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西域,不只是传说之一初开玉门第七章 虽远必诛(五) -- 阳光不锈
有钱能使鬼推磨
西海郡大致位于现今青海湖东北侧、湟水南岸的金银滩上,是王莽新设的一个郡,始建于元始四年(公元四年)。西汉的时候这一带是羌族的游牧区。还是武皇帝的时候,羌与匈奴联合反汉,汉武帝就派李息、徐自为击破西羌。西羌臣服于汉之后,汉朝设立护羌校尉管理西羌事务。汉羌关系与汉匈关系差不多,史书里都用一个词羁縻来形容这种关系。羁縻:束缚的意思。被羁縻者承认中央政权的权威,中央政权也不把自己的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强加给他们。西汉的时候羁縻刚刚开始,管理上还要松散。
元始四年王莽为了给自己制造声势,显示自己威加海内,四海归心的功绩,就派中郎将平宪带着大把银子去劝说西羌各部献地、内附。平宪的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花说柳说,再加上银子开道,事情办得很顺利。这就是王莽玩的一个游戏。给西羌部落一笔钱,使他们主动要求献地、内附以显示王莽的功德。
有人给钱还不好吗?西羌人首领乐得陪领导玩,尤其是一名叫良的首领更是配合:自王莽成为安汉公以后,天下大安,亩产万斤,不用下种就能收获,羌人没有任何疾苦,愿意内附成为汉朝的属国。
西羌人对献地、内附的理解同平宪上奏给朝廷的大不相同。在平宪的奏报里,西羌人愿意把水草肥美的鲜水海、允谷、盐池等地留给汉人居住,而西羌人自己到更偏远、更贫瘠、更险要的地方为汉廷守边。这个条件西羌人无论收多少钱都不会同意,那不是缺心眼吗?而且西羌并不像匈奴一样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单于,良也只是西羌众首领之一,并不代表所有的人。矛盾也由此产生。
平宪的奏报远远超出了王莽同学的期望,自然是非常满意。接着就满足了西羌人献地、内附的请求,在西羌人的游牧地设置了西海郡,而且着手移民实边。为什么叫西海郡?汉朝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三郡,独缺西海郡,所以新郡就叫西海郡。
别说是西汉,就是现在那里也是偏远地区,谁愿意去?按照老规矩强制移民,将各种囚犯迁徙到西海郡。数年之间数万人被强制移民到了西海郡,闹得民怨沸腾。内地人不高兴去,西羌人也不高兴。收到钱的,自然领兵西去;没收到钱的则有一种被压迫的感觉。现在弄得西羌人是无家可归,实在难以接受。
这些问题就不是王莽所考虑的了。问题总是有的,那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以后再说吧。等到居摄元年(公元前六年)的时候,西海设郡的遗留问题终于爆发了。西部的羌族庞恬、傅幡等部造反了,起兵攻打西海郡。庞恬、傅幡等部很快就攻克了西海郡,郡守也逃之夭夭。不得已王莽派出护羌校尉窦况平定羌乱。这都是后话了。
假皇帝
这一轮造神运动的效果是明显的。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夏,朝廷授予王莽一个新的称号:宰衡, 以显示王莽的功业已经超过了古代的大贤人伊尹、周公;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汉平帝授予王莽九锡,也就是九种显示权威的无比尊贵的器具。这九锡也不是谁都懂,得研究。也就是王莽有这种实力,那么多儒生集合到一块,正好研究这种高难度的学术问题。从王莽开始九锡变成了一个标志,只要什么人一旦得到九锡,那就距离改朝换代不远了。
到现在为止一切进行得比较顺利。人望有了,地位也够高了。刘歆在理论上的研究也已经基本告一段落了,刘歆的历史巨著《世经》已经完成了。在这部书里刘歆按照儒家五德理论为中国画了一个帝王谱系。这也是一桩历史疑案,有人说这是专门给王莽篡汉预备的,有人说不是。奇怪的是无论是王莽还是以后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对这个谱系都是情有独钟,都在这里面找到了理论依据。
既然是五行相生相克就无所谓对谁有利,就看谁用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了这本书王莽做皇帝就不是乱臣贼子,而是顺天应命了。下面也就轮到如何处理现任皇帝汉平帝了。还没等王莽想好办法,泉陵侯刘庆上书朝廷提了一个建议:由于皇帝年幼,希望朝廷允许王莽按照当年周公的模式,居摄皇帝位,管理天下。
刘庆也是刘氏宗亲,上这么一道表章很让人费解。不管什么目的吧,王莽找到了说法,交给群臣讨论,讨论的结果自然是让王莽很满意。
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个意外,年纪轻轻的平帝去世了。有人说平帝是因病医治无效,有人说王莽同学借着过小年上椒柏酒的机会,献上毒酒,鸠杀了汉平帝。可是结合现在事态发展的形势来看,王莽居摄已经是箭在弦上了,王莽似乎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毒死平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王莽毕竟是最大的、唯一的受益者,王莽也确实有作案动机。
