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64) -- 江南水
本来打算用十来个篇幅写一下秦朝的事儿,没成想写着写着,写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只好另起一座楼。
可见,我不是一个很会做计划的人。
————————————————————————————————————————————
饮马南海
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维护农耕地区安全方面,历朝历代都没少了付出代价。随便一个朝代付出的代价总和,不一定就比大秦王朝付出的,少多少,只是大秦王朝付出的代价,浓缩在了短短十几年的里,显得比较精华而已。
但是,在另一个方向上付出的代价,大秦王朝要是认第二,就没有哪一个朝代敢认第一了。
如果给先秦时期的土地做一个地段划分的话,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无疑是黄金地段中的黄金地段。
虽然考古发现证明,中华文明的源头不是一个,但是深远影响了中华历史的,还是诞生在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农耕时代,黄河中下游那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便利的水源,都是些让人看着直流哈喇子的东西。能够在这疙瘩插上一腿,约等于在今天拿到了北京、上海的户口。
记住这么一个真理,当发现一个宝贝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眼光有多么的独到,至少有一打以上的人,也在盯着这个宝贝呢,敢向这个宝贝伸出罪恶黑手的,肯定也不是一个两个。
谁也不比谁傻,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成立的。
中原地区那么大一个宝贝,不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变成绣花针藏在自己耳朵里。这就注定了,谁也没法守着中原,一个人闷得儿蜜。
这下就热闹了,各路人马在中原地区你来我往,折腾得那叫一个起劲儿啊,这里也成了全天下人气最集中的地方。从传说中的黄帝蚩尤大战,到春秋诸侯争霸,再到战国群雄逐鹿,历史镜头的焦点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中原地区。
虽然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当时的长江流域就差了点事儿,跟中原地区比,这儿就算是未开发地区。
在这一地区成长起来的人们,也自我感觉比中原地区的人气短不少。春秋时期,他们一直很努力的北上挺进中原,折腾中原诸侯,为的就是让他们见识一下自己的水平,证明自己也不是吃素的。
事实证明,长江流域的诸侯真的就不是吃素的,这一地区的楚国、吴国、越国,都曾经让中原诸侯头大得要命。
这要得益于长江流域那良好的竞争机制,他们先是在长江中下游进行真正你死我活的淘汰赛,最后活下来的那一个,代表这一地区,去跟中原诸侯PK。中原那些温室里的君子们(或者伪君子们),跟这帮亡命徒死磕,不吃亏,才怪呢。
楚国牛X的时候,楚庄王问鼎中原;吴国摆了楚国一道后,吴王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路南)主持中原诸侯的会盟;越王勾践逼死吴王夫差后,横行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中原诸侯纷纷表示热烈祝贺,气势之盛,一时无两。
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甜的。虽然在公元前506年让暴发户吴国捅了一刀,但是凭着自己积攒了数百年的人品,楚国最终还是咸鱼翻身,不仅亲眼看着吴国成为了越国的鱼肉,楚威王还整死了最后一个越王无强。
越王无强死后,作为一个国家,越国走进了历史,越人成为了散落在东海之滨的部落。这些部落在自己的地盘上,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是都拜楚国为老大。(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
历史在长江中下游转了一个圈儿,最后又回到了起点,最后一个老大,还是最早的那个老大。
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彻底摆平楚国,越人部落也被迫更换了老大。
新老大很霸道,不再允许越人高度自治,在他们的地盘上设置了一个郡,会稽郡(今天浙江一带)。
这些部落的头头脑脑们,不仅再也不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吆五喝六了,还得乖乖的听大秦派来的小鱼小虾们的使唤(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夫越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也。——明末·王思任
是报仇雪耻,还是藏污纳垢,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决定的了的!
