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两个重要消息 -- wqnsihs
我觉得,这个问题眼下无解。
现在很多忽悠,特别是现在到处闹腾的所谓“创新”产品。实际上,即使在实验室成功了,离量产还远着呢,个中还有无数细节需要处理,在某一处出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完全失败。而麻烦在于,因为没有先例,人们甚至连哪些细节“需要”处理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当知道某个细节必须要处理的时候,那么应该如何处理?这是第二个层面上的问题;即使当所有分立的子系统问题都解决了,系统集成时,能不能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这是系统集成层面上的问题。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每一步都充满风险,需要不停的实验、试错、总结,甚至要推倒重来。即使花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也没人敢打包票一定成功。
站在国内的科研人员的角度来说,也没几个人愿意把赌注都压在没多大把握的风险项目上。按现在的评价标准,科研人员几年没出SCI,恐怕立刻就面临饭碗问题,如果风险项目再失败,就差不多要被开出学术界了。就风险项目成败的概率而言,大部分风险项目最后是失败的。即使风险项目攻关成功,也不见得能有多大收益。产品出来了,后面还涉及到市场开发问题、企业运营问题等等。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如此之风险大,收益低的事,能吸引到很多人干才是怪事,如果再要求人家立军令状打包票,就更不可能了,人又不是傻子。
而反过来,如果科研人员主要精力不放在风险项目上,而放在做模型、做演示实验上,完全可以多发SCI,这对合格的科研人员来说不困难,是完全可以把握的,未来的收益基本上也是可预期的,至少饭碗不丢。如果能长时间持续发所谓高档次文章,在学术界的江湖地位就可以确立了,风险小,收益大。
当然,如果能“骗”到企业的钱,也就是在不影响自己纵向项目的前提下,横向项目当然多多益善。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科研资源既然倾向于纵向项目,那在横向项目上的各方面的投入就受到限制,如果事情不成,在企业的看来就会有被骗的感觉。
行内更注重纵向项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纵向项目容易过关。纵向项目只要能忽悠住外行的领导就行了,很容易。当然领导可能已经心知肚明这些忽悠的把戏,但他也不好拆穿,因为他也需要政绩。再说说不定他自己就是当初该项目经费的审批人,那就更不能拆穿了,总不能给自己治一个失察之罪吧?至于同行评价,也不靠谱。圈子就这么大,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说不定评审专家就有自己大学时下铺的哥们。今天你评审我,明天我就评审你,这事儿太常见,大家会互相拆台吗?只要项目面子上过得去,还真没听说过哪个项目评审不能通过的,就算和某个评审专家有点恩怨过节,问题也不大,因为该评审专家也不敢坏了规矩。不过呢,话说回来,纵向项目结题的时候一般也不完全是忽悠,还是有若干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因为毕竟还是有不少干实事的人。像汉芯那样粗暴、明目张胆的,毕竟是个案,少之又少。当然,至于这些“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是否达到了他们所宣传的水平,那就。。。呵呵,今天的天气。。。。
科研最忌讳急于求成、贪心求快。人家西方数百年积累的东西,不是几年或十几年就可以赶上的。科研必须一步步积累、一步步改进,稳扎稳打,那才是自己的东西。积跬步而至千里,时机到了,量变到质变自然会发生。而现在国内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这已成风气,早就不是秘密了。。。。这方面就不多说了,反正现在谁不宣称自己在某某方面世界领先云云,同行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更没脸找领导要经费。
所以呢,也不必怪人家忽悠,怪人家把功夫都花在纸上文章上,游戏规则是现在这个样子,人家也只能这么做。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9 层
🙂因为这类事情本来就不是他们的责任 结构转换层 字161 2010-02-05 03:14:46
🙂目前部委的设计研究院之类已经完全企业化,而且几乎 wqnsihs 字66 2010-02-05 05:05:37
🙂但是基本都无法完成人家任务,纯属骗吃骗喝 coo 字22 2010-02-03 16:59:19
🙂说说我的一点浅见
🙂你说得非常对。90年以前,中科院还允许做点基础工作 22 wqnsihs 字657 2010-01-31 17:51:45
🙂自然科学基金,部委项目,企业项目和省级地方委托就是生存的 coo 字171 2010-02-03 17:04:13
🙂主要是不公平。自然科学基金是几个院士(当时的学部委员) 1 wqnsihs 字336 2010-02-03 17:36:37
🙂这个我知道 1 coo 字207 2010-02-03 17: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