平帝已经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对王莽没有善待自己的母亲、外戚颇有怨言。而且有王莽这样一个圣人式的属下,平帝也着实害怕。两个人的关系是很紧张。既然早晚都得做,趁着平帝年轻的时候下手,确实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平帝去世以后,王莽选了一个比平帝更年轻的,两岁的刘婴,准备让他当皇帝。难道平帝就没有兄弟?当然有。和平帝同辈的宣帝子孙封王的就有四人,封侯的也有几十人。可是王莽还是选择下一辈中最小的刘婴。给众人的说法就是同辈的不能互相为祀,而下一辈里刘婴的命相最好。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事件,打乱了立新皇帝的历史进程,推进了王莽居摄的进程。前辉光谢嚣报告说有人在挖井的时候得到一块白玉石头,白底红字,上书几个大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浑然天成,看起来不象是人力所为。前辉光是王莽新改的一个官名,是管理京师三辅地区的三位官员之一。
还记得陈胜、吴广起兵的时候吗?也曾经做过类似的游戏以镇服人心。这些东西只能骗骗无知的人,在权力中心打拼了一辈子的人谁能不明白。太皇太后一眼就识破了,大 逆不道,决不可行。
不行又怎么样。王莽的亲信王舜赶紧出来打圆场,事已至此,是阻止不了的,不如顺水推舟封王莽为“假皇帝”。这样王莽又进了一步,公元六年改元居摄,同年封刘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可以看出来王莽采取的是周公辅佐成王的路子。当时也留下了疑问,这个“假皇帝”的帽子不好摘。
现在王莽同志的计划已经初步实现了,虽然是代理,那也是皇帝。随后,王莽打开《周礼》开始逐步实施自己的改革计划。按照古制分封了几个新的高官,什么少师、少傅、少阿、少保,至于具体啥意思,别问我,就是当时的人也不明白。
紧接着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就对经济下了手,发行了新的钱币:刀币。按照《周礼》的说法,钱是分子母的,不同的钱面值是不一样的。这个想法还是很先进的,同现在的做法差不多。但是这是一个让王莽后悔不已的决定。如果王莽知道随后历史的演变进程,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台钱币改革的计划,这就是给自己添乱。
如果现在还不明白王莽想干什么,那就是智商有些问题了。居摄二年东郡太守翟义传檄天下,揭露了王莽的阴谋,起兵反莽。这是王莽遇到的第一个挑战。虽然做了这么多工作,对于天命王莽是不信的,可人心背向就不得不考虑。王莽是惴惴不自安,心里也害怕。不得已就抱着孺子到刘氏宗庙区祷告,祈求刘氏祖先的保佑,辩白自己并无篡位之意,最终要归政与皇帝云云。这就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人往往就是这样,平时自己做主,出了问题才求神问卜。主要也是给别人看,以希望影响舆论。
可是人心再背向也得在战场上见分晓,况且现在是人心未可知。没几个月以王邑为首的政府军就平定了翟义之乱。毕竟二者实力差距太大,仓促聚集起来的部队怎抵得上训练有素的汉军主力。
传国玉玺
居摄二年的翟义叛乱就是一个小插曲,享国二百多年的西汉没有几个孝子贤孙、忠臣良将是不可能的。虽然声势很大,王莽当时也感到很恐惧,但是并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螳臂当车必将被历史的车轮压扁,这一点王莽是坚信无疑。随后事情的发展也验证了王莽的信心,在整个过程中再也没有发生大的动荡,比前苏联解体还平稳。西汉社会平静的等待着新皇帝的诞生。
现在,王莽要当皇帝这件事基本已经是明牌了,所不同的只是怎么当而已。全国各地的祥瑞还在层出不穷的涌现,谁也不想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缺席。对于如何完成最后的临门一脚,是拔脚怒射、还是轻轻一挑,王莽同自己的智囊团肯定有过深入的交流。现在等得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如何在不扰民、不折腾、不动荡的情况下完成最后的转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进入了居摄三年以后,王莽含辛茹苦的老母亲过世了。作为大孝子,在最后的追悼会如何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可但是,王莽现在的身份不同了,是“假”皇帝,而且是汉朝的皇帝了。既然继承了汉统就不能以儿子的身份参加母亲的葬礼了。具体怎么做,如何做,就是一件举世瞩目的事情。
在王莽的智囊团看来,这就是一个机会。要借此把王莽皇帝的资格定下来,强调一下王莽唯我独尊的客观现实。这一次刘歆同志牵头、几十名当代名儒共同执笔,上书太皇太后,毕竟写这样的文章没有过硬的学问是不可能的。引经据典说明王莽同志应该采用天子吊唁诸侯的礼节,借助这个丧事把王莽皇帝的资格正式确定下来。
与此同时,各地出现的祥瑞逐渐传到长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另一个刘氏宗亲广饶侯刘京的上书。刘京报告了这样一个祥瑞。说自己手下的一个小亭长做梦了,在梦中天公告诉他王莽不要居摄了,要作真皇帝,天公还在亭子里变出一座新井作为信物。
