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水”煮《论语》——极不靠谱的读《论语》(1) -- 江南水

共:💬53 🌺3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水”煮《论语》——极不靠谱的读《论语》(11)

怎么跟人打交道,大有学问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若的这番话,古今解读起来都有不同的说法,基本上就是朱家(朱熹)有朱家的有子、钱家(钱穆)有钱家的有子、杨家(杨伯峻)有杨家的有子等等。

到底哪一家才是真正的有子,恐怕得把有若老兄叫醒(如果知道他老兄睡在哪里的话),让他自己来说道说道。

在我看来,这是有若老兄教了我们一个跟别人打交道的原则:要跟厚道人打交道。

一个人的信誉能够接近哥儿们义气,那就可以跟他商量各种事儿啦;他的言行举止,不是无原则的恭敬,而是恭敬得接近“礼”的规范,那跟他打交道的时候,就基本上不会享受到冰火两重天的待遇,以后也就不会感受到那种痛彻心扉的耻辱感;这个人对自己家的人都照顾得周周到到,那就可以跟他讨论一下联宗这个问题了。

反正是闲扯,索性再扯一个古代人际关系的常识,联宗。

古代社会是一个家族社会,无论是出去抢还是在家里防止别人来抢,都是靠整个家族的力量,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是也。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谱的,一个大家族,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有明显的优势。

那些小一点的家族呢,进攻的力量显得有些薄弱,防守的力量也不够看,要想生存下来就得动点儿心思,挂靠到一个大一点的家族下面,成为这个大家族的外围势力,所谓拉大旗作虎皮是也。

大家族也愿意让这些小一点的家族来挂靠,有没有用不说,最起码让自己的家族看上去很威猛,能吓唬一下那些不知底细的人。

黑社会老大收小弟,不是扒拉扒拉脑袋是个人就收,大家族收小家族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收,而是要看是不是同姓。

两个家族要是同姓,那就说明在若干年前,大伙儿还是一家子,这会儿再凑合到一块儿正好符合祖先的心愿。

同姓的家族再次凑合到一块儿,就是联宗。

《红楼梦》里,刘姥姥的女婿家跟四大家族的王家,就是联过宗嘛。

在今天,中国人见面通报姓名后,一听是同姓,少不了要说一句:五百年前咱们是一家子。这句话,也算是非典型联宗。

孔夫子又给“学”做了一个注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在孔夫子看来,所谓的“学”也不是知道茴字有几种写法。

作为老师,孔夫子的境界比学生子夏高了不老少。在孔夫子看来,“学”啊,不单单是少说话多做事儿,多做好事儿,还得要在生活上不能惯着自己,每顿饭吃个七八成饱就够了,睡觉能有三尺床板就可以了。

说实话,过上好日子,是人人的梦想。解决了温饱,想过小康,过上了小康,想豪华奢侈,这是基本的人性。

在无休止的追逐物质生活的过程中,人也就一点点异化,成为了一头驴子,眼前挂着一个胡萝卜的驴子。

最初的设想是天下万物为我所用,结果呢,收获了一个“我为天下万物所驱使”。

这是人的悲哀,还是幸运?

我说不上来。

不过呢,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孔夫子的这个“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还是有一定必要的。

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不仅仅是勤俭节约这个光荣传统的要求,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最起码也不会弄个次贷危机吧。

关键词(Tags): #水煮论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