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关于知青问题的一点看法 -- 渔樵山人
1. 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可以说是68年底开始,其时老三届最低的一班,初一和高一理论上也已经毕业,所以是高一二三、初一二三六届一起毕业、一起下乡,并没有先后。
至于说是否自愿,举个例子吧,我以前说过我们学校有很多革军子弟,我们班上近十名的革军子弟中没有一个下乡的,学校里数百名革军子弟我好像没有听到过下乡的。一时间,部队里多了许多不到年龄的小兵,尤其是部队医院、后勤部门和通信兵部队。至于革干子弟吗,但凡有办法的也都托以前的老关系穿上了军装,只有那些被打倒的就没有办法了。我无意在这里谴责我的同学们,因为如果有这个机会,我也会好好把握的。
大约在七零七一年间我在农村作为基干民兵参加支前,配合北京军区通信兵部队架设战备通信线路,还有一大票十六七岁的小兵袖手站在一边看着我们埋电杆呢。
记得我转贴的习近平的自述吗?他写道:“回想我刚下乡的时候,大概有二,三十个知识青年,都是军队干部子弟,半年后大部分都当兵走了。近一年时间里就我一个坚守在那里,感到十分孤独。”要知道这是最革命的一伙了,他们况且如此。
2. “69,70两年以后......主要从从在农村呆了两年以上的知青中招工”,并没有说在农村插队之后一定会被招工,所以就此引申出“插队已经基本上不存在扎根的问题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下乡两年并不能担保以后一定回城。既然不能保证以后一定会被招工,如果单位不好不参加招工,这里头就有赌一把的成分了。
因为就近插队比起远道而来的知青与地方有着更多的联系,也就有了更多走后门的机会。我招工的时候我们单位招的新知青就远比老三届为多,尽管当时还有着许许多多的老三届仍然留在乡下。正因为如此,对老三届的心理打击更大。
3. 说到安家费,我当年除了第一年的口粮包了再加上每月几块钱的生活费,就没见什么安家费了。我们刚去时是安排在村里旧祠堂的厢房里,原来生产队用来放农具的地方,连门窗都没有的。男一间,女一间,用砖头架着木板搭起五张床之后,就再也没有空间了。
半年之后,跟当地人熟了才陆陆续续搬到老乡家里去。我们那儿既没有给知青盖房子,也没有知青点,就是几个合得来的知青一起搭伙做饭。因为不是一个生产队的,分得菜地也不在一块,所以种菜也是个问题,不像当地人下了工就可以去菜地,有老人或者老婆在家煮饭烧菜。
4. “女知青被强奸”,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太严重了,中央才专门下达文件以制止这种情况的扩散,乱世重典吗。看到现在一些小左们干脆就否认了这个问题存在过,说当年的基层干部都是很好的,全是女知青色诱,这是给那些被侮辱的知青姐妹们身上再泼上一桶脏水,是可忍孰不可忍!
“基本上72年以后,很少听到有女知青被强奸的事儿了”,是啊,听到了就该被枪毙了。为了避免被枪毙,捂着盖着,用招工来堵住受害人的嘴就是其他的选择了。
说实在的,苦些累些真不算什么,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农活只要肯下工夫并不难学,我在下乡两年之后就已经是八、九分的近全劳力了。苦是苦在心里,苦是苦在没有了希望。
再说一遍,以粮为纲,把农民死死地绑在了那块土地上,这样的政策不改变,你就像坡尔布特那样把城里人全都赶下乡也改变不了农村的面貌。
衡量一个事情的成败要同时从愿望和结果来考量。文革中的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固然暂时地减轻了城市就业的压力,避免了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了造反的红卫兵不再继续造反而反到文革胜利者头上,还“在普遍的意义上提高了社会的文化水平”,但是压力依然存在只是被转移到了农村,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动荡,大规模开始并肆无忌惮的“走后门”、“潜规则”等等不正之风,可以说是我们到今天还在享受的“丰硕成果”。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re 2 chenyan 字216 2010-04-16 21:28:27
🙂真是不知道怎么扯上什么“公”权力了 2 渔樵山人 字164 2010-04-12 18:33:31
🙂冒泡说个谢字! 6 nbxy 字853 2010-04-06 19:43:55
🙂说的基本上都是事实,但是有一些不同意见
🙂真是奇闻“文革强奸太严重了”你以为是89年学生那么开放呢 6 二锅头上品风度 字609 2012-11-16 06:01:20
🙂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coo 字123 2011-08-13 12:55:11
🙂-- 系统屏蔽 --。
🙂说上山下乡好的或者没什么大错的人要么是无知 3 庐江晓月 字364 2010-04-13 04: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