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洛阳风物记之周南 -- 古城老农

共:💬76 🌺86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洛阳风物记之木札岭

1.游记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代王维的名句,也是流传很广影响极大的禅诗,其意境含蕴,让无数人痴醉着迷。而一次伏牛山--木札岭之行,让我对这句诗有了最直观的体验和理解。

  下午4点出发时,看到洛河水依然宽阔流淌,而此行正是追寻这条母亲河的渊源来处。出城上高速不过半个多小时,下高速就进入汝阳县界,汝阳在汝河之畔,这是洛河的一条支流,明显比洛河窄小。公路都是沿水修筑,越往山里走,就越清晰的感觉到路旁的水道在变窄,水流在变小,从浩浩汤汤到涓涓细流,甚至只有窄窄的沟壑,已经看不清草木遮掩下的水流。

  水越来越少,而山却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大清晰。豫西的山,不似西北的山,雄伟严峻,也不似江南的山,娇小秀丽。她也高大,却不至于让人感到敬畏,她也清秀,却不至于让人觉得妩媚,就像已婚的妇女,秀丽而不失端庄,温柔却充满自信坚强,这是另外一种风韵,或许没有很多外人的艳慕,却深得亲人们的依赖和尊敬。

  车行总共两个多小时,就来到此行目的地,伏牛山的深处名寨——木札岭。公路旁边,一座山寨赫然矗立,寨墙高大威严,一面大旗在旗楼上迎风猎猎飘扬,仿佛来到了传说中好汉占山称王的领地,又或者名将镇守的严关——这就是木札岭的景区大门了。

  从大门进去,刚走没多远,就迎面看到一条瀑布飞流而下,这是进山后看见的第一条久违的水流:天河瀑,而这也才是木札岭瀑布群的开始。上山的步道全都沿瀑布开凿修筑,式样如同栈道,凿洞架梁,蜿蜒而上,仰望有如天梯,令人眩目。幸好其间还有迂回曲折,以及树木山石的遮掩,游人只能一段段攀登,不至于觉得那么高险。

一路时而水潭,清澈见底,蝌蚪小鱼自由嬉戏,时而飞流直下,水雾飘飞,水潭或大或小,瀑布有高有低,山壁久经冲刷,洁净如玉,而山壁或高耸严立,如刀砍斧剁,或平缓延伸,如精工细磨。路旁草木亭台,各具匠心,别有风味,令人不知时间流逝,不觉海拔已高。从山底而上,一路走过八九个瀑布,到了飞天瀑后,寻水探源似乎也到了尽头。再往上已经看不到明显的水流,而这些涓涓滴滴的细流,就是那些浩荡翻滚波涛的来源。

  从洛河寻水寻到支流小溪,从瀑布寻水寻到高山之上,这时才真切明白什么叫“行到水穷处”,而就在心情惘然若失之时,换景区旅行车继续向上,在鲁班岭停车场下车,沿千米生态橡胶路松软的土路前行,不用太久,就到了山峰之一的王山,这里有飞来石和青松峰两个观景台,都可以看到群峰之间,千里白云升腾飞移,其壮观惊艳,如梦如幻。站在山顶之上,迎面山风扑面冲怀,真所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在飞来石和青松峰之间景区一个木牌上,我惊喜的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两句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这是南朝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里的两句,全诗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陶弘景隐居山中,采药学仙,但是朝廷里每逢大事,都要派使者前去咨询请教,被称为“山中宰相”,梁武帝下诏问他山里有什么,他如此作诗回答:山里有白云悠悠,不过只可自己观赏,却无法拿来送给皇帝。确实,要想真的领略木札岭的飞瀑白云之美,也只能自己去亲身体味,别人是无法代劳的。

  游木札岭感怀

  绵绵伏牛山,郁郁木札岭。

  草木无媚色,山水自风景。

  神仙有遗迹,鸟兽藏踪影。

  千古灵秀地,今朝渐苏醒。

2.传奇

传奇源自传说,当传说已经远离了真实和逻辑,已经实在无法自远其说的时候,也就变成了传奇。传奇没有史料的价值,不能用来考证真伪,但传奇却蕴涵着某种感情的宣泄和心理的寄托,通过这些虚幻的传奇,可以了解很多民间的真实想法,这甚至是严肃的史学也无法做到和替代的。

