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建安九年:河北群贤 -- 李靖岩
———————三国中享国最久的皇帝于此年诞生,他将统治三国中持续最短的王朝。
建安十二年荆州新野,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当时无论婴儿自己还是其他人都不会想到这个婴儿将会成为三国时代享国最久的君主。这就是刘禅,字公嗣。日后的蜀汉后主。刘禅十七岁继位登基,居皇位达四十二年之久。三国之中人莫能比。孙权虽然在实际执政时间上还长于刘禅,但成为皇帝却是四十岁以后的事。
刘禅的降生使他父亲刘备的脸上稍添一丝喜色。这年年初,曹操北攻乌桓,后方守御空虚。王朝末年的夹缝生存大师刘备迅速的捉住了难得战机,并且立即建议刘表出兵攻击。然而刘表正苦于荆州内务不清,长幼争权,妻族秉政,弄的乱七八糟。自己尚且自顾不暇,哪有闲心发动战争。刘备再三劝谏。仍然没有效果。刘备的内心不免也对刘表糟糕的家庭情况发表过无声的抱怨。但当他自己的儿子降临人世,他仍然十分高兴。
因为其年刘备已经四十七岁。
刘备前半生备极坎坷,虽然有关羽、张飞两位世之名将相辅佐,终因实力不济机遇不佳而找不到可以使他雄心壮志起飞的平台。相反却打了不少次败仗,以致于此时才有子嗣。他给儿子取名为禅,或许别有他的含义。但后来蜀汉末年著名的史学家兼乌鸦嘴谯周则因此而作出“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的不祥预言。其中的“具”和“授”分别指喻刘备和刘禅,意为刘备虽然将蜀汉的基业“备”好,但刘禅终将把蜀汉“禅”与旁人。和一切乌鸦嘴的共同特征一样,这一次他又说中了。
王朝绵延至今,历经西汉东汉季汉三个朝代,长逾四百年的光阴中。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第一次著名的名字与预言相符合是“公孙病己立”和汉宣帝刘病已。此后是刘秀的“刘秀发兵捕不道”。第三个应验者是灵帝的两个儿子少帝和献帝。他们分别有史侯和董侯的小名,后来果然都没做稳皇帝。刘备父子可以算是王朝的第四宗。
如果知道从此十四年后自己将成为皇帝,刘备也许将后悔自己为什么如此之晚才有儿子。四十七岁这个年龄已经过大。诸葛亮四十六岁有子诸葛瞻,但此前的长期无子是因为其妻黄氏。纳妾之后,情况数年内就有改善。而刘备则已成亲多年,且从刘禅降生可证夫妻双方均无问题。十四年后,刘备已六十一岁,而刘禅尚是弱冠少年,其智商和教育或者优于普通少年,但在处理国家事务这样高级别的领域里单靠书本智慧决不足够。类似的例子看王弼可知。一个并不明显的事例常为人所忽视。当蜀汉著名的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相继谢世后,刘禅即取消丞相一级的职务而改由自己亲秉政事。但对于一个强敌环嗣的弱国的君主,十七岁只能是不得已的代名词。倘若刘备当时已有如孙策、曹丕那样比较成熟的皇储,情况就又不同。
但刘禅真的是刘备的第一个儿子么?
多年以后,魏太和二年,即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因为街亭失利而饮恨告终。魏明帝曹睿去长安溜达一圈,然后发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被魏略所记载,因而为我们所知。其中有如下的字句:“……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刘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己。”
这个刘升之,是什么人?
