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9) -- 江南水

共:💬209 🌺10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认为,秦王政还是相当谨慎的

秦王政显然意识到了灭楚的难度,当时秦国几乎是三线作战,拿出二十万人来,就不少了。

后来证明是少了,但是也要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魏国那边还没搞定呢。后来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的时候,已经搞定魏国了,秦国没有了心腹之患,才敢“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王翦。

可以说秦王政战略上冒进,三线出击,但是不能说他不重视楚国。

至于李陵那一次,裴骅兄引用的是《史记》,《汉书》的说法是“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不见虏,还。”

《汉书》和《史记》的意思差不多,李陵此次的主要任务是考察地形,唯一的细节是《汉书》提到李陵率领的是骑兵。

元光五年那次,是摸索跟匈奴的打法,用新人是迫不得已,天汉二年就不一样啦。

天汉二年(前99年)那次败仗,《汉书》的记载更详细,战前的准备是这样的:

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因诏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博德故伏波将军,亦羞为陵后距,奏言:“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禽也。”书奏,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书,乃诏博德:“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今虏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钩营之道。”诏陵:“以九月发,出庶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得士死力,上甚说,拜步乐为郎。

这次战役从一开始就不和谐,李陵不愿意给李广利做后勤,路博德也不愿意跟李陵配合。

其中最关键的是,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因诏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

汉武帝并没有被李陵忽悠了,还是给他安排了骑兵的。

可惜,路博德的不配合,让事态的发展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李陵不得不在九月率领步兵前往浚稽山。

李陵自己一语成谶,真的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到了敌后,接下来就是惨烈的步兵对骑兵的作战了。

至于李陵家族的下场,《汉书》的说法是“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

汉初投降匈奴的韩王信、卢绾等人,跟李陵还是不太一样的,一来当时匈奴强汉弱,二来侵夺异姓王是个政治事件,这些人跑到匈奴还算是有情可原的。

到了汉武帝时代,在李陵之前,比较有名的投降人物是赵信、赵破奴。赵信本来就是匈奴人,没有可比性,最有可比性的是赵破奴。

赵破奴投降匈奴后,又回到了汉,并没有什么事儿,只是丢了爵位。

其实在李陵最困难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学习赵破奴的。

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

可惜,最后李陵还是没有成为壮士。

如果李陵只是投降匈奴,参照赵破奴,家人应该没事儿。千不该万不该,汉武帝又让公孙敖去匈奴把他捞出来。

得到李陵帮助匈奴练兵的消息后,汉武帝才下了杀手,因为这会儿李陵的性质已经变了,由一个战败的己方将军变成了对方的将领。

不能说汉武帝做得有什么不对,如果今天我们听说自己的一个将军在帮着对方练兵,会怎么做呢?

后来证明帮着匈奴练兵的是李绪,不是李陵,于是,一段公案产生了。

是公孙敖诬陷李陵,还是匈奴俘虏使了反间计,没有更多的细节来支持。

不过,我认为,在那个信息不畅通的时代,让汉朝廷花大量时间来验证这个消息的真伪,实在是难为他们。

宿命一点说,李氏家族是一个被诅咒的家族,所有被看好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李信还算不错,李广就差了不少,李陵最凄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