  木札岭和伏牛山的很多地方一样,有着说不尽的传奇,如同伏牛山和世代居住在这片大山的人们一样,漫长曲折、深沉朴厚。

  木札岭的名字,就来源于鲁班成仙的传说,据说鲁班在木札岭修了一座高大的木楼,没有使用一颗钉子。他在这里成仙后,木楼焚毁,只留下木渣,所以叫木渣岭(木札岭),木札岭上还有鲁班岭、鲁班饮牛槽等与鲁班有关的地名。

  中国的神仙是一套复杂而自相矛盾的庞大体系,无数人严格按照成仙的理论去实践:导引、服气、炼丹,最终却依然如常人一样死去,而有的人似乎对成仙完全不感兴趣,却奇怪的被认为成了神仙,比如鲁班师傅,还有岳飞元帅。鲁班终生只是一个工匠,他的生活方法和目标与成仙毫无瓜葛,百姓们固执地认为他成仙到底说明了什么?对他技艺的最高认可,还是对他工作的最终否定?木札岭下,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汉光武帝刘秀是在伏牛山里留下传说最多的人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他的痕迹,木札岭当然也不会例外。这里有刘秀的饮马槽,有刘秀感伤的“绸子”(愁死),比较有特色的是传说刘秀被王莽追击,在这里向石人问路,石人不答,刘秀大怒鞭打石人,在石人身上留下深深的伤痕。之所以显得特殊,因为传说中的刘秀,向来温和,鞭打石人可能是来源于秦始皇鞭打石头的故事,但秦始皇本来就是鞭笞天下的暴君,为什么套在刘秀身上?莫非百姓觉得在其他传说里的刘秀太过柔弱,要通过这个故事增加他的力量和强悍呢?

  刘秀本来出身豪强,并无衣食之忧,而在传说里他却家境贫寒,为了吃饺子天天巴望着过年;刘秀创业虽然不是一帆风顺,却也从容不迫,而在传说里他却狼狈躲藏,疲于奔命;刘秀晚年功成名就,妻贤子孝,而在传说里他却倍受不肖之子的折磨。在百姓眼里,少年的刘秀就象亲戚里贫苦而聪明上进的孩子,成年的刘秀就象是周围处境困难而迎难奋斗的兄弟,老年的刘秀就象是邻居中为子女操心头疼的老人。他们一直没有把刘秀看作外人,而用身边最熟悉的形象去描述他,这其实也说明,他们一直把他当作自己人——甚至刘秀的坟墓,百姓们也一直叫“刘秀坟”,要知道皇帝的墓应该叫陵,王侯的叫冢,只有普通百姓的才叫坟,而这看似不敬的称呼里是无论多少权威和金钱都无法换来的亲切。

  百姓们真以为刘秀只是一个常人吗?要知道他在32岁就称帝建国,对于一个自己打下江山的开国君主而言,这是一个太过年轻的年龄。而他的手下将相,大都是年轻人,邓禹24岁官拜大司徒(丞相)更是一个后来者无法追赶的梦想。那是怎样一群优秀的年轻人啊,他们那么快就收拾了残破的山河,恢复了崩溃的社会,重建了稳固的汉帝国,对比此后的治乱更迭的艰难和漫长,就更加惊讶于他们的成功。所以,百姓们说刘秀的部下是天上28颗星宿下凡,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他们其实一点也没有低估刘秀的意思,只是不想拉开和这位君王的感情距离。

  最近的传奇,则是李自成火烧红椿寺,据说李自成因妹妹被红椿寺僧人奸杀,就造反率军攻打红椿寺,最后终于把寺庙一把火烧光。木札岭上的传说是,李自成在山上大便,拿草擦试,被一种有毒的草蛰得疼痛红肿,大怒烧杀,不但人畜鸡犬,连草木也不留,所以这里有个地方叫杀岭(沙岭),光秃秃寸草不生。

  李自成也是和豫西地区关系密切的人,他自崇祯十四年十八骑出商洛进豫西,旬月之间,聚众百万,可以说李自成晚期的绝大多数手下,都是河南豫西人。这些人跟着李闯王去闯天下,结局却很悲惨:大多战死,最后一部分在李来亨率领下,最终覆没于夔东,另一部在李自成义子张鼐、部将田见秀率领下降清,被多尔衮下令集体屠杀。

  豫西人对李自成的感觉大约是一种上当,跟着闯王去闯,结果却是如此,所以在传说里把李自成描述成一个笨拙暴躁的可笑角色,在李自成屁股疼痛中得到一丝安慰。看起来,百姓们从来不缺乏幽默细胞,无需林语堂教授的教诲,他们早就知道什么是化沉痛为悠闲,化悲惨为笑料,在莞尔一笑中消解了历史的血雨腥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