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水”煮《论语》——极不靠谱的读《论语》(1) -- 江南水

共:💬53 🌺3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水”煮《论语》——极不靠谱的读《论语》(2)

做个一直热恋的阿Q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上初中的时候,我就从课本里学过这一句了。当时,老师是这么解释的,孔夫子教导我们说:学习的时候,多做练习,不是也很愉快吗?大老远的来个朋友,不是也很让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吗?

当时年纪还小,对后面两句没一点儿体会,不过一听“多做练习,不是也很愉快吗?”,马上就在肚子里骂上孔老二了:奶奶的,敢情儿你孔老二不用做作业,站着说话不腰疼,老子可让这些题海害苦了。

后来长大了,迎来送往也多了,每个月赚的那点儿东西,60%以上全干了这个。越是大老远来的哥儿们,越是要隆重招待,哥儿们走了,自己的日子就越难过。现如今,听说大老远的哥儿们要来做客,赶紧说自己要出差,没空儿招待,心情那叫一个悲痛万分啊,哪有一点儿高兴的影子啊。

在单位,自我感觉才高八斗半,当个单位老大要比庞统做县令还轻松百倍。可忙活了这么多年,连个项目负责人都没混上,在心中早就把各级有眼无珠的头目,骂了十万八千遍。要说怨恨、恼怒,那是一周八天、一天二十五小时的正常心理工作。我不是君子,也是应该加活该的。

看到了吧,在不知道这句话的语境和背景的情况下,我们硬是把它套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就得出了一个孔夫子在扯淡的结论。如果你非得说这么理解不是扯淡,而是句句真理,一句能顶一万句,并且还准备照着一板一眼的去做,那我除了佩服你那高贵的道德品质,还外带佩服你那厚厚的钱包。

麻烦您告诉我你家的详细住址,我天天去做你那“远方来的朋友”,顺便也让你天天“不亦乐乎”,咱们各取所需,来个双赢。

什么?不告诉我。

那我也只好尊重个人隐私,不乱打听了。

我实在是不知道孔夫子是在什么场合下、对谁说的这番话,也就不妄自揣测他老人家的真实意思了,还是水煮一下吧。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咱就从人的最基本需求说起吧。

在温饱基本解决的今天,先把“饮食”放一下,说一下“男女”这个半永恒的话题(得给同性的那部分人,留出一半儿来不是)。

热恋的时候,俩人永远腻歪不够,恨不得一天二十五个钟头的泡在一块儿,一会儿见不着,心里就没着没落的。

今天的科学技术,多少缓解了一下这种内心的相思之苦。把心上人的靓照存在手机里、做成电脑桌面,每秒钟看个三五次,让幸福感时刻洋溢在自己的心头,岂不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望梅止渴,总比没有“梅”强不是,再说,照片还不会跟你闹别扭。

拜IT技术所赐,地球都成一个村儿了,网络上三言两语,擦出了火花。随着讨论的话题越来越深入,终于起了见个面的冲动,双方一通报彼此的地址,好嘛,中间隔着辽阔的太平洋外加一个北美大陆。

空间不是问题,打个飞的的事儿,天上地下的一通折腾,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绝代佳人(白马王子),能不说一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想吃羊肉串,你非得吃烤白薯。

在一块儿腻歪的时间长了,再心有灵犀的俩人也不敢保证每时每刻都能“一点通”,怎么着也会有想到两岔儿里去的时候。

在这个关键时刻,就需要先生们以光的速度记起孔夫子的教导,“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怨恨、不恼怒,只是个起步价,先生们还要为没达到领导的思维高度,做最严厉的自我批评。

热恋永远是短暂的,相对于整个人生,他只是一刹那的闪电。绚烂过后,一切终究会归于平淡。面对热恋之后的柴米油盐,还能继续做到“学而时习之”和“人不知,而不愠”吗,内心深处是不是会再起“有朋自远方来”的微澜?

多想一下当年那些“学而时习之”的温馨、“有朋自远方来”的惊喜和“人不知,而不愠”的宽容,为平淡的日子找一个Q哥式的安慰,就会发现,眼前的一切原来是如此值得珍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