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如何评价胡耀邦? -- 铸剑

共:💬184 🌺1379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句老实话,当时根本没什么预测的技术。

当时中国处在经济转型期,跟今天的中国有很大区别。今天的中国,其市场经济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但80年代刚改革开放几年,而且保留了极大的计划经济成分。

中国在那个时期,是有专门去计算怎么“计划”的部门的,就是调令全国各产业各国企如何定价、分配,但算来算去,也算不出来。与此同时,中国人又特别喜欢走极端,既然这些算不出来,那么当时的“右派经济学家”,就大力鼓吹西方的自由市场理论,用一个所谓的“帕累托最优”,来解释经济,也不需要计算,全部扔到市场上检验得了。

中国经济学家接受西方的教诲,几乎都是“被动”的,以前是马克思,后来西方经济学,就引进了两种,凯恩斯主义和自由市场主义。中国人在80年代,接受过经济学教育,就会使用这3招儿,别的又不会。这三招,都属于比较典型的“文科生游戏”,就凯恩斯主义,还有点儿“理科背景”,可由于凯恩斯主义偏向于政府干预,还是有点“左”的,与80年代“拨乱反正”和“去毛化”的大背景有出入,因此,并不是太受人看重。

还有一个极度重要的原因。在80年代,计量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就算是美国,也只能说在发展中,但应用层次领域,并不成熟。中国更落后,恐怕连知道这些的都很少。因此,中国在管理层方面,尤其是经济决策智囊团方面,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很好的统计工具,去做一些定量研究,每一个经济决策出来,到底对社会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因此,也就无法有效地预测和评估各种方案的优劣。

因此,不管谁是最高决策者,比如真人,他那些个政策,只是听张五常,弗里德曼,还有他的一些嫡系右派智囊团忽悠,就是反对意见,也不过是吴敬琏这些“文科生”在提。整个决策层中,几乎没有能够定量研究的人,所以,这个政策,究竟是好是坏,完全就是拍脑瓜的结果,就是“方针路线”的结果。因此,一旦出个昏招,那就是昏到底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