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反扫荡中的二三事 -- 黄河故人

共:💬106 🌺118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山东万余群众捐资建碑四百烈士英灵有归

标题:山东万余群众捐资建碑四百烈士英灵有归

作者:爱随风飘

日期:2008-01-08 22:50

内容:

12月6日,随着一座巍峨的无名烈士纪念碑在山东省海阳市墅山上落成,散落在海阳境内的400多抗日烈士遗骨得到重新安葬。尘封了60年的革命先烈,其英雄壮举从此为后人知晓和传颂。

  今年是纪念1942年胶东反扫荡斗争60周年。从年初开始,山东省《老干部之家》杂志社在组织老同志对当年战斗生活进行回忆座谈时,挖掘出一段史志上没有记载的惨烈战斗。1942年11月,日军集中两万兵力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八路军胶东军区所属部队为掩护群众转移浴血战斗,仅11月23日夜里,海阳县境内就有400多名官兵在与日寇搏杀中壮烈牺牲,保护了当地60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后来,转移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在荒山野岭寻找并分散掩埋了这些烈士的遗体。这场军民同生死的突围战斗一经报道,立即在老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当年幸存下来的老同志纷纷前来寻访牺牲战友的墓地。今年暑期,山东农业大学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来海阳寻找烈士遗骨。

  “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为了让这段历史更好地教育群众,也使烈士的英魂早日安息,《老干部之家》编辑部发出的“为抗日烈士修墓立碑捐款” 的倡议,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先后有15000多人踊跃捐款。10月19日,济南市隆重举行了捐款移交仪式,海阳市领导接过这笔20多万元捐款,表示要尽快建起这座抗日烈士纪念碑。

#1 [爱随风飘 01-08 22:50]

以下是11月23日的这个夜晚海阳县境内的战斗:

节选《尘封60年的丰碑》(邓海燕 马玉峰)

广为流传的"马石山十勇士"

  1941年-1942年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日军以"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1942年11月,日军集中两万兵力,从19日开始,以牙山、马山为中心,布下了一个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75公里的包围圈,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40天拉网式扫荡。鬼子们白天搜山搜村,晚上布哨封锁。在群众身陷绝境时,人民子弟兵打响了救援父老乡亲的突围战。

  23日夜,胶东军区十三团七连六班的班长王殿元带领全班战士,在马石山遇到群众后,主动留下来组织乡亲们一起向外突围。在当地一位牧羊老人的指引下,他们利用山沟的有利地形,三次进出包围圈,组织群众分批转移,共使1000多人安全脱险。当他们第四次返回马石山时,已是拂晓,这时日军开始了总攻。六班顽强阻击节节抵抗,有7人战死在通往主峰的山路上。最后,班长王殿元和其他两名战士砸毁枪支,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六班后来被誉为"马石山十勇士"。

  这是在胶东地区反"扫荡"过程中惟一流传下来的故事,而这段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著名作家峻青就是当年被"十勇士"救出的幸存者之一。后来,他依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散文《马石山上》,解放后被收录进小学课本。而在当年的反"扫荡"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长期不为人知。去年年初以来,有关单位和部门在帮助一位老战士寻访牺牲战友墓地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个被"尘封"的英雄群体。

#2 [爱随风飘 01-08 22:51]

  尘封的故事之一:血染榆山后

  烽火岁月:1942年11月23日,为戳穿日军"八路军已被彻底消灭"的谣言,已经救出了2000多名群众的胶东军区十六团二营,遵照上级命令,派出五连,向海阳方向出击。

  当日下午5时许,部队赶到榆山后这个不大的山村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已躲进了山林沟壑。就在他们打算继续前进的时候,村西山头上突然出现了2000多名日军,机枪、步枪、小炮泼水般地朝村子里打来,整个村子顿时草木横飞,一片火海。

