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历史研究之事理人情 -- 庄汀2
就《穆加贝》和“呵呵,博茨瓦纳能够比较安定绝不是因为有钻石矿”与橡树村兄探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管历史研究者掌握了什么样的客观材料,都只能以其主观的观点加以加工整理,来形成一种历史叙述。而所有的所谓客观材料,莫不是自己或者他人对于某种客观事实的主观认识,这些材料一旦脱离客观事实的背景和发生的过程,没有一个描述还是客观事实本身了,都是主观材料,或者是对这些主观材料的主观再加工。而更多的情况是一些客观事实的发生永远不被大多数人知晓,并且也会随着当事人的逝去成为了永久的秘密。面对历史研究的这些困难:材料的缺失,既有材料的主观性和研究者本身的不客观,所谓客观的历史叙述,永远不会存在。
前面的讨论中我曾经指出“你的资料更多地来源具有西方背景的反对派,相当多的都是受到伤害的白人移民后代或者西方记者,写的资料。”就是这的这种摆在后来者面前的困境。当然,我愿意持有这样一种观点:人类是可以通过系统的认识论和适当的调查分析,使我们的叙述更接近客观事实的,尽管这个过程是曲折的,而且永远没有终极的。
究竟什么才算是系统的认识论和适当的调查分析呢?这东西可能仁者见仁,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某位研究历史的国人说的一句话“治史要遵循事理人情”。我对“遵循事理人情”的理解是如果你不愿意接受或者去做的事情,他人也不愿意;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一定有特定的隐情或者深刻的道理。
具体到穆加贝这个人,橡兄对他后期的评价就是独裁专制、家族谋私,一党专政,上下贪腐,残忍恶毒、杀人屠夫。这些判断的出发点应该就是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对此我再重申一下我的话:“西方的一套人本主义道德背景比孔老二的仁义道德更具有诱惑力,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看穿的。或者说任何有正常情感和理智的人都很容易接受这种道德,并把其中的一些原则当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人本主义道德的绝对正确性,就像伽利略以前的人们凭直观感觉都接受重物比轻物落得快一样。”
穆加贝是如何从初期大多数人眼中的民族英雄,西方世界的民主宠儿,殖民地国家发展楷模到今天的反面典型呢?起码也可以做到急流勇退,落个名垂青史吧?可惜他没做到!当然没做到可不是他一个,几乎是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都差不多同样的独裁贪腐的宿命,蒙博托、朴正熙、马克斯、陈水扁...对于这一幕幕悲剧除了上面那个民主自由解读以外,我们能找到一些别的解读吗?比如试试这个“事理人情”。
引用你帖子“穆加贝 八”里面的一部分内容:
“1980年的时候,大约六千户白人农场拥有津巴布韦39%的土地,另外有八千户黑人小农场,却仅拥有大约4%的土地。国有土地的比例是41%,居住着四百多万的人口,国家公园和森林占据了其余的面积。白人的农场占据了大部分的灌溉条件良好的土地,国有土地里面,有四分之三的面积缺乏水源,基本无法耕种,其余的地方,土地透支严重,已经无法维持高的产量。而黑人的人口增长迅速,给已经饱和的黑人的土地增加了更大的压力。所以,土地问题实际上应该是任何津巴布韦政权的头号问题。1981年,穆加贝就曾经说,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这个国家才会安定。
执政伊始,穆加贝就制定了三年规划,计划使用大约三千万英镑的费用,在大约两百五十万英亩的白人土地中安置一万八千户黑人家庭。英国政府支付一半的费用。这个计划还包括建设道路,饮水学校,住房等等基础设施,所利用的土地,实际上是战争期间白人农场主所废弃的土地,集中在津巴布韦的东北部,当年游击战争最激烈的地方。这个计划执行得还算不错。随后,穆加贝政府有了更加宏伟的计划。1982年,穆加贝政府提出了三年内安置十六万两千家庭,超过一百万人口的计划。一百万人口,对于津巴布韦而言,是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如此庞大的计划显然超出了穆加贝政府的能力,实际上也给原有的计划带来了干扰,自然这个计划也没有办法在三年内完成。无论如何,到1980年代末,津巴布韦成功安置了五万两千户人口,超过四十万人,占用了六百五十万英亩的原白人的土地,很大一部分是政府购买的。这个成就,应该说是很了不起了。但是津巴布韦国内人口增长的压力太快了,每一年,津巴布韦就会新增四万户家庭,给土地问题增加更大的压力。”
我觉得真的很奇怪!橡兄帖子多次提到这段内容“每一年,津巴布韦就会新增四万户家庭”绝对应该是西方关心津巴布韦的学者、记者们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却几乎没有什么西方人士真正地想想在津巴布韦最好的八十年代的十年中一共“解决五万两千户”,那么津巴布韦该如何解决每年多出来的这“四万户家庭”。十年解决了五万两千户,而这十年净增加的就是四十万户啊,这还不算津巴布韦走下铺路的九十年代新增的四十万户,和穷困潦倒的2000年以后净增的40万户。南部非洲这种高度年轻化的人口,在战后稳定时期的人口增长肯定不是线性的,换句话说这三十年正常增长的人口绝不是120万户,可能是150万,甚至是200万户。这些人口谁来供养,那什么样的资源供养呢?
