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9) -- 江南水

共:💬209 🌺10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31)

最后一个思想家

韩非,韩国的王族成员,特别喜欢当时的热门专业,法律。(喜刑名法术之学

虽然韩非无比热爱法家那一套,但是他却拜在了大儒荀子的门下,跟李斯是同学。

战国时代,儒家出现了两个牛人,荀子和孟子。在后世的地位上,荀子远远看不到孟子的后背,孟子是亚圣(仅次于圣人孔子),荀子啥圣也不是。不过,在当时荀子并不比孟子差多少,当然也好不了多少,都是不怎么招人待见的主儿。

说起这两个人的学生,那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孟夫子只有给荀子提鞋的份儿。孟亚圣似乎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学生,荀子的这两位高足一个立言(韩非),一个立功(李斯),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牛得不行的人物。

师徒三人都能在历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纵观中国历史,似乎只有他们师徒。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荀子师徒三人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只有《西游记》中的那师徒四人在民间的知名度,可以比一下。

单从学生的质量来说,荀子都远远超过了万世师表的孔子。

孔夫子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荀子的这两位高足,也能分出大小王,李斯自我感觉就比韩非差了那么一点点。

西方谚云,上帝为你关上门,同时会为你开一扇窗。

中国话就是,天无绝人之路。

这两句话用在韩非先生身上,都挺合适。韩非先生的文章,写得那叫一个牛X,一部《韩非子》流传两千多年,不是谁都可以试一下的。但是,他阁下的口齿就不敢恭维了,有点儿口吃,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结巴。

一个嘴巴上有缺陷的人,很难通过口水来推销自己的主张。看到祖国兼自家产业,一天不如一天,韩非只好拿起手中的笔,一个劲儿的向韩王推销自己的主张。

虽然韩非是自家人,提出的主张也是为自己好,但是韩王就是不采纳韩非的主张。

看到领导人这么不领情,韩非也很无奈,只好埋头写文章,一部《韩非子》就是韩非的无奈之作。

韩非的文章以手抄本(那时候还没有印刷术)的形式,传播到秦国后,韩非本人立刻就成为了秦王政的梦中情人,也给韩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始皇帝十四年(前233年),秦国又来找韩国的事儿,韩王安一看情况不太妙,赶紧派韩非前往秦国出使,希望能够化解韩国的这次危机。

我怀疑这是秦王政点名让韩国派韩非的,因为韩非有先天的生理缺陷,并不适合做一个出使的使者,干这活儿,嘴皮子利索是最起码的条件不是。

听说韩非来到了秦国,秦王政很高兴,但是一见之下,心中不免有些失望,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

面对着失望的秦王政,口吃不怎么灵光的韩非,也只能藏拙,向秦王政提出了自己的书面建议。韩非建议秦王政,放过韩国,最好是北上去搞赵国。

韩非首先给赵国和韩国对秦国的友好指数,打了一个分儿。几十年来,韩国始终如一的跟在秦国的屁股后面,任劳任怨,让干啥就干啥,跟秦国的郡县没啥本质的区别。再看看赵国,一直在给秦国找不自在,三天不打他就上房揭瓦。

为了打消秦王政的疑虑,在奏疏中,韩非口口声声表示,自己的屁股始终坐在秦国这一边。韩国虽然不咋地,但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建国以来经历的风雨多了去了,只要能扛个一年半载,他就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合纵。到那时候,秦国的苦日子就来喽,一统天下也将会成为一场猴年马月的春梦。

既然韩非也知道秦国的狼子野心就是吞并天下,他也就没说秦国一定不要去吞并韩国,而是劝秦王政,要在彻底摆平赵国后,再打韩国的主意,到那时候,一封书信就够啦。

不得不说,韩非是一个具有强烈实事求是精神的人。

虽然有人认为《韩非子存韩》不是出自韩非本人的手笔,但是我认为,韩非出使秦国的时候,提出这么一个嫁祸江东的主张还是靠谱的。毕竟韩国也是他的祖宗所在,为了保住宗庙,只好让韩国多存在一会儿是一会儿了。

韩非的这个主张,摆明了是跟老同学唱对台戏。

听说老同学跟自己唱对台戏,李斯坐不住了,找到了领导,向秦王政再次申明了首先搞定韩国的重大意义。

现在,韩国死心塌地的做秦国的小跟班,不是因为他多么佩服秦国的仁义道德,只是因为他太佩服秦国那强大的实力了。如果现在放过韩国,去跟赵国纠缠,很可能会引来东方各国的合纵。到时候,韩国翻脸会比翻竹简还快,秦国又要在崤山家门口作战喽。

