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西西河2009年中国6大经济新闻 -- wqnsihs

共:💬546 🌺17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假定香港能够融入珠三角,未来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就是

香港。如果香港不能融入珠三角,香港就是死港。以香港人的精明,一定会完成这个任务。

香港经济在过去30年迅速发展,主要是充分抓住了内地实行改革开放的机会,制造业北移,成功使香港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目前服务业已经占GDP90%以上)。

九七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吹破了香港的泡沫经济,而在这时候,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主要标志是以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运营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经济竞争的游戏规则,突出了优化的经济结构、优秀的技术、知识、人才,在竞争中重要性。在周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和竞争力不断提升面前,香港原有的优势和地位明显下降,人力资源不能适应高技术、高知识含量和高增值产业的要求,科技基础薄弱和人力资源错配等问题显现,营商成本比周边地区高,持续通缩,使香港面临需要升级产业,提高系统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经济的迫切问题。

1、香港升级高端服务业需要大量优质客户

由于港英政府为自身利益,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没有大的提升情况下,用政策性手段诱导资产、工资和物价轮番上涨,形成了以房地产价格急升为标志的虚假繁荣,形成过高的营商成本结构,严重影响民生和对外竞争力。

泡沫经济破灭后带来了严重财政赤字,使投资环境恶化和冲击金融市场,资金外流,利息上升,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经济收缩、经济转型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大量失业,尤其是香港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相当部分低素质人员将面临永久性失业。这将不仅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秩序不稳定。

财政收入增长萎缩带来的后果一是投资环境恶化,二是冲击金融市场。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香港经济复苏和转型的关键条件。

维持金融稳定,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稳健的宏观金融政策,还需要有雄厚的财政储备。这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已得到证明。目前的财政收入增长萎缩,正在逐渐削弱香港的金融实力和市场信心。投资环境和金融市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香港经济转型的基础,而要提高香港高端服务业的竞争力,只有依靠大量稳定、优质客户带来的转型升级需求推动。

2、 香港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来自珠三角经济发展

香港制造业已有85%以上迁到珠三角。港商在珠三角开设的工厂有2万多家,雇用劳动力超过300万人,几乎相当于香港制造业工人人数的五倍。凡是需要多用劳动力的生产工序几乎已全部移到内地,香港则负责较复杂的产品设计、市场调查、财务调查、质量控制及市场行销等,香港已将广东变成其产销活动的一部分。

遗留在香港的制造业的功能已转变成为内地加工业的服务或辅助部门,其实已经转型为制造服务业。

从历史来看,香港当年不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珠三角,就无法与其他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竞争,也无法与内地内资企业竞争。香港投资内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解决了高工资成本和高土地成本的局限,使比较优势得以保留,这种产业转移是生产车间的迁移,管理控制和市场控制并没有迁移。内地的低劳动力成本和低土地成本在相当长时期内带给港资企业产品以价格优势。珠三角对香港传统经济优势的成功再创造与继续扩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具备提供如地缘优势、劳动力及土地价格优势等等经济要素,同时又提供市场的条件,而能够充当香港经济转型的载体和腹地。

欧美日市场的日益饱和与严重保护限制着香港产品的出口,其市场需求结构的细化使香港原有的产品难以全面适应,开辟内地市场是弥补市场缺失的重要步骤。香港对内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规模集中投资,在内地重新培育和发展了一种足以对其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突出经济优势,形成了在国际分工中逐渐接近发达经济的某些优势。

内地港资制造业的发展遵循“香港接单、内地生产、海外销售”模式。香港本土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内地港资制造业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香港企业选择投资内地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方向取决于其对各产业市场获利性的预期。香港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再只是来自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或服务业,而是由二者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共同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减小了经济发展的风险,经济增长不再单纯地依赖外部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而摆脱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局限,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与细化增强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再仅仅依赖于某些少数局部的市场。

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过程中,香港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第三次转型,即从一般服务业向以知识为基础的高附加值服务经济和发展信息及创新科技的知识型经济方向转型,从以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餐饮等传统行业为中心的服务业进行产业升级到包括贸易、金融、物流、工商支持服务等等高增值的服务业,但这些产业的升级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业内经验和对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所以香港产业升级所面临的障碍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过度集中于一般服务性行业,如旅游、地产、航运、商业零售等;企业的家族化和小型化阻碍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

目前香港经济的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经济结构局限和人才结构局限成为发展高附加值服务及知识经济的内在障碍,尚未出现较为明显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支撑香港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产业。

而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动力是需求,只有有了足够的需求,才能消化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成本。

3、香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是扩大经济腹地

与珠三角的经贸关系一向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一轮香港经济转型过程中也不例外。充分利用香港的相对优势,促进香港经济的结构转型,建立稳固的经济腹地。香港未来的真正国际竞争优势就是以珠三角为腹地。

4、香港与珠三角进行经济整合是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2006年中国对WTO承诺开放服务业,东盟10+3自由贸易区2010年完成谈判,会导致香港的主要产业在国际业务上面对欧美同业;在国内业务上面对上海;在10+3业务上面对新加坡等等日渐强大的竞争对手,香港目前由于其服务成本,服务水平,服务模式和服务态度存在问题,将失去大量优质稳定的内地客户,香港经济如果不能很快完成与珠三角的经济整合,将可能在经济上日渐边缘化。

从历史经验来看,香港如果要扩大经济基础,就必须充分发挥香港本身拥有的优势。香港的重要竞争优势是拥有公平和独立的司法制度,政府和市民奉行法治;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坚持大市场、小政府方针、简单的低税制;有高效率政府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资金自由流通。但是单有这些,并不能保证香港经济可以成功转型。因为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必须有大规模,高质量的客户来支撑。

香港目前从长远的观点,提出的与珠三角加强合作,开发珠三角为其经济腹地,提升自己服务能力的发展战略。

但对香港来说,在保护知识产权、设计创新、筹资融资、推广销售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不足以保证在今后开放的内地市场上自然获得优质客户,因为必须面对欧、美竞争对手。否则将会在中国全面向世界开放时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