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熊猫杂谈 -- 大葱一根

共:💬381 🌺13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在百度查了,貔貅=大熊猫

不知正不正确

http://tieba.baidu.com/f?kz=163254082

大熊猫在远古被称为貔貅,这是有历史记载的,诗经、庄子、尚书、本草纲目都有记载,最出名的莫过于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的记载了,司马相如作《上林赋》也有描述,都曾提过大熊猫貔貅这一古称。至于五大瑞兽之一的貔貅,是根据大熊猫的原型展开想象造就的,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就像凤凰的原型是长雉鸡道理一样。

最强证明是这个:

春秋战国时代(2700年以前)的《山海经》中记叙,它很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并说它食铜铁,故称食铁兽。

当然还有这些:

西晋时(1700年前)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当两军交战,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战斗会嘎然而之,因为战争规则: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冲突。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幽室静养,感觉冷风飕飕,肤寒头疼,有人送给他一个画了大熊猫的屏风,果然有避风祛邪,驱鬼神,保吉祥的奇效。白居易十分欣喜,在屏上赋诗《貔屏赞》,诗人借大熊猫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生存,抒发他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饥荒。

明朝李时珍(1518-1593)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述了貘皮可作睡垫可防寒湿,驱瘟疫避邪气;作为膏药,能穿透肌肤防治肿瘤;尿加水饮,可溶解误食入人体内的金属杂物。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古籍和地方志中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神秘的传奇式的异兽,十分珍惜。还可以确认,大熊猫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南,西北地区的陕西、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华南地区的福建,以及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等地。

曾用名:

大熊猫古代名考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历史记载已有三千多年了,随着时序和人们对它的认识的深化,其名称不断演变。

  貔(pí)貅(xiū)或《诗经》、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礼记》、《峨眉山志》、《洪雅县志》等。

  白狐  《尔雅》。

  豰(hù)(幼子) 《尔雅》。

  执夷  孔注 《书经》、陆玑(吴)注《毛诗》、《尔雅》、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等。

  挚兽  《礼记》。

  白罴(pí) 陆玑《毛诗广要》。

  文罴  《庄子》。

  皮裘  《峨眉山志》。

  角端  《洪雅县志》。

  干将(指雄兽名) 《辞源》、《尔雅翼》。

  貅(指雌兽名) 《辞源》、《尔雅翼》。

  貘《尔雅》、《本草纲目》、白居易《貘屏赞》、《东周列国志》、《说文》、《南中志》、《旧唐书》、司马相如《上林赋》、《雷波县志》、《酉阳直柰(nài)州总志》、《竹山县志》、《长阳县志》等。

  貊《新论》、《兽经》、《广雅》、《直隶澧州志林》、《后汉书》、《中山经》、《蜀中广记》、《酉阳杂俎》、《广志》、《巴东县志》(指秭归)等。

  玄貘 《王会篇》。

  白豹 陆玑《毛诗广要》、《尔雅》。

  猛豹 《蜀中广记》。异兽。

  猛豹 《蜀中广记》。

  猛氏兽 《蜀中广记》。

  啮铁 《神异经》。

  食铁兽 《蜀中广记》、晋左思《蜀都赋》、《北川县志》、《酉阳直隶州总志》等。

  林云 《尔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