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伊朗猜想(八卦) -- 泉畔人家

共:💬1001 🌺1801 🌵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清楚这个实验的具体情况,就说说考古发现中的弓弩箭吧

不清楚他这个实验是怎么回事,没关注过,所以只能跟军考古发现和史料猜测了。

中国内地出土的大部分是弩机的零部件,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出土过完整的汉代硬弓实物,所以说具体情况怎样,他根据什么来断定的,都没有实物支撑啊。再说汉军也没和罗马人交手的记录,也就更不好解释了。

中国汉代是有百石硬弓的,汉书食货志或贾谊列传中也只是提到了此弓射程要大于匈奴的弓,是被列为禁止出关的东西的,至于到底穿透力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弩机应该不仅仅是步兵装备的,秦军强大的脚弩机应该是绝对强大的,射出的速度和力度应该远远超过其他弓箭系列,对于仅仅依靠石甲,皮甲或部分青铜甲的战国时期的军队来说,穿透力是没的说的,如果在足够的杀伤力范围内,穿透比较厚重的盾牌也是可能的,但是是否能在穿透盾牌后还能刺穿铠甲,就不得而知了。毕竟需要连续刺穿有一定间隔的盾和甲来说,需要的力度和速度以及稳定性来说,绝对不是仅仅刺穿其中一种的加数。但是理论上(或者实际上也可以)能刺穿两者的CROSSBOW也不太可能是那种带尾羽的常规弓箭,因为尾羽在穿透盾牌后必然会阻断箭的继续飞行。而对于弩箭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尾羽,保证他杀伤力的完全靠机器的推动力。

一般来说,汉代弩机比秦代的脚弩机要小,单纯依靠上肢力量就能控制,也有利于马上作业,这应该很大程度上是为应对匈奴的弓骑兵而设计的。面对灵活的匈奴骑兵,尤其是打不赢就跑的匈奴骑兵,指望步兵严阵以待对方骑兵冲击,这不太符合实际需要。所以脚弩机被淘汰也就是潮流了。

汉弩的箭是比一般的弓箭短的,也有完全的青铜剑杆的例子出土过,但在实战中这种金属箭杆到底占多大比例,又需要多大的射击速度和力度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中国还没有人做过实验吧。

再说说汉代百石以上的硬弓,这种弓对原料和工艺的要求应该是蛮高的,还有就是对于弓箭手的臂力要求也是高的,百石应该指得是拉开弓所需要的臂力,貌似吕布辕门射戟使用的就是百石以上的弓箭,但当时能达到这一臂力要求的弓箭手又有多少呢?应该不会很多的。因为弓箭手不仅仅是个力气活还是个技术活,得两者兼备才能玩得转此类硬弓。

关于百石之弓需要多少臂力拉开,欢迎喜欢换算的河友帮忙算算。

说完弓,再来说箭,箭一般分为弓箭和弩箭,弩箭较短,一般无尾羽或有象征性尾翼,弓箭一般带有尾羽,较长。箭头现在看来有铁质的和青铜的两种,铁质箭头现在发现极少,青铜箭头基本上处于统治地位吧。这和一般认为的汉军使用铁箭是有差别的。汉军的铁兵器应该体现在铠甲和近战兵器上,尤其是环手刀,在当时应该是近战之王,现在的大砍刀也不差,呵呵。箭头一般有带双翼的,也有三棱的,还有不带两翼的光杆箭头,一般认为带双翼的就是飞箭,但是否能穿甲,不得而知,三棱的一般被认为穿甲箭,但到底是否就是不得而知。美国人做的那个实验,我没关注过,不知道他选择的是哪种,弩还是弓呢?箭头又是哪种呢?又是依据哪个朝代的复原的呢?能告知一二吗?

我的感觉,如果是在五十米内,不要求命中率,单纯要求力度的话,召集弓箭手还是容易的,毕竟这就是一力气活,有多大力量就用多大力量就是了,也不要求箭箭都穿甲,只要保持火力压制就够了,那就更容易找了,只要能把箭射出去五十米,不管射中不射中,对对方都是一个威胁的。而一般的飞箭,不一定要所谓最高等级的穿甲箭,在30-50米左右,只要足够的力道和速度,刺穿不太厚的防护工具还是可以的,这点可以去参考狩猎,几十米之内一般的硬弓就能刺穿厚厚的牛皮,好一点的猎手射进去的箭就会深入很多。而罗马人为了轻装上阵,必然会削减自己的防护重量,比如减少盾牌的厚度或缩小盾牌的大小,又比如减少护甲的保护面积或减薄护甲的厚度。帕提亚人就是利用了罗马人盾牌不能护住全身的弱点采取了正确的骑射策略,才有了足够的胜利。

