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胡不归管窥传统戏曲(序) -- 科大胡不归
这是一出旦角的老戏,梅兰芳等都擅演。可是看了内容简介后我不由得狂倒:
瓦岗军将领秦琼攻打虹霓关,守将辛文礼出战,为王伯当射死,辛妻东方氏夫人为夫报仇,阵上擒获王伯当,因为慕名其英俊,促丫环作说客,降顺瓦岗寨,改嫁王伯当。在洞房中王指斥东方氏不为夫报仇,杀死东方氏。
简直要吐血,这什么剧情啊!既偏离历史,也偏离人情,看不出有任何价值。难道是另有妙处,我没看过所以不知道?有没有看过的朋友评论评论?
另有一则今人的评论《虹霓关》和《红泥关》。也请诸位评论一下这则评论如何?
《虹霓关》和《红泥关》
2009-11-22 13:14:00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虹霓关》和《红泥关》不是一出戏。《虹霓关》是一出老戏,过去的旦角名家,没有一位没演过。电影《梅兰芳》的海报,黎明一身素衣孝装,就是《虹霓关》里东方氏的扮相。
出于这样的好奇,我特意早早买了票,观看了浙江昆剧团进京演出的《红泥关》,以为它就是《虹霓关》。
演出是十分的精彩,特别是两位主角,饰演东方氏和王伯当的谷好好与林为林,无论扮相,还是唱念做打,都格外抢眼。只是,戏的结尾,和原剧完全不同,让我大出意外。原来此《红泥关》非彼《虹霓关》。
《虹霓关》原本是东方氏生擒了杀死丈夫的仇人王伯当,萌生爱意之后,在和王伯当结婚的洞房之中,王伯当怒斥东方氏见色忘义,竟然那样快和丈夫的仇人结婚,然后将东方氏杀死。这样的戏剧结构,实在让人佩服,虽说是晚清之作,却颇具现代意味。王伯当是瓦岗寨人,东方氏为官府人,正义正气和江湖义气,错综复杂都融于爱恨情仇之中。过去说这出戏黄色,是放大了其中的情欲部分。其实,将情欲跌宕于纷乱不已的战场内外,由此巧妙而深刻揭示的是人性深处的幽微末梢。这样的情节,让我们在日后外国电影《第四十一》里依稀可以找到影子。
如今的《红泥关》却生生的让两位出身、经历、爱情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破释前嫌,杀夫之仇冰消雪化,而使得他们结为连理,共同杀退杨林为代表的官府官兵,将霓虹关收入瓦岗阵营。原来一出惨烈的悲剧,轻松地化为了红绡帐里和乱阵军前双喜临门的戏剧。为使得这样改编具有合理性,特意强化了瓦岗农民起义军对东方氏的攻心术,赋予爱情以附加物,让杀夫之仇成为正义之师的一种注解,从而为这一对仇人变情人的爱情增值。如此的戏剧逻辑,遵照的是现代农民起义是历史的动力的英雄史观,和原剧实在背离得太远。
当然,我不能说这样的改编不好,任何一出老戏,都是经过不断改编而逐渐完善,被后人所接受的。说对传统的继承,就得一定是纹丝不动,我不赞成这样的继承。但这样改编是否符合古典戏曲的规律,或者说是否符合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变革的要求,值得探讨。特别是如浙江昆曲团从《虹霓关》到《红泥关》彻底的颠覆之路,更应该值得关注。
浙江昆曲团今天的改动,有这样两个细节,或许能够透露出他们的一些心理依托。一是将剧名改为《红泥关》,一是将东方氏改为东方秀。前辈学者吴小如先生曾经指出《红泥关》的讹传,是“由于从前艺人文化水平关系讹写而成。”如今又为什么偏偏再次讹写?要给本来没有名的东方氏偏偏加上名字,是为其正名吗?小节上添枝加叶,大节处将一个情欲女子轻而易举地翻案为向正义投诚者,为之脸上廉价涂抹了一点明亮耀眼的腮红,不惜牺牲原剧中人性深刻的揭示,也就不在话下。一部悲剧变为大团圆的戏剧,也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并非戏比天大,而是观念,或曰主题,就是以前我们常说的“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戏曲采取了这样实用主义近乎随心所欲的颠覆,让历史到现实迅速链接,输入今人的血脉。
我一直以为我国传统剧目,都是经过了几百年时间和观众的双重考验,我们要抱有这样的敬畏之心,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什么都比古人高明。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裘派传人宋昌林,曾经说过:“京剧还是应该以继承为主,首先要把前辈们传下来的东西弄懂了,吃透了,才谈得上创新。”问题是我们吃透了什么?是仅仅吃透了今天的精神?还是吃透了前辈的精髓?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洗耳恭听方能引人入胜。楼主有宝 行走的考拉 字123 2010-04-04 20:04:03
🤔谁看过《虹霓关》?
🙂这类情节在过去的话本里很多 3 任爱杰 字1084 2010-04-04 22:17:11
🤔杨家将没这么差劲吧? 科大胡不归 字174 2010-04-04 23:56:27
🙂好像这个传统是从六郎开始的 3 任爱杰 字652 2010-04-05 00:16:56
🙂可不止从六郎,打他们的老爸那儿就开始了。 废话多多 字1110 2010-04-18 09: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