总之一句话,柿子,一定要先拣软的捏,决不能放过韩国。

说完这一通重大意义后,李斯又提醒秦王政,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的一切主张和建议,肯定不是代表了秦国的最根本利益,那都是为了韩国,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尽到了提醒的义务后,李斯又提出了一个担忧,放韩非回国,就等于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火坑。好事做到底的李斯,拿出了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杀掉韩非。

自秦孝公以来,秦国人盼人才,就像是三九天的流浪汉盼气温回升,但是他们对一种人始终不怎么放心,那就是六国的王族成员。当年秦昭王头脑一热,请孟尝君来做丞相,结果闹了一个鸡鸣狗盗的笑话,也让自己付出了一定代价。

秦国一直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国家,当年每个大国还能冲他张牙舞爪的时候,他都敢扣押楚怀王,现在没人敢怎么着他了,杀个把使者更是张飞吃豆芽,哪怕这个使者是其它国家的王室成员。

看看韩非那个瓜田李下的主张,再听听李斯有理有据的分析,秦王政感觉有道理,就让韩非搬了家,从使者驿馆搬到了秦国的监狱。

急领导所急的李斯,以最快的速度把毒药送到了韩非面前,让他留个全尸,也算是聊表同窗之情。

看着比庞涓还不地道的同窗,韩非也不藏拙了,提出要面见秦王,亲自说明情况。

老同学李斯会同意吗?

如果李斯同意了,说不定还真能让韩非留下一命。

让韩非搬家后,秦王政就后悔了,赶紧派人前去赦免。可惜晚了一步,使者见到的是韩非冰冷的遗体。

韩非能够在秦国混得不得善终,固然是因为李斯比庞涓更不地道,我认为他本人也得承担一部分责任。

跟老同学对着干,提出了一个“存韩”的主张,是韩非考虑到了列祖列宗,不得不那么做,带有一定的被动色彩,那么他的另一个动作,就是主动的自找麻烦了。

秦王政亲政后,秦国张开了血盆大口,天下诸侯隐约感觉到末日在召唤自己了,有那么四个国家打算再来一次合纵。具体是那四个国家,不是很清楚,个人认为,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极有可能是赵、楚、魏、燕四个国家。

只要东方各国的劲儿稍微往一块儿使,秦国人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几十年前如此,现在还是这样。

听说那四个国家又要往一块儿凑和,秦王政也有点儿紧张,赶紧招呼自己人商量对策。这些人也知道,这次东方各国没那么好忽悠了,一个个只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就在秦王政失望的时候,姚贾挺身而出,我去转一圈,让他们消停下来。

姚贾同志没有说大话,出去转了一圈儿,果然让四国消停了。

虽然从结果上来看,姚贾出这趟差,达到了完美的效果,但是在程序上存在着一些瑕疵。在外出差的时候,姚贾一个劲儿的跟其它国家的领导人攀交情、套近乎,把秦国对他们的好意,全揽到自己身上,没怎么提伟大的祖国和英明的领导。

韩非听说后,感觉机会来了,自己在韩国一直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正是一个显示自己有两下子的绝好机会,同时也能够为粉丝秦王政,尽一点儿绵薄之力。

韩非提醒秦王政,虽然那四国收了秦国的各种硬通货,但是短时间内他们跟秦国的关系,未必会有多大的改善。不过,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很感谢姚贾这个散财童子的。

接下来,韩非指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姚贾这是借着秦王的权势,拿着秦国的财物,在干假公济私的勾当,为自己编织了一个良好的关系网,准备好了多条后路。

秦王政找姚贾来一问,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很上火,那你怎么还有脸回来见我。

姚贾的脑子真不是盖的,反问秦王政,如果我不忠于您,那四个国家的领导人会认为我会忠于他们吗?

言外之意就是,所谓的后路是不存在的,俺无论怎么做都是为了伟大的秦国和英明的秦王。

听了姚贾半强词夺理的辩解,秦王政也只好不了了之,并没有拿他怎么着。

姚贾是没事儿了,韩非的麻烦就来了。

没人喜欢跟自己闹别扭的人,更何况这个人,还是毫无利益关系的外人。姚贾也对这个狗拿耗子的韩非很反感,在推动韩非走向地狱的路上,他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韩非一个外人,为啥要掺和秦国的内部政治问题呢?

答案是,耐不住寂寞。

韩非学术思想的重点,就是如何加强君主的权势,可惜韩王并不吃他那一套。一直以来,韩非极其失落。

姚贾的假公济私行为,严重侵犯了秦王的权势,这给了韩非一个展示自己那两把刷子的机会。

在上学的时候,一些有公德心的同学,经常对洗衣房的长流水痛心疾首,主动的去关流水不腐的水龙头,韩非也是这么一个有公德心的人。

出于公德心,韩非提醒秦王政注意姚贾的小九九,也给自己打开了地狱的大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