西方学者们真的有人用心了解或者试图尝试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吗?我们能够用民主自由来解决这些问题吗?当然某些人首先指责的是津巴布韦的政府分配不公,造成了目前的困局(橡兄帖子里面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津政府腐败我不想怀疑,由此造成了分配不均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我基本同意。但是这样说的人,是不是能够想一想如果津政府真的是西方人士理想中的廉洁高效的政府,就能解决上述问题吗?
在指责津政府的腐败加剧社会矛盾的时候,难道白人农场主拒绝交出土地就不应该被指责吗?从个人的角度,我确实能够理解在人口激增土地将来不断升值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农场主会愿意按照当前的市价把土地卖给政府,就是愿意卖这个政府也未必买得起。但是,你的富裕将会是以其他人,而且是大多数挨饿甚至死亡的情况下追求高额利润,这不是火中取栗吗?
在津政府的腐败和白人农场主不愿放弃土地两者,对每年新增的四万户人口的生存问题,哪一个才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我想稍微多的想一想不难得出结论吧?当然我这样说绝没有替津政府腐败开脱的的意思,我只是希望大家了解当面临大规模饥饿的情况下,哪一个才是这种矛盾的根本因素。如果说土地所有权导致的不公是大多数人挨饿的主要原因,单单指责津政府腐败是不是有点混淆视听了呢?
西方人士们之所以不肯提及这种矛盾,只是用津政府的腐败话题来误导公众,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一定会直指西方民主社会的痛处——私有产权问题。这是西方人士最深的伤痛,是西方学者们最不肯原谅马克思的地方。西方之所以对非西方阵营的国家耿耿于怀,除了历史传统的自傲以外,最最大的问题是,象中国、越南、朝鲜等国家没有明确地说明保护私有产权。特别典型的是中国,中国始终宣称土地国有,这是西方最不能接纳中国的地方。每每西方学者论述涉及到有关私有产权的时候,如果他的理论能够跟保护私有产权理论相符,他必然万分兴奋,洋洋自得一番。如果不能,那很可能就如丧考妣了。
津巴布韦的问题,西方不愿意再介入,除了你说的地位重要性下降以外,还有一点就是西方的政治家到学者都不愿意正视这样的少数人的产权神圣与大多数人的无家可归所导致的矛盾。怎么回答都会导致西方人赖以维系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崩溃。
而这对于津巴布韦和穆加贝来说却不是十分艰难的选择,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土改成功恍如昨日,他们也自诩为毛的学生。但是,他们面临的困境却是社会主义国家大衰败的时代,他们很难在土改和不与国际主流社会对立之间取舍。这是他们唯一的难处!而南非共同体的国家也同样的矛盾,他们一方面还没有津巴布韦那样的迫切土改的要求,但是也希望津土改能够成功,为自己将来增加一个选择。这是南非共同体国家没有站在国际社会一边制裁津巴布韦的原因。
这是我所理解的穆加贝和津巴布韦,这是我认为的事理人情,也许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但是只要能让更多的人思考,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能够写这么多还要感谢橡兄的鼓励。
作为题外的话:我还要说津巴布韦的土改能救一时却不能救一世,只要南部非洲国家继续保持这种高人口出生率,而且没有任何灾荒疾病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促使其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能力相适应的话,它还会再度陷入历史上的治乱循环。至于博茨瓦纳这个国家目前还相对稳定的原因只有一条,人口的压力还没有到经济承受的极限。人口增长和资源承受能力、经济发展的平衡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前提。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历史研究之事理人情
🙂回复橡兄帖子“没有理由认为他必须暴力土改” 9 庄汀 字2277 2010-02-21 22:06:25
🙂感谢一下 1 游·鱼之乐 字121 2010-02-22 04:40:39
😁恭喜 庄汀 字0 2010-02-22 20:41:32
🙂穆加贝抄了白人的庄园... 子玉 字24 2010-02-22 04:33:30
🙂你又在想象了 6 橡树村 字1271 2010-02-21 22:43:30
🙂我对资料的把握,以及对自己思路的完善都有很多不足 1 庄汀 字230 2010-02-21 22:53:12
🙂一家之言,不错。 子玉 字0 2010-02-22 04: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