关于这个问题,一般有如下几种猜想:
一,是魏略作者的误写。这种说法虽然是主流,但未必准确。因为这一段内容并非是鱼豢自己手写,不是“魏略曰”或“鱼豢曰”,而是“魏略载帝露布天下”。露布,此处应属王朝名义发出的公告,况且用上了这个载字,应该是全文照搬才对。魏武故事载武帝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令,又于陈思王传载帝三诏。几乎没有人对这些内容置疑过,那么为什么就认为鱼豢这里就“载”错了呢?即使有错,那也是明帝和草诏官员的错。跟鱼豢有什么关系。问题复杂,解释不了,索性抹去,归罪于古人,此我之不取。
反过来,则如这个魏略所载确实是当时明帝露布天下的诏文,那么刘升之就应该是一个现实存在而非错笔——太和二年的探子纵然比不上詹姆士邦德,也不至于糊涂到将敌国元首名字都弄错。况且按露布中意,既有言责葛氏以擅权,那么这刘升之按理说就该是刘禅。但刘禅字公嗣,而且从没有相关记提及他曾改字。
二,则刘备别有子入蜀,且这个人可能字升之。
无独有偶,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奇怪的记述。
三国志后主传注引魏略:“初备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弃家属,后奔荆州。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及建安十六年,关中破乱,扶风人刘括避乱入汉中,买得禅,问知其良家子,遂养为子,与娶妇,生一子。初禅与备相失时,识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简者,及备得益州而简为将军,备遣简到汉中,舍都邸。禅乃诣简,简相检讯,事皆符验。简喜,以语张鲁,鲁(乃)洗沐送诣益州,备乃立以为太子。初备以诸葛亮为太子太傅,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亮亦以禅未闲於政,遂总内外。”
又:“臣松之案:二主妃子传曰“后主生於荆州”,后主传云“初即帝位,年十七”,则建安十二年生也。十三年败於长阪,备弃妻子走,赵云传曰“云身抱弱子以免”,即后主也。如此,备与禅未尝相失也。又诸葛亮以禅立之明年领益州牧,其年与主簿杜微书曰“朝廷今年十八”,与禅传相应,理当非虚。而鱼豢云备败於小沛,禅时年始生,及奔荆州,能识其父字玄德,计当五六岁。备败於小沛时,建安五年也,至禅初立,首尾二十四年,禅应过二十矣。以事相验,理不得然。此则魏略之妄说,乃至二百馀言,异也!又案诸书记及诸葛亮集,亮亦不为太子太傅。”
裴松之在这里论述了魏略所记载的刘备失子绝非刘禅。这个证明过程是合理的。但他没有再往下推论。在刘禅之前,刘备有没有儿子的?若有,这个(或者尚且不止一个)儿子最后哪里去了?究竟是不是象魏略中记载的那样回到蜀国,且若回到蜀国,此人是谁?为何蜀书对此一字不提?
先主传“……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先主求和于吕布,布还其妻子。”
古时的妻子是今天妻和子的统称,这样看来,至迟建安元年,刘备是可能有一个儿子的。那时侯刘大耳朵很是不顺,天天被人东赶西躲。老婆孩子所以也经常保不住。至少在跟吕布的纠缠中就丢了两回,很侥幸都还了回来。(布遣高顺攻之,曹公遣夏侯敦往,不能救,为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这是第二次)然后终于有了个了断:“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武帝本纪关于这次战役的记载基本相同:“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刘备的妻子在建安五年被曹操掳去,顺便还有关羽。此后关羽在刺良之后逃归刘备,没有只言片语记载关羽将刘备的妻子一并带走。当时战阵杂乱,关羽也没有机会再回头去找刘备的妻儿。据三国志关羽传,“及羽杀颜良……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这些彼此印证的记载可以证明,在建安元年之前,大耳朵刘备至少可能有一个儿子。刘备的妻儿老小这次被捉了去,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她们有回来的机会。因此刘备的后裔大概是落到了曹操的手上。我们都知道刘备眼睛很毒,所娶皆是美女。甘,糜之上他还娶过哪些女子,基本上成了一个谜。陈寿说蜀汉国不置史,因此史料多阕,这个评价倒也不是完全屈枉。就蜀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来说,里边隐藏的谜团实在太多了!