在卡莱之战中,如果帕提亚人出动的6000骑射不全是神射手或硬弓手的话,我会采取的策略是依靠自己足够数量多的箭,不间断的倾注箭雨,迫使对方采用龟甲阵或主动出击,罗马人的盾牌不能护住全身,只能采取护住重要的头部和躯干部位,露出脚,那在我的弓骑兵中的神射手就专门射击罗马人露出的那部分,而硬弓手会强攻盾牌,所谓的穿甲箭刺穿盾牌后继续深入,幸运的话可以刺中对方持盾的没有多少防护能力的上肢,即使不能,穿过盾牌的箭也会对对方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告诉对方他躲在盾牌后面是没有用的。这样的话,会在每轮攻击中有罗马人中箭受伤,那些坚持不住倒地或失去盾牌防护的人必然成为我屠杀的对象,只要对方露出龟甲阵,帕提亚不断的箭雨就不给罗马人任何机会。此时的罗马人有两种选择,一是派兵出击,克拉苏也派出去了,可惜被帕提亚人以优势兵力消灭了,二就是坚守,在自己的伤亡中消耗对方的弓箭,就和当初朝鲜战争中国志愿军一样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等对方的弓箭一旦射完,立刻按照对方弓骑兵的办法展开自己的步兵方阵,此法就算消灭不了帕提亚骑兵,最少也不会导致自己全军覆没。可惜的是,看到帕提亚人千峰驼箭的骆驼摧毁了罗马人坚守的信念,最后出击,导致骑兵被歼灭。那么剩下的步兵呢,只有所在自己的盾牌后面发抖了,这时候就相当于人家用远程大炮不断的轰打你的阵地,而你想冲锋,却发觉你根本没前进的通道。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罗马人仍然还有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利用夜色的掩护去偷袭同样疲惫的骑兵,在夜色中克制对方的骑兵优势。可惜的是,罗马不是中国啊,不玩夜战,居然趁着夜色扔下自己的五千弟兄哭爹喊娘撤退了,这对于战斗中的罗马人该会有怎样的心理刺激呢?更奇怪的是,听着罗马人阵地哭喊连天,派个骑兵都能探知罗马人要弃伤兵逃跑的帕提亚人来说,也不利用这大好的机会,连夜掩杀,还让人很顺利的逃回城去,失去在野外消灭罗马军团的大好机会。就凭不夜战这点,就可以看出这完全不是中国人干的事,善于抓住任何战机的汉军会为了妹妹的睡一觉而放任自己不一定能打得赢的对手获得喘息机会吗?一鼓作气,再而衰的道理,打仗的汉军比我们要清楚的多吧。

罗马人这场空前绝后的惨败更大程度上不是输在了技术上,而是输在准备不足,不知己不知彼的前提下,加上对一定要吃掉对方的盲目目标中,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不能审时度势做出判断,心理在对方迅猛的攻势下逐渐崩溃,又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出战术给帕提亚送分,他不败谁败呢?

看看安东尼的那次战斗,知道对方是强大的骑兵,不利于山区作战,那么安东尼就离开了平坦的平原,进入山区,不仅如此,还占据高地,减缓帕提亚骑兵的冲击力,对于对手的箭雨,排出更严密的龟甲阵,不给对手射四肢的任何机会,针对对方的穿甲箭,拍出投石手(不管是投石机还是扔石头的人吧)和标枪手,封锁住自己前方阵地一百米,不给对方的穿甲箭任何进入杀伤范围的空间,从而轻松地消除了对方箭雨的威胁,只要自己不出击,最少会保持不败之地,如果此时的帕提亚人学学匈奴,打不过就跑,或者学学他们卡莱的前辈,适当的引诱对方派出骑兵追击,从而分化敌人逐步蚕食的策略,但他们干了什么呢,以为罗马人上当了,有机会可利用了,排出了自己的重装骑兵开始爬坡冲击,正中了罗马人步兵克敌的惯用招式,除了失败,此时他们就只有逃跑了。

纵观罗马与帕提亚的争战,我们可以很鲜明的看到,帕提亚人一直采用的是重装骑兵和弓骑兵结合的战术,弓骑兵作为远程压制火力,重装骑兵作为突击部队和弓骑兵射击时候的护卫部队,而罗马人则是利用投石手标枪手和近战与对方肉搏,罗马骑兵则对付对方没有多少防御力的弓骑兵,战术得当与否就决定了双方每次的战果。

说帕提亚后面不行的人,难道没看看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攻守回合是怎样展开的吗?双方的死伤比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脱离了实际的纸上谈兵,单纯以为靠着技术和人数的优势就能取胜,那世界战争根本就不用打了,大家在家生孩子研究武器就够了,最后敌人上门的时候算算自己和对方的兵员和技术对比,一看综合比不行就投降了,对于这种人,我一向是鄙夷的。

理论是因实际而产生的,要是反过来用理论去套实际,那无异于削足适履,笑话百出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