这是刘氏宗亲第二次积极地推动王莽当皇帝的大业,真不知道这些人觉悟怎么这么高,抑或是王莽使出了什么特别的手段。也许是王莽的事迹太感人了,造神运动太轰轰烈烈了,连刘家的人也不得不表示表示。
借助各地新送来的祥瑞,王莽亲自出马进行最后的冲刺。首先回顾了历史,介绍了最近发生的祥瑞,描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以及迫不得已的尴尬处境,最后详述了自己的计划。王莽不再做代理皇帝了,为了方便工作,以后对外一律称皇帝。代理皇帝这个词以后只在特殊场合使用,比如在太皇太后面前、在孝平皇后面前、在祭祀的时候。至于孺子,王莽表示一定要培养好、教育好,将来把江山再传给他。于是,居摄三年改元初始元年,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到此为止,王莽认为自己的皇帝梦已经实现了。王莽也烦了,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整天忙活这件小事会耽误天下大事的。当皇帝毕竟只是王莽的一个手段、一个阶段性任务,更严重的考验还在后面。老鼠拉木锹,大头在后面,如何进行社会改革,使国家重新走上康庄大道才是王莽的历史使命。
但是,历史的车轮一旦启动之后就不是想停就能停下来的,它有自己的规律,不是人能左右的。
聪明人总是有,梓潼人哀章就是一个。当时哀章正在长安游学,见到王莽的作为心有所悟,就想博一把。于是就做了个铜匣子,里面放了两个书简,一个是《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个是《赤帝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这就是所谓的天书了。黄昏的时候哀章来到高庙,也就是供奉汉朝列祖列宗的地方,把铜匣子交给了主官。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了。
这两张书简为王莽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从理论高度阐明了王莽奉天承命的必然性,与《世经》里描述的完全吻合。第一,为王莽映射了一个大靠山: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暗示王莽是黄帝之后,上应天命;第二,都知道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典故,赤帝子杀了白帝子,刘邦自称赤帝子。所以,西汉属火德,尚赤色。而黄帝属土德,土克火正应了儒家五德之说。 当然,哀章也不忘了夹带私货,将自己的名字也加在其上,作为应天命的新朝大臣。
这个东西出现之后, 王莽是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没有选择。不上,前面就白忙活了;上,刚刚改元初始元年,又要改元,有点朝令夕改。不过一切都顾不得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王莽祭告天地,正式继皇帝位,国号新。改元始建国元年。可是还缺一样东西: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就在太皇太后王老太太手里,谁敢去请玺?王莽是不敢去。前几天把铜匣的事告诉老太太就已经遭到了白眼,现在去不是自找麻烦吗?被痛骂一顿,或者打几下也得干挨着,有失皇上大体。
很不幸王舜同学被指定为请玺大臣。王舜是王莽的堂弟,也是王氏子孙,再合适不过了。咋劝?也没法劝。王舜干脆一推六二五,都推到王莽身上。我们也没有办法,现在是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你老人家看着办吧。那玉玺,您能拿一辈子吗?
王氏能有今天就是始于这位太皇太后王君政。可是王老太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自己的子侄抄了自己的家,于是将玉玺甩在地上,愤然而去,西汉也就此断了国脉。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西域,不只是传说之一初开玉门第十章决择 (二) 3 阳光不锈 字15022 2010-11-06 04:12:28
🙂【原创】西域,不只是传说之一初开玉门第十章决择 (一) 7 阳光不锈 字11686 2010-11-06 04:06:27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凌未风 字0 2010-11-07 20:43:30
🙂西域,不只是传说之一初开玉门第九章 风声水起(六))
🙂期待楼主更新~ 1 澹泊敬诚 字93 2010-09-23 20:44:31
🙂可以说看了楼主的文章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1 folioy 字106 2010-09-08 20:41:32
🙂江山不是打下来的,坐起来就不稳 4 铁手 字376 2010-07-15 12:22:49
🙂不能全怪皇帝。 1 rtf0 字528 2010-09-08 21: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