  在连长的带领下,五连开始就地反击。"跟小鬼子拼啦!""宁死不做俘虏",战士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英勇地向敌人还击,但由于敌我人数上的悬殊和地形上的不利,最终子弹打光了,三挺机枪打哑了,包括指导员在内的80多名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全连100多人,活着出来的只有8人。

  发现经过:1999年夏末,在重庆的一个军队干休所里,身患癌症的离休干部陈福山病情刚刚稳定,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回胶东老家看看。陈福山就是当年五连仅存的8人之一,解放后,一直在重庆工作,再也没回过胶东。到了晚年,陈福山常常想起壮烈牺牲的战友,他想知道这些战友葬在何处,坟头上有没有一块青石碑,想知道县市的史志上有没有关于这次战斗的记载。

  1999年10月,陈福山回到了烟台的大儿子家。爷俩到民政局询问,去党史委、史志办查资料,在报纸上刊登启事,想尽各种办法也没有得到一点信息。后来,陈福山的事儿被《老干部之家》杂志社的特约记者发现,写成文章《血染乳(榆)山后》在2000年第8期上刊发。2001年1月,在陈福山去世半个月后,国防大学离休干部杜宝给杂志社打来了电话,他就是曾被认为已经牺牲的原五连副指导员,在战斗刚打响时腹部中枪,被通信员和老乡救了下来。2001年5月,当年亲眼目睹此次战斗并亲手掩埋烈士的榆山后村民宋世民、宋发财被找到。至此,一段没有被记载的故事被发现了。当人们来到已是荒草凄凄的烈士坟前时,已是78岁的宋发财禁不住老泪纵横"俺等了几十年了,终于等到党和部队来找你们了!"

#3 [爱随风飘 01-08 22:52]

尘封的故事之二:激战周家沟

  烽火岁月:1942年11月23日夜,胶东军区十六团团机关和特务连、三营八连、机枪排及独立营的部分人员从马石山南麓经铁山向东南方向突围。部队沿途遇到了很多被日军驱赶到山里的群众和地方干部,于是就带领乡亲们一同突围。

  走在前面的是八连和独立营的部分同志。当他们走到周家沟村北时被敌人发现,敌人的两挺重机枪就架在山上。尽管指战员们英勇拼杀,但是敌我力量悬殊,仅有几十个同志冲了出去,130多名同志阵亡,跟随先头部队同行的200多名群众也都被鬼子打死在山坡上。

  在先头部队与敌人展开激战的同时,后面跟进的团部改变方向,往西突围,杀出了一道只有十几米宽的突破口,但由于敌人占据着山梁,架着机枪猛扫,战士和老乡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山谷里堆满了尸体,最后只有700多名地方干部和群众逃散。政委张寰旭、参谋长陈志英、参谋周文彬、组织股长牛文蔚英勇牺牲。

  发现经过:在寻访榆山后战斗的过程中,当地民政部门以及杂志社的寻访人员遇到了当年周家沟村村长、今年已87岁的梁顺太老人,当年是他组织人掩埋烈士的。老人回忆"27日,胶东军区一个叫张少华(军区政治部秘书)的同志找到我说,'你们把牺牲的同志埋了吧。'于是,我就叫着村里的人到山上来掩埋烈士。当时,鬼子离村子不远,他们来了我们就跑,等他们走了,我们再接着回来埋,就这样一共埋了4天的时间,才把烈士全部安葬完。"无名烈士墓地在村外三里路的半山腰上,总共有八九个坟头,全都隐没在荒草中,坟前没有任何标记,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分辨出来。

#4 [爱随风飘 01-08 22:52]

