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一 -- 冰排冻骨

共:💬357 🌺2138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相机产业

80年代及以前

有技术储备

不说专业摄影者,就是喜欢摄影的业余爱好者,只要喜爱的时间有二十五年左右,他们对中国的相机历史演变过程,还是多少熟悉一些的。可以说,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相机水平,与当时的日本相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从业余角度上来说,国产海鸥单反相机的镜头,总的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也能被一般业余爱好者所接受。大约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单反相机的内测光功能,被很多业余摄影爱好者所关注。我记得不是非常准确了,印象是当时的海鸥相机生产厂,除了一款104DF型具有内测光的相机,功能基本上和当时的理光10差不多,都属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速度优先型相机。后来理光7型相机,多了一些曝光补偿之类的功能。 八十年代中期之前,国产相机在国内的市场销售情景,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与当时的进口普及型相机来说,有一定的优势。

当80年代开放后,技术储备消耗后,买不如租政策来后

 大约是从八十年代中后期海鸥开始“引进组装”开始,国产相机基本上在经过了不到十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沦陷。不要说中高档的相机,就是一般很普及的傻瓜型相机,都基本上彻底玩完。在现在的中国市场,中低档的相机,基本上是由日本相机占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

举例

就说佳能相机,从网上查到的一个数据是年产四千多万架,这个数据是不是完全准确,没有官方比较正规的说法,但是大体上能说得过去。下面,我们就以这个数据来说明一些问题。

1:佳能500D相机,一个标配下来(狗头镜头),再加上一块备用电池,另配一个闪光灯、加上一个必备的正规UV镜,再加一个8G的高速存储卡,不算单购一个好一些的镜头,不算摄影包、摄影架之类的附属配置,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基本上也得六千元左右。

2:佳能7D这类中档相机的单机一万元的市场价格

3:那一两千元的低档普及型相机

都按五千元的平均价格来推算,四千万架合计下来,就是两千亿人民币。我们假设日本佳能在中国的市场销售率是其产能的四分之一,则基本上可以说,就佳能一家,在中国所销售相机的市场额度,就可以高达五百亿元

实际上也是现实

如果将尼康、索尼等日本厂家加进去,就可以认识到,中国这几十年来,都干了些什么事情。

这就是客观现象,即面对产业处于亡国奴的感受这样的一个社会状态,也就是感受到什么叫沦陷。

中国赚钱的是啥:劳动人民的低廉的血汗钱

--------------------

感谢:酒半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