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 西瓜子

共:💬2898 🌺24009 🌵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一(五)、闲扯——《大染坊》的背景

商业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围绕着获得利润这一唯一目的而进行的。

任何商业活动,在剥离其外在表现后,我们可以看到,其唯一的动力和归宿,就是获得利润。

而要获得利润,则生产者必须将其产品销售出去,才能算是成功。为了将产品销售出去,组织生产的人必须注意产品的质量、设计,须得符合客户和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为着获取最多量的利润,生产者必须尽最大可能生产最多的产品,以占领市场,从而获得自己“应得”的利润。

于是,在追求利润的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得到了不断的改善,而产品的数量也会逐渐增多。

如此,则全社会的消费者将会从中受益。而生产者也获得了其努力工作而获得的回报——利润。

当这一经济体系无限运行下去,则生产者得到其“应得的”利润;而消费者按照需要,获得质量最好的商品和服务。

双赢!多么完美的组织形式!

所以,“商业社会模式主宰人类生活一切”这一信条的忠实拥趸,即以上面的推论为依据,强烈要求世界(当然包括中国)彻底实行这一组织原则,而与此无关的或者相违的一切组织、模式、经济体、宗教、风俗等等等等,都应该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他们深信,如此,则人类将会进入完美的幸福社会。然而,对此,瓜子是不能苟同的。

瓜子很容易指出其中的漏洞。

如果将现代商业社会组织模式简化,并且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

资本(C0)——>购买生产要素(劳动力使用权、原材料、厂房使用权、生产设备等等)——>组织生产——>销售产品——>获得利润(R1)——>资本增值(此时资本增殖,变为C1,C1=C0+R1)——>购买更多生产要素——>扩大再生产,并且进入下一个循环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

资本(Capital),用C来表示;同时用C0来表示起始资本;

利润(Profit Return),用R来表示;并且用R1表示第一次卖出产品获得的利润;

由上图可以看出,如果经营得当,则每经一个生产循环,资本(Capital)则会增大一轮:比如一个循环后,原有的资本金(C0)则增值变为C1(C0+R1)……n个循环后,则资本金增值变为Cn=C0+R1+R2+R3+……Rn。

然而,即使在忽略了经营不当带来的损失后,这个循环也是不能永久持续下去的。原因很简单:生产能力(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无限扩大的,而社会的有效购买力是有限的,不能购买(至少是理论上)无限的产品。

瓜子是非常强调“有效消费能力”的。何谓“有效消费能力”?瓜子给出的定义是:一个经济体内,或者某个经济体所能获得的所有来源的、以信用货币为保证的消费能力。

这话有些文绉绉的,瓜子如果老这么说话,有两个前途在等着瓜子:一是一出门就被群殴;二是人模狗样地进入“叫兽、砖家”的行列。

瓜子思及第一个前景,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思及第二个前景,不禁连打两个寒战。

于是,瓜子决定给出个简单的解释:所谓“有效消费能力”,就是民众手里的钱负担得起的消费能力。举个例子,刻下夏日炎炎,假设有100个家庭需要空调,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必然有100台空调可以卖出,因为有钱买得起的家庭是有限的。如果100个家庭中,仅有10个家庭负担得起,那么最多仅仅能够卖出10台空调,此时,有效消费能力就是10台空调,而非100台——另外传说中的90台空调消费能力,就是“无效消费能力”!^_^

根据我们每个人都学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我们可以得出推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支付能力,来自其劳动报酬;而劳动报酬,永远是跟不上生产的扩大。故而,民众的购买力,永远跟不上产品增长的速度。

所以,当今的世界,是个生产能力过剩的世界。换言之,就是说,生产能力远远超过“有效消费能力”。这一点,事实上,自从人类进入资本主导的社会形态,就开始了,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今天,我们的总理还是将“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挂在嘴边。

正是由于“资本”这一伟大力量的介入,人类社会总体上,才从担心“买不到东西”,到担心“卖不出东西去”。这是“资本”这一伟大力量及其组织模式的巨大历史功勋。然而,这一功勋,反过来也是资本组织下的社会生产模式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消费能力不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反噬整个生产体系。其具体表现,人们称之为“经济危机”。