假如刘备的这个儿子真的象魏略里所说的那样生还了蜀汉,那么问题变的相当复杂,因为按三国志的相关记载,这个儿子要比刘禅更加的根红苗正。因为我们所知刘备的老婆当时无非是甘夫人糜夫人。
据糜竺传: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糜家财雄势大,童仆万数,此时对刘备的支撑当然是刘备得以喘息甚至重振的重要力量。所以小糜在刘备那里是妻即夫人这个等级。但吕布后来又将刘备妻子还了回来,刘备前边那个夫人入门既早,又有子嗣。小糜没有机会爬到她头上去,只能算次妻。小甘则更弱。二主妃子传: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小甘后来是母以子荣,属于以常务妾代理夫人。但倘若不是刘备的正式妻儿一去不复返。她终究只是妾室。三国立嗣常规是立嫡以长不以贤。作为母亲,甘夫人没有刘备正室身份高,作为儿子,刘禅比他那个哥哥至少小十二岁,。因此,从礼数和惯例来看,即使刘备这个儿子在外流浪多年,但一旦他回到蜀国,刘备身后的第一继承人仍然是他,而不是刘禅。
又、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即汉中王位。而先主传中却没有记载当时王世子所立。观之前后,曹操即魏王位时,武帝纪“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孙权即吴王位时,吴主传:“帝欲封权子登,权以登年幼,上书辞封,重遣西曹掾沈珩陈谢,并献方物。立登为王太子。”只有先主传却没有应该有的那句:立禅为王世子。这是不是说明当时刘备心里还有犹豫?
此处特别提出一个字:丧。这是个多音字。读一声的时候是名词,如葬礼。读四声的时候是动词,如缺失。因此这里说先主数“丧”嫡室。并不是说这些嫡室都死掉了,而是说刘备几次失去了嫡室。后出师表中有个所谓时间上的大破绽可能就是这个字的理解上出了问题。建兴六年十一月写就的出师表中提到“然丧赵云、阳群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而按赵云传,云卒于建兴七年。傅斯年先生把这里当作一处硬伤,说“尤与史不合”。我以为未必。因建兴六年十一月与建兴七年相差无几。倘若赵云暮年缠绵病榻,则极有可能在尚未逝世的建安六年十一月就已经丧失出兵作战的能力。是时亮出师在即,对大军来说,赵云这个将领事实上已经损失掉了,因此用“丧”字也还说得通。
但推论虽如此,蜀志以及我们所见一切相关记略中,关于此事,一片空白。刘备的这个儿子,似乎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湮没在历史里。如果不是局外人鱼豢不经意间的只言片语,也许我们根本就不会想到可能还有这么个人存在。
那么,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又真的如魏略所言回归蜀中?他究竟是谁。
裴松之在对魏略有关记载的反驳中,只证明了这个人不会是刘禅。但假如这个人是刘备丢失的长子,则上文既已证其可能存在。那么魏略上的记载就不应该被全盘推翻。从蛛丝马迹中,我们或者还可以探知当时所发生的秘事之一二。
记载中的这一句话相当关键:“比舍人有姓简者,及备得益州而简为将军,备遣简到汉中,舍都邸。禅乃诣简,简相检讯,事皆符验。”
刘备的手下姓简的又为我们所知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简雍。
按蜀书卷八:简雍字宪和,涿郡人也。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先主至荆州,雍与麋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先主入益州……拜雍为昭德将军。从中可以看出,简雍完全符合魏略中所说的那简姓舍人的特征。虽然不能就此指定这个姓简的是简雍。但从同姓和相似的经历来看,无疑很有可能。
但奇怪的是,简雍传有头无尾。蜀书前后十五篇中有记载的人物列传里,没有交代人物后事如何的,统共只有三人。除了杜聋子杜微之外,另两人就是简雍和就排在简雍下边的伊籍。做为一部专业的史籍,居然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注意。蜀国固然国不置史,史料多阕。但三国志著者陈寿以及他的史学老师谯周皆是蜀人,应当可以相当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那么这奇怪的空白预示着什么呢?