秦王政不是吴王夫差,勾践的子孙也不是勾践本人。
更重要的是,如日中天的秦国,不是外强中干的吴国;一盘散沙的越人部落,也不是当年那个虽然弱小但是完整的越国。
这一切注定了,二百多年前卧薪尝胆的那一幕大戏,不会再倾情上演一场。
勾践的子孙也很自觉,把老祖宗的卧薪尝胆扔到东海里,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乖乖的跟着秦国这个新老大混。即便是那些多少还有点种儿的,也不过就是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逃离会稽郡。(秦始皇并楚,百越叛去)
这些逃离故土的越人,有的去了海中的小岛,有的南下,前往了闽中(今天福建一带)。
因为这些越人在帝国的东部,所以被称为东越,又因为是在闽中,也被称为闽越。
对北方游牧的匈奴人,秦始皇念了好几年的“忍”字诀。即使最后下决心反击,也是保持了应有的克制,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并没有撵得匈奴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但是,对南方的越人,秦始皇的修养就差了一点儿,至少是耐性差了一点儿。摆平楚国后,他并没有下令秦军班师回朝,而是让他们南下,接茬儿去跟闽中的越人较劲。
实事求是的说,真要较起劲来,越人不是秦军士兵的对手,无论是群殴还是单挑。
群殴就不用多说了,那么有组织性纪律性的中原正规军,都不是秦军虎狼的个儿,一盘散沙的越人要是能讨到便宜,那就是太阳打西边升起来了。
就是单挑,越人也很吃亏,相对于身材高大的秦军士兵,越人就是浓缩的精华,看上去比较袖珍(绵力薄材,不能陆战)。这个原因,也许是人种上的差异吧。
在冷兵器时代格斗,块头大、力量足是赚便宜的重要保证,一力降十会嘛。
除了在先天身材上吃亏,越人的后天武器装备也没法看,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像样儿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车、骑兵这些重型装备,在当地施展不开拳脚,没有也就算了,他们连弓弩这样的轻型远程武器,也很赶不上时代的潮流。(又无车骑弓弩之用)
虽然占有这样那样的优势,秦军将士在前线依旧过得很憋屈。他们的对手不是越人,而是当地的土地爷。
举一个例子。
作战前,摊开地图一看,作战地点离出发地点没有几步路。真要走起来就两说了,跑个千儿八百里,那还是运气好的时候,正经的望山跑死马。
没法子,那年头的地图太不细致了,没有标注详细的地形地貌,也不标等高线。(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
在行军的过程中,秦军将士要完成本职工作,随时应对丛林中当地越人的偷袭,还得完成兼职工作,应付丛林中的毒蛇猛兽。要是赶上各种细菌特别活跃的夏天,将士们还得跟疾病作顽强斗争。
一番折腾下来,非战斗减员,比战斗减员,还要多得多。(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
不管是战斗减员还是非战斗减员,逝者都是帝国的烈士,求仁得仁,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抱怨。
侥幸活下来的,就很难说有没有抱怨了,即便他们觉悟高,不去抱怨,他们的肚子呢?
在漫长的征战岁月里,吃上一顿饱饭,是一个很奢侈的梦想。
不是说帝国抠门儿,在后勤供应上七折八扣,而是帝国的粮草很难送到前线士兵的手里。
在中原作战的时候,虽然各个国家都很操蛋的把车轨弄得跟其他国家的不一样,但好歹那还是路啊。
闽中也不是没有路,就是路面窄了点儿,路面的宽度,远远小于车子的横向轮距。(舆轿而逾领)
靠陆路来保障后勤供应是没指望了,还是走水路吧,当地的水系还是蛮发达的嘛。
有水是有水,就是这水啊,流得有点儿不着调,上蹿下跳的。驾船的人要是没有高超的激流回旋技术,很容易驾着船跟水中的石头亲密接触。(水道上下击石)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秦军将士在闽中战斗得很艰难。
在复杂环境下作战,对秦军将士来说不是一个新课题,当年司马错就没少做这种课题,出征蜀地,远征黔中,哪次不复杂啦。虽然那是六七十年前的老黄历了,但是有本儿老黄历,总比什么都没有强吧。
就是靠着这本老黄历,秦军将士最终还是拿下了闽中,并在那儿设置了闽中郡。
闽中郡不是帝国的南疆,至少秦始皇是这么看的,他的目光又投向了五岭以南那片神秘的土地。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64)
🙂平民时代的开启 江南水 字106 2010-07-24 22:51:13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81) 53 江南水 字6468 2010-07-23 07:09:42
🙂扶苏未必会取消法家,但是可能会缓和法家 3 铁手 字198 2010-08-05 10:41:39
🙂秦国的那套人才选拔制度是战时机制的 青色水 字56 2010-09-29 17:51:13
🙂秦国梦跟美国梦有相似之处 1 江南水 字458 2010-09-30 16:24:36
🙂楼下说的是哪一个位面的历史? 2 mynoodles 字482 2010-08-06 16:53:55
🙂关于李斯,我还想和您说说, 2 观望者 字1194 2010-08-06 22: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