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血战太平洋之真实历史 -- 须弥一芥
血战太平洋之大结局(下)
撤退很成功,在没有惊动美军情况下过程很顺利,为什么说得不偿失呢?32军到撤退前,战前的10万已经挂了5万,到撤退后,只剩下的3万人,也就是说,撤退的10天里损失了2万人,而且剩下的3万人训练有素的作战部队只占20%。
人员的损失是一方面,关键是放弃了经营已久的首里核心阵地,大量物资因为运输能力问题都被放弃,只有五分之一的机枪和十分之一的火炮被运到了喜屋武半岛,跑到南部的都只携带了轻武器,南部的地形虽然利于防守,战前并未仔细经营,环境不太适合长期坚守。
原来小禄半岛的海军守备队先撤进喜屋武半岛,住了几天感觉不舒服,干脆又回到小禄半岛,要死也痛痛快快死窝里,不跟那穷山恶水受罪了。
日军最后的抵抗阵地地形图,下方左边的山地就是喜屋武半岛山地, 右边知念半岛山地。
所以剧中雨过天晴之后,美军才发现日军撤退了。陆战一师又发挥了王牌军打仗不要命,抢功不要脸的光辉传统,穿过77步兵师战线,第一个登上首里城墙,把旗插了上去。
1945年5月30日陆战一师第1团第1营营长理查德罗斯Richard P. Ross中校冒着被狙杀的危险勇敢地在首里城的城墙上升起该师旗帜,这幅旗帜曾在格洛斯特角及其后的佩里硫战役中升起。
当时第77步兵师正准备再打上一轮炮,要不是第77步兵师师长及时命令掉开炮口,这帮胆大妄为的陆战队员就死在自己人炮轰之下。顺便再提一下,在硫磺岛上拒绝拍海军部长马屁的那个营长就是2月28日死在自己人炮轰之下。
第77步兵师愤愤不平,向上告状,这种官司一般没人当真,所以陆战一团就堂而皇之的在战史中记录下这光辉的一笔。
从首里城墙上看市内,首里被战列舰16英寸巨炮轰了整整3天,轰成一片废墟,现在的观光景点都是战后重建的,原物都被美军炮火打得稀烂。
5月28日,哈尔西、麦凯恩和希尔分别接替斯普鲁恩斯、米切尔和特纳,第五舰队换了一个名第三舰队,哈尔西可不像斯普鲁恩斯干守着挨打,他要犁庭扫穴,直接摧毁自杀飞机的大本营—日本本土。
冲绳战役时的哈尔西和麦凯恩,麦凯恩父子都是海军四星上将,他的孙子可能更有名,他就是200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参议员
哈尔西,外号公牛,他一来,海军的士气狂涨,都说“俺们都愿跟公牛下地狱”,后来真如愿以偿。
6月3日,哈尔西亲率第38特混编队北进,袭击日军在九州岛地区的航空基地。大和的无谓出击的报应来了,哈尔西指挥美军战列舰就敢肆无忌惮地炮击日本本土,存在舰队的意义就是让敌人有所顾忌,大和一完,哈尔西百无禁忌。
实在是人品问题,哈尔西又碰上了第二次台风。本来莱特大海战之后,1944年12月18日碰上科波拉台风Typhoon Cobra,搞得哈尔西灰头土脸,差点上军事法庭。台风中第三舰队3艘驱逐舰沉没,损失了146飞机,790人丧生。后来大家就管这次台风叫哈尔西台风Halsey's Typhoon。
6月5日,台风席卷日本九州岛海域,美军第三舰队又遭到了严重损失,有32艘舰船受创,145架飞机损毁,不过只有7人丧生。这次不上军事法庭不行了,由胡佛将军主持的军事法庭认为哈尔西违反了舰队在遇到大风暴时如何处置的相关规定,对这次损失负有责任,建议将其撤职或勒令退役,但尼米兹认为哈尔西是民族英雄,如果在战役尚未结束时就撤去职务,会挫伤美军的士气,长日军的志气,因此没有对他进行处分。有一个好领导罩着真能顺利一生,后来哈尔西拿到第5颗星后光荣退休。
小禄半岛的战斗
日军这一撤,巴克纳终于开窍,搞起两栖登陆,侧面迂回。6月4日,美军陆战六师的两个团在那霸西南的小禄半岛登陆,迂回攻击日军侧背。
大田实率领的海军守备队人员素质不行,但火力惊人,因为从被击毁的飞机上拆下来很多机枪机炮,几乎人手一门,还装备了大量海岸炮,所以有200mm海岸炮轰坦克的战例,充足的火力加上准备已久的阵地,陆战六师的伤亡也很大。
6月13日凌晨大田实在司令部的洞穴中举枪自杀,当天小禄半岛上有组织的抵抗终结。
美军对日军32军在喜屋武半岛的总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东侧面对是62师团和44混成旅团的残军,进展比较快,第七步兵师截断知念半岛,第七十七师和第九十六师进逼八重濑岳和与座岳的日军防线。西侧陆战6师和陆战一师面对24师团,24师团战前防守的地盘就是喜屋武半岛,所以打得比较苦。
