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父亲的“文革”经历:与工人在一起的八年(一) -- northeast
(1)集成电路:
前面我提到,太钢“50t氧气顶吹转炉项目(两台)”的电气方面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负责的。我父亲他们在工作中很快就发现,德国专家在检修电气设备的时候,有时从上面卸下来一样东西,往往随手就扔了,然后再换上一块新的。德国专家扔的是什么东西?我父亲他们检回去仔细查看,上面有很多电气元件,这就是后来电气人员都熟悉的东西:集成电路。当时德国等先进国家已经应用了集成电路技术,而且已经普及到一定程度了,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德国专家对损坏的集成电路随手就扔,一不修理,二不回收)。我父亲则是头一次看见这玩意,对这些损坏的集成电路充满了好奇,看了又看,量了又量。
(2)险些发生的事故:
我父亲在参与太钢“50t氧气顶吹转炉项目(两台)”期间,还有一次比较“惊险”的经历,差一点出了大事。我本人对“氧气顶吹转炉”的技术不是太明白,只能简单转述一下我父亲的说法:每个“氧气顶吹转炉”有一根“氧枪”,是往外喷射氧气的,在运行期间,“氧枪”要上下运行。有一次,我父亲调试一根“氧枪”;开始,“氧枪”在从上往下运行时,“氧枪”喷射的氧气形成了垂直的火焰;突然,我父亲发现火焰好象不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了;我父亲马上停止调试,跑到近前一看,原来有一个东西被放在“氧枪”的运行轨迹之间,“氧枪”在运行期间被它刮碰了,所以发生了倾斜,幸亏我父亲及时停止调试,要是“氧枪”继续运行,“氧枪”就会被别坏。“氧枪”要是损坏了,整个一台“氧气顶吹转炉”就会无法正常运行了。我父亲记不得当时“氧枪”有没有备件,就算是有备件,损坏的那根“氧枪”的价格也便宜不了,给国家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少不了。因为当时没有造成什么后果,所以我父亲当时也没有详细调查是谁把那个东西摆放在“氧枪”的运行轨迹之间的。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参与项目的人员普遍是“新人”,缺乏工作经验;如果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就不会有人在现场乱摆放东西;如果我父亲当时与足够的工作经验,在调试“氧枪”前也应该先观察一下现场情况,检查是否有什么情况妨碍现场的调试。幸亏这件事没有造成什么后果,否则搞不好,有人被处分是肯定的,甚至为此进监狱也是有可能的。(我父亲在工厂那些年,也曾经听说过一些因为造成严重生产事故被处分甚至进监狱的事例。)
(3)中科院的“专家”:
随着项目的进行,奥地利和德国专家逐步撤离现场,人数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军宣队”的人员向大家宣布:奥地利和德国专家已经全部撤离,以后现场的工作将全部由中方人员进行。“军宣队”一直没有向大家解释奥地利和德国专家全部撤离的原因,我父亲始终怀疑当时太原的局势还不太平稳是造成奥地利和德国专家全部撤离的原因(不过我个人认为也有可能是合同、费用等方面的原因;太原的局势虽然还不太平稳,但奥地利和德国专家的安全有专人负责,似乎应该没什么问题)。
之后的一天,“军宣队”人员召集大家开会,讨论奥地利和德国专家走后工作上有什么困难、有需要帮助的。我父亲和其他电气方面的人员就提到,项目中用到了集成电路等先进元件,我们对之了解有限,一些简单的电气元件我们可以检查、更换,而复杂的电气元件将来如果损坏了如何进行检查、更换?“军宣队”的人听过之后,对我父亲等人说了一句:“我们会向上反映,寻求帮助。”说实话,我父亲对“军宣队”的话开始没抱多大希望。可过了些日子,我父亲就看见现场出现了两个“专家”对现场电气方面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从工作中接触来看,这两个“专家”也确实有水平。这两个“专家”从哪里来的?我父亲听别人说他们是中科院系统的人,好象其中一个是中科院数学所的人,是研究电子逻辑电路方面的专家。(我对中科院系统不太了解,在那个年代,“电子逻辑电路”是中科院数学所研究的领域吗?)
(4)工业污染: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71年的时候,太钢“50t氧气顶吹转炉项目(两台)”已经基本完工并投入生产。现场已经由太钢方面接管了,不过“十三冶”的人并没有完全撤离,还经常在现场进行一些维护的工作。这个项目是我父亲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大项目,他很为此感到骄傲,他常对我说,在“十三冶”这几年是他人生中日子过得最艰苦的时候,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在我父亲后来的人生经历中,有的时候没有机会再参与这样的大项目了,而多年后再参与一些比较大的项目时,也许是因为人生阅历的增长,我父亲没有感觉到年轻时那么大的成就感了)。
我父亲虽然以这个项目为骄傲,但作为一个工科大学生,看问题还是比较客观的,对项目存在的问题也并不掩饰。他提到的最严重的一个问题,严格说来也是当时很多工业项目都存在的问题:污染严重。我父亲讲,他曾经听说奥地利奥钢联公司的“氧气顶吹转炉”本来是有“除尘设备”,但不知是中方还是奥方的原因,太钢“50t氧气顶吹转炉项目(两台)”并没有上“除尘设备”,其结果就是污染严重。我父亲的一个大学同学从广西柳州出差到太原,我父亲带他到晋祠去参观,我父亲的这位大学同学说了句:“晋祠不错,不过太原的环境不太好,尘土太大了。”我父亲说:“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你在晋祠看到的尘土有的就是从太钢刮过来的。”多年后,我父亲对我说,太钢在太原以北三十里,晋祠在太原以南三十里,也就是说太钢的烟尘被北风至少刮走了三十公里远。北方普遍风比较大,可太原一年到头总会偶尔有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我父亲说,在一点风也没有的时候,从远处看太钢的“50t氧气顶吹转炉”,就会看见有些发红的烟尘慢慢垂直上升,因为没有风,烟尘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几乎静止不动了甚至开始垂直下降,而下面的的烟尘还在慢慢垂直上升,我父亲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似乎感觉不太好形容他所看到的这幅景象:“怎么说呢?就有点象原子弹爆炸形成的蘑菇云……”
就在“50t氧气顶吹转炉项目”已经基本完工,“十三冶”的人员就要撤离的时候,我父亲又听到一个消息:中共中央一个“巨大”的领导要来太钢视察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基本上每篇都花了,老乡还是同龄人,羡慕你有老爸可以聊天 4 dfindy 字694 2010-04-06 22:49:53
🙂【原创】我父亲的“文革”经历(八)从陈伯达视察太钢说起 22 northeast 字5114 2010-04-06 02:15:41
🙂花催东北兄再写点好文 weilwl 字0 2010-06-04 01:01:58
🙂【原创】我父亲的“文革”经历(七)太钢50t氧气顶吹转炉
🙂太钢子弟飘过! 2 挚爱短发 字606 2010-03-14 01:53:22
🙂【原创】我父亲的“文革”经历(六)二级半电焊工杨承效 39 northeast 字4359 2009-11-24 21:25:54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看到过一本杂志把杨承效画成 1 孤山子 字94 2010-03-16 07:50:37
🙂抓革命促生产,这就是经济战吧 土拨鼠yuanap 字48 2010-03-15 21: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