金庸小说鹿鼎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摘到这里,聊做陪衬。
黄宗羲道:“伊璜先生和吴将军有这样一段渊源,朝中大臣对吴将军倚畀正殷,吴将军出面给伊璜先生说项疏通,朝廷非卖他这个面子不可。”吕留良道:“黄兄所见甚是,只不知陆,范二人,如何也和伊璜先生一般,说是'未见其书,免罪不究'?难道他二人也有朝中有力者代为疏通吗?”黄宗羲道:“吴将军替伊璜先生疏通,倘若单提一人,只怕惹起疑心,拉上两个人来陪衬一下,也未可知。”吕留良笑道:“这等说来,范陆二人只怕直到此刻,还不知这条命是如何拾来的。”
猜想一下,既然范骧和陆坼可以作为查某的陪衬被饶了性命,伊籍自然也可能为陪衬简雍而被截断列传后半段。当然这些自然只是一种可能。但假如我们把它推到极端,即简雍的空白结局中,当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又会是什么?
倘若这个刘备长子真的有机会回到蜀中与刘备团聚,后果之一是,刘禅基本上很难承继刘备的帝位。
因为刘备长子既然在建安元年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即使那时候他刚出生,只在襁褓之中,到建安十九年刘备拿下益州,他也是近二十岁的人了。那时候刘禅只有七岁,尚处于顽童时期,无论是学识才干还是对父亲的辅佐,七岁对刘禅对这位已经成年的长兄均无任何优势可言。假如刘备长子还是个有政治意识和手腕的人。刘备辞世之前,他已经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基本构建起一支自己的亲信队伍,而刘禅此时还一无所有。就算加上母系势力,甘夫人和糜夫人的政治影响力也相当有限。
但最后的结局是:刘禅是皇帝!
那么倘若这个刘备长子是存在的,他的命运,又将如何?
从“下边没有了”的简雍传里,我们充其量只能看出简雍具备魏略中所记载的简氏舍人的特征,其余更深入的,并看不出来什么。但即使只以常理测度。以刘备的性格,假如他的长子真的回到他的身边,他几乎不可能将这个“长子”清洗掉。而长子假如有机会跟从刘备,以其身世,必不至于湮没在碌碌之中。而我们素知的刘禅之前刘备的子系只有义子刘封一人。
三国志刘封传: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
关于刘封的出身,三国演义里基本遵循了三国志的说法,认为他是罗侯寇氏之子。而魏略中的记载:扶风人刘括避乱入汉中,买得禅。基本没任何联系,除了“罗侯寇氏”和“刘括”的谐音。
时间上就更不对。三国志记载刘备收刘封至少要在生刘禅之前,不然,“未有继嗣”四字就根本无从谈起。而魏略中所载的简氏舍人认刘备长子是在建安十九年。但刘封那时“年二十余”,而刘备长子自建安元年到十九年,那时至少也是二十岁。假如刘备长子生年更在建安以前,自然会更大。也就是说,刘封和刘备长子的年龄是很相近的。
即使如此,他们之间的相似处也仅这两处而已,假如我们认定三国志刘封传的记载是完全准确不容更改的,那么刘封决不可能是刘备长子。况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既然是一种假设,本已出于无奈,必然要以典籍中相关记载为旁证的,如何可以推翻?因此迄今为止一切推测仍然只是推测。于史无征,聊做戏说。
但同时,在蜀书十五篇中,只有一个人的表字没有记载,这就是刘封。以刘封的地位和年龄,我以为无字的可能性极小。众所周知,刘备四子的名字连为“封禅永理”,据说其意深焉。那么刘封的字为什么会被抹掉?难道他的字就是升之?从名和字的关系来看,这也并非全无可能。
无论这个刘备长子究竟是不是刘封,他的回归对蜀国来说,都意味着一场政治风暴即将起于青萍之末。只要他事实上存在。无论自己主观与否,残酷的夺嫡斗争似乎不可避免。
然而这场争斗终究没有出现。对刘备长子来说,或者他根本没有回来,或者他因为什么事情死掉了。对刘封来说,那只是因为他死掉了。
刘封这人很不争气。他不发救兵营救关羽,跟刘备旧部武将如张飞的关系自然是差到极点。但他又藐视孟达。间接得罪了益州土著势力。这人倘若参加夺嫡,看起来似乎不会有任何一股势力会支持他。但即使孟达把成破利害说的那么清楚,他却偏不投降魏国。他对蜀汉和刘备的忠诚却值得肯定。而诸葛亮这时给刘封定的一条罪状正是“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好象不“因此”以后就很难再除掉刘封了似的。又好象处死刘封的理由,主要的倒是这个,而非刘封所犯过错。
对诸葛亮的公正清明,我们不应该加以怀疑,而刘封也确实有可死之道。在蜀书中找不到围绕刘封有小势力的相关记载。他就只是刘备义子的,没有正式地位,没有高官,没有重兵,没有辅弼。他有什么“终难驾御”的地方?
