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个批判六祖慧能的故事 -- 老平

共:💬136 🌺10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万物变化对内心产生了影响,就是心动

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要不断接触世间事物,在这个接触过程中内心都会有些反应。小孩子第一次见风吹幡动大多兴奋,自己扯个旗子乱挥,其实是他被风吹幡动这个事物激起了心动。人小的时候见识少,看到什么新鲜的东西都兴奋好奇。

但随着人的经历、见识、学识的增长、意志的磨砺,外物之于内心的影响就越来越小,以致部分人能心如止水。

人要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是很难的,因为新奇的事物对人产生心理影响是难免的,虽然说有的人见多识广,但是如今世界变化多多,新事物层出不穷,仅凭见识要能心如止水难比登天。即便在古代,一般世人生活圈子有限,也无现代媒体,但要凭借见识多而心如止水也恐怕只有修炼到老和尚级别才有可能。

当然,还有个途径就是明理。参透了世间万物包含的道理,则万物无论如何变化尽在心底,于是也能心如止水。其实要明理是更难的事情,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明不了,能明理的人是需要些天赋的。根本上,要通过一个理论体系来对世界作出终极解释,这是人类一直追求但永远达不成的目标。古代,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落后,根本不存在有着一定精度和严密度的解释体系,任何当时的贤者如果试图在这个两方面建构理论都是徒劳,最终肯定被视为骗子。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人更注重对内心的交代,直白点说就是自己忽悠自己。古代的牛人发现,可以建构一些比较玄的理论,这些理论在基本的辩论意义上能自恰,并且有着简单而朴素的逻辑(虽然缺乏严密性),但是他能使人相信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终极交代,可以使内心平安。

所以,古代的修行者修行的关键就是自己忽悠自己,最怕的就是对世间万物认真,因为对外物一认真,内心就平静不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慧能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就是一种在他的比较玄的理论下把人从对于外物的认真讨论拉回到关于人的内心的讨论来的技巧。

不管风动幡动,如果人心对它不敏感,则无讨论之必要,真相如何也不重要。如果人心对它敏感,那么重要的是人心为什么对外物敏感,而不是外物的真相究竟为何。总之,外物的真相是不重要的。且不要说,风幡这样的外物,即便是刀砍到脖子上了,要关注的也不是刀和脖子谁硬,而是人心为什么要对刀砍脖子敏感。

所以,LZ的问题对于慧能是不存在的,既然心不动,就没有关于外物的任何问题。说实话,在慧能看来,那两个和尚对于风吹幡动这样的平淡的外物还要追究一番,道行实在太低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