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谈谈河南的教育(一) -- 方解石

共:💬398 🌺29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现在河南就是发展打工经济,出省创汇

我也认可您说的,多往外省派学生,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人家不收啊。每年的名额就那么多,当然也有些大学在河南狂招的,我记得吉林大学和中南大学在河南招生都蛮多。

其实河南报考的时候还有一个规律,就是人越少越没有人敢报。这个细节如果不看那些报考的统计是看不出来的。我连续看了很多年,常常见到一个学校扩大招生名额后,分数线反而高了许多。

其实我们县的人的商业头脑还是不错的。我们县的人垄断了上海港1/4的集装箱运输。这个应该不是吹的,因为我听我叔叔说过。他也想去开这种车,但是人家嫌他年龄太大了。在港区的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很多以我们县的名字命名的饭店。无他,人太多耳,给这些人供应饭,做家乡的面条炒菜,也成了一项红火的营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b4f680100gk4c.html

我从权威部门得到信息,目前沈丘有20-30万劳动力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打工,可谓劳务输出大县。值得一提的是从事大型集装箱车辆的运输行业,例如《河南日报》曾经报道过的上海北华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文珍,原来是县粮食局职工,1993年借款7万元,买了两部旧卡车到上海搞运输。目前他的公司拥有107部大型运输车辆,有近2万平方米的仓库,每天他往港区运送1000多个大型集装箱,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集运输、仓储、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公司,企业年盈利在1000万元以上。在他的带领下,仅沈丘一带在上海搞集装箱运输的,就占了上海集装箱运输份额的四分之一,有1000多辆车。有人美誉其为“营运大王”。

足足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行业份额被沈丘人垄断着。这是非常惊人的一个事实!县里很多实权部门都很羡慕这些大户。。。。

我的同学里就有长年在上海搞运输的,但不管是赔是赚,也没有见他们回乡来。且不论老板或管理人员,仅就装卸工、民工,据说大都每月可拿到1000元左右,高的1500到2000元,每个人一年接近两万块的收入,远比县里统计的农业劳动力“年收入”3000多元高出数倍,更要比目前沈丘所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划线标准”——人均纯收入700元高得多。县里眼看着这么多“运输帮”在外挣钱,包括拉着河南其它地方的货物奔向上海,再把长江出海口地区的产品运回河南。而沈丘做为他们的生身之地,却只获得了他们带回给家乡的那一部分消费金额,提高了一点本地服务业带来增长的GDP,始终无法带动本地的各类产品生产,也形不成比较有规模的投资。为什么?主要原因还是沈丘本地的产品结构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

因此,沈丘无法梦想能让东南飞的孔雀回来。即使在当前面临经济困局的时候,进口出口虽然都双双下降,可是运输帮们还是坚强地挺在上海,而没有出现某些地方发生的打工者带回资金找出路的现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