在资本时代的国际贸易体系中,某个国家,如果不是霸权国家,则必然属于另外一个群体:殖民地国家、半殖民地国家、或者文雅点称为“被国际资本半控制、或者控制了经济命脉的国家”;在当今世界已经改名换姓,变成了“后发”国家,或者时髦点称为“新兴国家(emerging countries)”。这些称呼虽然不同,然而,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始终如一的。

这个阶层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担当的作用,是提供初级产品:矿产资源、原材料、能源、农产品等等,或者简单加工的半成品(如国内将沙子制成粗硅,出口国外,由洋人精制为硅晶体,返销中国,然后国内企业将其组装成为成品——两种硅产品价格相差何止百倍)。这些产品,通过国家多年来的宣传,相信每个人都了解,其“附加值”非常低,在国际贸易中价格极低。

这样,就决定了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回报非常有限,而国内产业的主体,也必然围绕出口初级产品和附加值极低的半成品而进行——一个回报率极低的产业布局。

如此,则我们不能对该经济体国内消费能力的规模及其增长前景有所期望。换言之,该国“有效消费能力”高不到哪里去。

起源于商业民族犹太人的《圣经.旧约》,其续篇《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商业社会的一个基本法则和基本奥秘。

对于这些非霸权的国家(瓜子不妨喊它们为“倒霉蛋国家”)来说,情况已经如此窘迫,然而,依照“上帝”的意旨,还要雪上加霜——怪不得中华文化不能“蒙主恩宠”呢,中华文化讲究“存亡国,续绝世”,讲究“雪中送炭”,却是完全了违背了上帝的意旨!

国际资本,向来是依托和寄生于强权霸主的,并且,利用其寄主的力量,获得了或者全力追求获得在倒霉蛋国家的商业特权。比如列强在中国所要求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瓜子插话:忘记了这个名词的同学,回家捧起《中国近代史》面壁去)、“通商权”、“低关税”、“国外商品不受限制的国民待遇”等等。最著名的,就如瓜子此前提到的、1946年常凯申老公公签订的《中美商约》了。

于是我们看到在1949年以前,国际资本在中国几乎得手,或者说已经得手:它们成功将中国经济纳为国际资本的附庸。不同历史时期,如果有区别的话,也仅仅在于是大家(1937年以前日本资本,英美集团资本、德国资本、法国资本群雄逐鹿中原)的附庸,还是一家的附庸(1937年——1945年,日本资本在中国一枝独秀;1945年——1949年,美国资本独占鳌头)。

只是它们吃下嘴的肥肉,在1949年,被迫吐了出来,原因是中国半被动、半主动地退出了列强分赃的国际贸易体系。

方法,是在国内彻底驱逐了国际资本的代理人,并且在国境线上与外敌大战数场;代价,是千百万英雄儿女的鲜血,和国内转型带来的各种痛苦;成就,是重新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命脉和独立,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极其落后、但是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

话题转回来,如果从中国的国际分工角色来看,那么,瓜子可以说,在1900年代——1949年根本没有什么变化。

瓜子上文已经提到,这个角色的特点,有两个特点:

1、中国在全球分工中主要作用、和全国经济的主体,是围绕着“以极低价格出口初级产品”而运行。

这点的意义,是使得中国经济的主体,将会从经济运行的主要对象、主要受益者、亦即国际贸易伙伴那里获得的收益极少。换言之,在这个贸易格局下,从国际贸易中,中国获得的信用货币(如外汇),或者贵金属通货【1】将会非常有限。也就是说,中国从中获得的信用扩张的额度,也是非常有限。

2、同时,中国将会无限接受国外工业制成品。

即使对方以倾销的手段占领中国市场,中国也不能进行任何反抗。叶圣陶老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茅盾的《春蚕》等等就描述了这一现状(忘记的同学,记得重新考小学毕业证)——来自美日等国的农产品,通过低价倾销,彻底摧垮了中国农村经济;而今日,我们还能看到这一现象的类似情形:美国政府每年以巨额财政补贴支持的美国农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倾销中国。其中尤其以大豆行业为最:在美国大豆以廉价彻底冲垮中国大豆种植行业后,进而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市场和压榨行业。【2】

