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小议水浒 -- 石璧

共:💬15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实在不敢苟同

在下下面的砖可能有点猛,若有不到之处还请海涵。

“象水浒、红楼、三国这些名著,作者都是倾注了真情去写的,虽然作者的个人观点和价值与现代人可能有很大的区别。和三国尤其不一样的是水浒基本上是一本虚构小说,评论其中内容不需参照史实如何如何,它就是作者打造的一个世界。作者所吹捧的便是他所欣赏的,比如说宋江是呼保义,吴用是智多星,这就是水浒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否定这些人物形象就是骂施耐庵文笔不到位或者故事编的不好。”

石壁兄所言,“作者所吹捧的便是他所欣赏的,比如说宋江是呼保义,吴用是智多星,这就是水浒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是否真的是施公的本意呢?在下是怀疑的。因为水浒中相反的证据比比皆是。宋江假仁假义,早在几百年前金圣叹就指出了。吴用之无用,在下也在拙作闲话水浒中指出。用的都是水浒本身的证据。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知道,施公的水浒是根据宣和遗事为蓝本来的,智多星在宣和遗事中叫做吴加亮,而在写水浒时,施公将加亮改为字,另起一名为吴用。宣和遗事出现的人名中只有极少数在水浒中是被改名的。施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吴用是否代表“无用”,如同“贾雨村”,“甄世隐”呢?

从水浒的描写来看(并不需要史实,水浒本身的证据就足够了),吴用的确无用。那么是石壁兄所言的智多星更接近作者的原意呢?还是“无用”更接近施公原意呢?

石壁兄所言无非也是一种自己的猜测,并不比认为宋江是伪君子吴用无用的高明多少,所以“否定这些人物形象就是骂施耐庵文笔不到位或者故事编的不好。”根本就无从谈起。

相反在下愚见,一百人有一百人的看法,才正是水浒这本伟大作品的魅力所在。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识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没奈何著一个「圣手书生」,聊存风雅;最恼的是大头巾,幸喜得先杀却「白衣秀士」,洗尽酸悭。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

这段赞无非是对聚义这个场景的感叹,石壁兄把他上升到主旨地步,却对文中大部分同它矛盾的地方视而不见,是否是太过武断了一点。大家都知道三国对曹操整体上是负面的,但随便数数N篇正面夸曹操的赞吧!依据某一篇赞来夸曹操来认定三国把曹操当作正面人物,未必也太武断了吧。

“这是作者向往的一个异性一家,不分贵贱,无问亲疏的桃源。词最后依旧提到要瞻依廊庙。老施痛斥的是朝里的奸佞。水浒的正式故事从高俅发迹说起,就是告诉读者这是一个乱自上出,豪杰蜂起的时代。24史都是王侯将相的故事,因为总结起来全都是一个乱自上出。顽民们当此之时,顺从乎任人鱼肉,反抗乎血流成河。作者在他的时代不可能想到通过民主制度和平地反映民意,迫使上层进行自我清洗的主意。他为他的英雄设计的是一条替天行道,然后归依廊庙的解决方案,虽然不免覆灭告终,但毕竟他们成为对得住忠义这两个字的烈士。水浒原名不就叫忠义水浒传吗。”

石壁兄这样理解当然是可以的,在下也尊重石壁兄的看法。但是石壁兄真的这么有把握能把握施公的本意吗?

在下以为,水浒是一本“反”小说,说的是“忠义”,实际上是“反忠义”。就好比号称替天行道却要奴颜俾气向高俅行贿一样,号称忠义却要通过当强盗来实现。正面演绎反面人物就是“反”小说的特点。就好比厚黑学,作者的本意并不是教你厚黑,后世之人反而把厚黑当正道读了。

“每读水浒,书中那股英雄气令人荡气回肠,读水浒不为此气所动,浪费了一本好书。“

在下尊重石壁兄的看法,少数水浒人物也却能让在下有相同的感受,但是梁山作为一个整体,在下的感觉却和石壁兄完全相反。石壁兄所谓“浪费了一本好书”云云,在下则以为太过霸道了一点。

水浒为什么不能是一本黑社会小说,认同水浒这部作品,并不一定要认同梁山组织。石壁兄一定读过《教父》这本书吧(个人认为这两本书有相当的相似性),如果说喜爱教父这本书,就一定要认同里面“唐”们的黑社会家族,恐怕石壁兄也不会同意吧。同样类似的反小说,还有金庸的《鹿鼎记》,这是本反武侠小说,要说你喜爱鹿鼎记就必须要认同韦小宝的一切,恐怕金庸先生都不会同意。

水浒在历史上就有“诲盗”一说,我外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梁山就是强盗。到了本朝出于政治需要,梁山被无限拔高为义军。我们从小接受的观点就是石壁兄的看法。石壁兄先入为主,接受这样的观点,在下完全是理解的。但是石壁兄认为凡是不这么认为的就是“浪费了一本好书”,在下却是完完全全不能苟同的。