设若刘封并非刘备义子而是刘备亲子的话,那性质就又完全不同了。
而刘封不救关羽也就很好作出解释。因为他很可能将早年失散的责任归于关羽、张飞。而关羽因此也将倾向于刘禅。既然两不相合,迁延时间借刀杀人也就不是不能考虑的了。但建安十二年,刘禅刚刚降生,诸葛亮也正在这一年加入刘备军团。是年刘备四十七,诸葛亮仅二十七,此前若干年发生的关于刘备家庭的秘事,诸葛亮未必清楚。即使刘封其实是刘备亲子,但诸葛亮很可能只当其为刘备义子。因此而产生的差距是巨大的。
魏国的露布诏于魏太和二年,是时蜀国刘封已早死。倘若露布上的内容与刘封有关系,那么其用意就很可能是象蜀国以司马懿之名贴露布讨伐太后,以引起敌国内部的矛盾分歧。刘封之死,诸葛亮颇有关碍。倘若刘封有遗留政治或军事势力,当然会目诸葛亮为首敌。无论如何,能够提前消弭一场可能影响深远祸延良久的政治的风暴,对人对国,都是好事情。
建安十二年也即公元207年。这一年,刘备有两件喜事值得铭刻终生。一则是儿子刘禅的降生。另一则是军师诸葛亮的出山。他不会料到的是这两个人此后将毕生纠葛在一起。建安十二年,刘备已在荆襄盘桓数年,逐渐得与本地大族如蒯氏蔡氏建立了良好关系。而自己也在本地拥有了一定人望。是时荆襄和平已久,是天下难得的避世之地。一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如司马徽、庞德公、诸葛亮、庞统、徐庶、石韬、孟建、蒋琬、廖立等等,各有擎天之志,各自待人而辅。刘备对诸葛亮的拜访充满了传奇。日后,当即将远征南蛮的前夜诸葛亮在油灯下专注的写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否也有莫名感动。关于这段传奇事迹,三国志诸葛亮本传中记载的更加简略。“凡三往,乃见。”仅仅五个字,诸葛亮就许下了自己二十七年的余生。当季汉章武三年刘备在白帝城即将逝世时,永安宫星夜托孤,刘备曾对兼程赶来的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
季汉建兴十二年秋八月,诸葛亮奄然归天。此时刘禅已二十九岁。各地请求为诸葛亮立庙的章表络绎不绝的呈上,刘禅一律束之高阁。直到又二十九年之后,刘禅五十八岁!为诸葛亮立庙的建言才最终获准并以皇帝诏命公布天下。是年,邓艾入蜀。国灭!
没有人能说清刘禅的想法,以及他和诸葛亮之间半生的纠葛难明。蜀国有些事,其实很复杂!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每次打三国志,208年是绕不开的坎 清风席卷 字264 2010-04-25 04:31:57
🙂建安十三年大汉丞相曹操心中并无异志--同意。 1 山有木兮 字134 2010-03-18 19:50:36
🙂道长下次写写曹操吧…… 雪之駅 字130 2010-03-15 01:05:42
😉建安十二年:宗子维城(上)
🙂送花送宝 滕诺 字128 2010-04-24 22:49:33
🙂所谓的 “妻子” 喵咪呜 字47 2010-03-16 08:20:46
🙂您终于复工了------- 北极星光 字0 2010-03-15 19:01:41
🙂这是最迅猛的填坑! 晨池 字0 2010-03-15 06: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