6月18日,巴克纳中将亲临前线督战,当他在陆战八团团部附近小山上观察部队推进时,日军一发47mm炮弹飞来,被四下崩飞的弹片和尖锐的碎石片击中,当场身亡,成为美军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军衔和职务最高的将领。第十集团军司令由第三两栖军军长盖格少将代理,盖格因此成为指挥最多陆军部队的海军陆战队将军。盖格司令的座位屁股没做热,新的第十集团军司令任命就下来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迪威。
史迪威将军,国共双方的评价天差地别,我个人的意见是:一个为中国想办点实事的热血老头,不想受潜规则约束而最终被“潜”了的美国友人。
陆战队员在冲绳岛的最南端升旗,宣告美军完全占领冲绳岛
牛岛满和长勇的切腹之地,Hill 89。他俩就在面向大海的一块平台完成了最后的仪式。
冲绳岛的最后时刻宋宜昌在其巨著《燃烧的岛群》(虽然是1980年代写的,到今天依然是经典)里已经写得淋漓尽致,我就不重复了,只写一些与文学作品不一样的,在小说里八原博通是主动被俘的,真实历史里他伪装成英语教师混进难民队伍中,7月15日被美军甄别发现被俘。
八原在小说里被美化,其实水平难以恭维。2次反攻计划华丽无比,执行得都很失败,只能说明水平有限还不知道总结经验教训,只有2次大撤退计划执行都比较成功但对大局无补。他的形象比较正面估计写历史的都参考了他1973年出的革命战争历史回忆录《冲绳决战-高级参谋之手记》,32军军部里只剩下他活着了,其他奉命突围组织游击战的参谋都死了,这种没有第3方验证的史料可信度存疑。
整个32军只有24师团的3个联队有资格奉烧军旗,第22联队1945年6月24日奉烧,联队长吉田胜陆军大佐以下全体玉碎;第89联队1945年6月24日奉烧,联队长金山均陆军大佐以下全体玉碎。只有第32联队在日本投降后1945年8月28日奉烧,联队长北乡格郎陆军大佐率残部向美军投降。
6月30日,第24师团长雨宫巽、参谋长木谷义雄等在宇江城城窟切腹自杀。24师团师团部最后覆灭宣告了冲绳战役的终结。
象以前一样,简单点评一下日军的指挥。日本32军的指挥是没有原则贯彻始终的,一味地义气用事,所以给美军造成的损失比硫磺岛、佩里硫相对来讲要小得多。美第10集团军在冲绳战役中7,374 人阵亡, 31,807人战伤, 239人失踪。
战前日军大本营将有生力量第9师团调走,答应调来的84师团又扣下准备本地决战,做了敌人都做不到的事。被当成后娘养的32军因为兵力不足、物资不足,才开始脚踏实地准备打消耗战,客观上困难很大,弹药基数不足,建筑材料很少(又TM都修机场了,32军想阳奉阴违都不行,派了钦差大臣来督办,脑残到脑瘫了),所以工事只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防线尽可能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可以攻守平衡。
头开得很好,日军主要凭借坑道、天然岩洞和山地反斜面阵地,尽量削弱美军的火力优势,并积极开展近战、夜战,组织小部队频繁实施猛烈反击,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但中间屡次头脑发热,打破平衡的结果是自己受损严重,每次反攻都恶化了而不是改善了防守态势,直至最终崩溃。
我把《历史细节》贴出来供大家参考,主要视点不同,各有所长,《血战太平洋之真实历史》更宏观一点,对日本方面的描写更多一些,《历史细节》更微观一些,对剧中人物背景的刻画更细致,两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另外,网上还有很多对《血战太平洋》上相关战役写得很好的文章,大家搜一搜都可以找到,只不过不象《血战太平洋之真实历史》这么随意放松而已。
HBO还没播完,《血战太平洋之真实历史》就要强行结束了。有几位河友称之为“伟大”或“经典”之作,实在愧不敢当。我写文章的特点是视角比较吸引人,让你读完以后觉得增长了见识,其实深度广度都有待挖掘,跟网上的大作比起来差得很远,匆匆结束,实在有负众望,抱歉抱歉。