 尘封的故事之三:郭城镇突袭

  烽火岁月:11月23日晚,十七团八连掩护团直机关和五百多名群众突出了鬼子的包围圈。27日,他们随团部一起转移到了马石店。当日,团部获悉,有小股敌军在海阳县的郭城镇宿营。为了给死难的乡亲们报仇,团首长决心围歼这股敌人。28日拂晓,八连、九连和特务连抵达郭城。担任主攻任务的八连进入郭城后,才发现镇内并不只有小股敌人,还有前天夜里刚到达的近千名日军。他们仍然不顾一切向敌人发起了攻击,鬼子纷纷中弹倒地。但敌人很快从混乱中醒过神来,对八连实施了反包围。八连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和逐屋争夺的巷战。全连只有4人冲了出来,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发现经过:杨年伦是当年郭城突袭的4位幸存者之一,离休前是某军副军长。他从《老干部之家》上得知找到了榆山后战斗烈士墓的消息后,希望寻访人员能帮他找一找郭城战斗的烈士墓。他说:"我想在有生之年到烈士墓前去给老战友们鞠个躬。"寻访人员在当地找到了3位80岁左右的老同志,他们是60年前那场惨烈战斗的见证人。

  78岁的于云芳老人说:"那场战斗太惨了。咱们的战士主要牺牲在镇东北角郭城一村那个地方,炕上有,地上有,胡同里横七竖八的到处都是牺牲了的同志。我们在镇东边挖了几个大坑,一个坑埋十八个烈士,那时没有条件,怎么办?唉……"烈士合葬墓在镇东三公里的山上,荒草中,有六个低矮的土坟,在坟前矗立着一块不到两米高的石碑。碑上刻"抗日英雄民族之光"几个大字,这是194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时,胶东军区的一个兵工厂全体工人为烈士立的碑。

#5 [爱随风飘 01-08 22:52]

尘封的故事之四:马石山东麓战斗

  烽火岁月:当"马石山十勇士"与敌人展开艰苦搏斗的时候,在马石山东麓还有两支参战部队。

  一个是十七团的七连。11月23日夜,七连突围行至马石山以东的一条山沟时,遇到数百名走投无路的群众,他们恳求部队带着大家走。虽然形势危急,但七连的指战员们没有犹豫,立即组织群众分散突围。在数百名群众终于得以脱险后,天色已放亮,日军发现了七连,并以重兵发起围攻。最后,除6名战士负伤被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被救群众得知这一消息,无不放声痛哭。

  另一个分队是十六团三连的一排。一排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在马石山北麓与数百名群众会合,一排的二十多名战士和几个民兵,掩护着第一批群众向东突围,获得成功后,他们并没有和群众一块撤离,而是义无反顾地再次返回包围圈,组织第二批、第三批群众突围,直至天亮被敌人发现。激战中,一排全体指战员都牺牲在主峰的悬崖峭壁上。

  发现经过:自寻找榆山后战斗烈士开始,寻访人员历时一年多,已经找到了多处在1942年胶东"扫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集体掩埋地,但仍有一些集体战死的烈士没有找到。今年暑假期间,山东农业大学组织了一支"寻找1942年胶东反扫荡战斗烈士"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踏上了这片土地。

  从7月15日至21日,大学生志愿者们在乳山市口子村和上石棚村又发现了两处烈士墓。这两部分烈士,大多被群众就地掩埋,或葬在自家的祖坟里。

  上石棚村81岁的李大勇老人向同学们介绍:"(1942年11月)鬼子扫荡时,马石山上一个排的八路军牺牲了,是我组织人去埋的。烈士的尸体都被日本鬼子烧焦了。"口子村78岁的姜福喜老人见到大学生们后反复说:"你们是好孩子,口子村的烈士从来没有人问过,你们是第一个。烈士为老百姓流了血又搭上了生命,咱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呀!"

由清华大学建筑专家设计的胶东无名抗日烈士纪念碑将于12月6日(2002年)在海阳市内山峰上正式落成,散落在各处的烈士遗骨将迁至纪念碑下的地宫内重新安葬。

通宝推:透明蜻蜓,阴霾信仰,发了胖的罗密欧,柴门夜归,桥上,山龙,李根,纹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