,无论如何也是点不着的。
和刘允斌不同,彭士禄要大量承担拍板的工作,谁让他是总工呢。这个板不好拍,一艘核潜艇,上百个亿很正常,一辆车,到了核潜艇上也就值几个阀门,弄不好连一个阀门都不够。这仅仅是算艇上的东西,人的成本还要另外加上,比如训练这些艇员要多少钱呢?人命就更不要说了。
彭士禄拍过的板有很多很多。比如首先建那个几乎被连骨头都被榨成了渣的陆上反应堆;这个陆上反应堆的类型(这个是顶过江青的意思的);设计思路要复杂体积小还是要简单体积大这些大问题。
其他的中等问题:比如核潜艇的种子-那个核动力室实际上90%的人是外行,怎么培养他们;反应堆的技术条件等等。
某些较小的问题:比如未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能不能装上(设计要求本来也不是完全确定的,也要在实践中去修正);反应堆启动时军心不稳;某个安全阀漏气的时候干脆给他关上;压力超标了,是传感器的问题还是确实快出大事了等等。
搞定了这些事情,搞秦山核电站应该轻松多了吧,至少不用那么多人在反应堆边上几十米内晃来晃去几十天。
还有一位略有关系的是毛远新。他没有参与过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去辽宁的船厂视察过。视察之前来了一堆人,给他标了一大批所谓的不安全区域。他来了之后晃荡晃荡就走了,然后被船厂的人鄙视了一顿,因为那些所谓的不安全区域,大家都在那里工作多年了。
PS:最后加一个,因为看到张爱萍的纪录片快出来了。1975年,张爱萍带着妻子和女儿上了一艘刚刚回到港口的核潜艇,并直接进了堆仓。艇长提醒潜艇刚刚关堆,张爱萍回应说,兵去得,他就去不得?在兵看来,老头子全家都不怕,当兵的该咋表现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这些人可都是精英,不是那种送到米国糟蹋米国粮食的精英。 1 沧溟之水 字12 2011-06-14 19:23:12
🙂为了这一句,送宝一对! 梓童 字0 2011-06-14 23:05:06
🙂呵呵,我就认识上过核潜艇的女人 某过客 字39 2010-01-12 05:38:47
🙂【原创】后知后觉看中国的核力量:5 核力量中的TZD们
🙂还有因为中苏交恶回不来的 5 路人癸 字286 2010-01-11 17:34:35
🙂我爱这个国家,我爱这个民族,我爱这些人。 2 三笑 字49 2010-01-11 05:43:42
🙂毛远新口碑很好啊 19 黑色眼睛 字1436 2010-01-09 02:40:58
🙂毛远新公开露面了 5 发了胖的罗密欧 字354 2012-10-26 19: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