有河友希望我能以战役视角把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做一个比较,题目太大,只能三言两语概括一下,可能有些不太恰当,欢迎批评指正:
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太平洋战场上瓜岛战役一般都认为是各自战场的转折点,从此攻守易势;
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和马里亚纳打火鸡可以相提并论,都是弱势一方积蓄力量准备重夺主动权失败的战例;
阿登战役和莱特战役在输光了最后的本钱上可有一比;
佩里硫和许特林根森林相比在死伤惨重和对大局无用上半斤八两。
布达佩斯和硫磺岛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争夺的惨烈上可有一比。
柏林和冲绳都是结束战争的最后一役。
就影视作品而言,大家都将《血战太平洋》与《兄弟连》做类比,结果比较失望。原因我分析了几点,在此抛砖引玉。
《血战太平洋》格局太小,只有普通大兵的视角,动作要领、战斗场景大多是班级战斗甚至只有小组战斗,战术看不出门道,只有机枪狂扫,迫击炮调角度,我只记住一句Fire in the hole!扔手榴弹时的咒语。《兄弟连》中温特斯连长到营长,斯皮尔从排长到连长,中士好几个,连、排级战斗极多,战术特色有很多,网友都做了精辟的分析,其中西西河里最著名的是daharry的诺曼底系列,有兴趣大家可以展开讨论,我就不献丑了。
《兄弟连》里欧洲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丰富,有法国诺曼底灌木、荷兰市镇,巴斯托尼冰天雪地,德国莱茵河畔,奥地利阿尔卑斯风光,《血战太平洋》里太平洋的特色不突出,热带雨林、海滩的特色都不明显,几百万买沙子效果存疑。
《兄弟连》人物形象丰满,配角都很出色,甚至包括讨厌的索柏上尉,后来看电影发现一个个都成了大牌。而《血战太平洋》主角一般般,配角我只记得一个Snafu,有点越狱里的T-Bag那股说话味道和狠劲、坏样。
最有问题是场景设计的真实性未能令人信服,比如巴斯龙在瓜岛血岭的机枪巢一个人击毙200多日军的,其他的奋战被华丽地忽视了,他的手下15个可是挂了12个;
佩里硫里Sledge一帮与地堡里日军的战斗,地堡修的只适合美军向里射击,刚好有个防雨的通风口可以扔手榴弹,日本人只能从出口冲出来作战,枪打不响,刀也不会使,Sledge手忙脚乱还能刚好击毙一个只会举着武士刀的军官,如果是剑道高手的话,早就人未到刀先到,实在来不及飞刀总会吧;
佩里硫群山,在山里干吗,看不出来,把队友用铲子劈死,属于移花接木弄巧成拙;
《血战太平洋》里的日军脸谱化,基本上是脑残送死,要不就是只见枪林弹雨,或者尸体受虐,《兄弟连》就很好,重视你的敌人,其实就是抬高你自己。
《兄弟连》的场景设计无论是诺曼底击毁德国重炮,坚守阵地,击退德军装甲部队反击,荷兰城镇巷战和被伏击,大堤上与党卫军狭路相逢,巴斯托尼冰天雪地的森林战斗,跨过莱茵河捕获俘虏都极为真实可信。
《兄弟连》结尾时胜利者兄弟连的英雄们用慢动作打球,在灿烂的阳光下,远处是仙境般阿尔卑斯风光,享受他们应得的和平,就德国将军之口说出那段话绝对是点睛之笔。我很喜欢,再贴出来大家欣赏一下,并作为结尾:
(全文完)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反正我是没看完。。。 飞马 字24 2010-05-18 06:12:27
🙂这也有人投弹? 晨池 字0 2010-05-18 05:59:49
🙂主要是剧情创作的基础不同 17 cobalt 字1275 2010-05-18 04:25:11
🙂【原创】血战太平洋之真实历史(十六)
🙂我想到一个问题 南渝霜华 字280 2010-05-18 23:11:06
🙂这个片子里 鸦片玫瑰 字175 2010-05-18 10:51:00
🙂德国将军这句话太经典了,不知道是编剧的 flycloud 字34 2010-05-18 07:24:06
🙂德国将军这句话太经典了,不知道是编剧的 flycloud 字34 2010-05-18 07: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