最后,斗胆问石壁兄一句,面对水浒这部书中种种同石壁兄认定的观点("英雄气令人荡气回肠")矛盾之处(就在水浒题材之内,在下就可以找出N处),请问石壁兄是如何自圆其说的?也愿石壁兄教我。

在天涯上曾经有位叫做“飘在风中的人”的仁兄,持石壁兄完全一致的观点,而他的处理方法是,“看水浒时,要先有一个心态,就是先把水浒中的水泊英雄想象成理想中的义胆包天的英雄。一些有损英雄形象的情节,是作者写完后没来得及修改的尾巴,自已边看边改就是了。”,不知道石壁兄是否采用同样的办法?

下面是我对“飘”仁兄的回复,

------------------- cut here -------------------------

  回复飘在风中的人:

  同仁兄一样,无斋也是觉得后四十回是垃圾,所以基本不看。而闲话水浒这个系列也

是基于前80回的。但仁兄所谓将水泊英雄想象成理想中的义胆包天的英雄,无斋却无

  法做到。水浒中的确有这样的好汉比如林冲武松鲁直深杨志石秀等,无斋同样也是以

  敬佩的笔调和正面的描述的。但是无斋实在无法将宋江吴用戴宗李逵董平王矮虎张青

  孙二娘之流同仁兄所说的义胆包天的英雄形象联系起来。这个名单我还可以列很长很

  长,如果这些人都算是英雄,那么仁兄这个英雄的标准也实在太低了。

  

  仁兄一样注意到梁山组织的良莠不齐和所谓替天行道的虚伪及双重标准。面对这一

  点,仁兄觉得应该把有损英雄形象的细节当作作者写完后没来得及修改的尾巴,自

  已边看边改就是了。但是无斋斗胆问一句仁兄,仁兄真有这么大的把握能把握施老

  先生的精髓,要知道施老先生是用一生的时间写(编)这一本书。事实上仁兄无非

  是一种文科思维方式,先先入为主接受某种理论,当理论和事实不符合时,修改事

  实。而无斋则认为当理论同事实不符合时,我们必须检讨理论,而不是修改事实。

  我们依据的基本事实就是坊间印成文字的水浒传,而不是存于仁兄脑海里修改过情

  节的水浒。无斋以为水浒人物并不都是所谓的义薄云天的英雄好汉,有的甚至不仅

是狗熊,而且是人渣。我想这应该更符合原著的描述。这样的观点并非无斋一人,早

  在清初的金圣叹就持这样的观点。

  

  无斋以为水浒的这个复杂性和矛盾之处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以至于几百年来人人孜

  孜不倦的阅读。每个人都会读出自己的理解,在西西河上光一个排名就有N多种意见。

  而无斋这本书则是试图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无斋以为如果将梁山组织视作一个黑社

  会组织而遵循黑道伦理的话,那么大部分水浒上的前后矛盾之处基本上均可迎刃而

  解,这部闲话水浒系列就是这样来演绎的,牵强?也许吧,但无斋自觉能自圆其说。

  诚然施老先生未必本意如此,但是施老先生却为我们记载下了这些题材,而这些题

  材则来源于现实生活,即使过了几百年在现代社会中还有生命力。这一点我们要感

  谢施老先生,他忠实地记载下来了题材,而没有像仁兄所建议的那样,任意增删。

  其实真要把水浒人物写成高大全形象,无斋可以跟仁兄打赌,水浒最多是一部三流

  作品而不是今天这部伟大的作品。事实不会改变,而理论会有所进步,人类的发展

  历史大致就是如此。

  

  无斋以为所谓黑社会的内部的勾心斗角,说穿了不会比你日常生活中的办公室里的政

  治(office politics)更难于理解。无非是人与人的争斗,都是基于人性的弱点出发,双

  重标准是人的天然本性。这也就是这个系列想要表达的思想。本书也是基本上是从基

  本人性为出发点,从黑社会的角度来演绎梁山的组织和人物的。

  

  本书的本意并非为了借古讽今,无斋在美国生活了将近6年,中间仅回国两次,对国内

  的了解只能是通过网上了解等间接渠道,对国内的生活也相当隔阂,要借古讽今也没

  有这个本事。虽然还是结合了许多时事,其主要目的是为加强说服力,试图揭示某些

  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客观上有一些借古讽今的意味,但这不是重点。台面人物的义

  正词严说着漂亮话,但背地里男盗女娼做着肮脏事,古今中外是共同的。而英雄人物

  也无法避免他自身的人性的弱点。任何人都会做利益算计,只不过计算方式和结果不

  同,大部分人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路走。这一切都不会超越基本人性。这不仅是无斋

  读吴思先生的潜规则的心得,也是无斋这个系列想要表达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