而这点,则意味着中国民族工业将会被强力打压,永远不能正常发展成熟。民族工业本身发展缓慢,雇用的劳动力将会极其有限,而且,被雇用的劳动力获得的收入也是极其低下。

总结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中国从国际贸易和国内产业发展中,获得的收益非常有限,进而,国内百姓因此获得的收益更加有限。或者我们通俗点说,天然的消费者主体(老百姓)手里没钱,这也就是瓜子说的有效消费能力极其低下

我们只要稍稍具备些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推出结论:有效消费能力低下,则导致产品销售困难;而产品销售困难,则会逼迫企业降价。而激烈的竞争,会使得不能承受的企业纷纷破产关门。于是更多的人失去收入来源或者收入来源减少。这则意味着有效消费能力更加低下。

这是个可怕的恶性循环。一轮轮的循环进行下去,整个社会的经济会遭到巨大的破坏。

所以,在当日的时代,必然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其必然带来的严重破坏力的种种表现,也会作为可怕的梦魇永远让人畏惧。

瓜子很喜欢看《大染坊》这部电视剧,是因为其中很多细节,虽然未必准确,但是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比如,瓜子注意到了有这么一些的细节描写:一个大洋买仨丫头;在故事发生地青岛,过剩的劳动力满大街都是,除了要饭之外无事可做,于是暂时有工作的布店伙计根本不用给工资,给口饭吃,伙计们已经很满足了;而如果年底能给块布,就算很大的优待了等等等等。

下图说明:布店老板对陈寿亭说:全青岛布店的伙计没有发工钱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瓜子在本节开头已经提到,用现代经济眼光看来,在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一个经济体所能获得的“有效消费能力”的多少,决定了这个经济体的经济循环能否良性运行。

而中国在《大染坊》的时代,在1949年之前,不仅不能(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代价)获得多少国外的“有效消费能力”,反而任由国外产品肆意鲸吞蚕食中国本土的“有效消费能力”。

更加可恨的是,当日的大员对此视若无睹。据说中华民国国舅爷、行政院代院长、财政部长宋子文就说:“外国进口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用都用不完,中国何必要自己生产?”如此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名言,早就使得宋国舅的智慧做到了尽人皆知。虽然瓜子没有查到最先的出处,但是瓜子丝毫也不怀疑国舅爷宋部长、常凯申老公公及其政府真心实意就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当瓜子无意间看到某报纸大力策划的专题文章:“真实的宋子文:清廉奉公,以国家富强为抱负”的时候,瓜子一阵恶心至极的感觉不禁涌上来,瓜子仿佛看到了一幕鲜活的场景:热气腾腾的臭屎上,爬着一堆嗡嗡乱叫的绿头苍蝇,正在大快朵颐、并且赞叹不已。

图片说明:1944年12月18日,刚刚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长的宋子文成为《时代》封面人物。瓜子是否可以认为:美国人在褒奖自己的代理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明朝中期后,直到1936年以前,中国货币制度实行银本位。清末到民国,通行银币,也就是“银元”,最有名的当属“袁大头”。当日中国的国际贸易,也常以白银为交换媒介。同时,铜钱作为辅币通行,所以有人称中国当日的货币体系,是“银-铜双本位制”。1936年,美国大量收购白银,世界市场行情猛涨,中国银元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中国国内通货紧缩,银根趋紧,物价下跌,经济萧条。国民政府决定废除银本位,通行法定纸制货币,也就是“法币”,1948年,常凯申老公公废除“法币”,推行另外一种纸币:“金圆券”。

【2】《新闻晨报》发表文章《中国大豆行业协会上报“攘外”方案》提到:“按照中国大豆行业协会的说法,自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国际粮商在向中国倾销大豆的同时,还不断收购、兼并中国大豆加工企业,控制了7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影响到国家的粮食主权和食品安全。”外链出处

另外,瓜子提醒大家,美国大豆多数或者全部都是“转基因大豆”,而国产东北大豆,则为非转基因大豆。瓜子,作为半吊子的“内行人”,是从来不吃转基因大豆的。国内的大豆油瓜子从来不买,原因很简单,在瓜子所见的所有大豆油的瓶身上,瓜子总是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转基因”三个字。

通宝推:红军迷,鳕鱼邪恶,博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