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生于70年代 -- 大卫

共:💬45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生于70年代

刚刚向公司提出辞职,回顾过去的六年,从大学毕业以至年近而立,岁月恍惚,不免有些怅然。贴一篇旧文,诸位莫道少年沧桑。

-----------------------------------------------------------

最近,不知什么原因,总有意无意的接触到一些关于“出生在70年代”的文章和音像,让我时不时舒展一下自己的记忆。也许是随着岁月一天天的离去,现实和理想的间隔也越来越远。但总还抱着一份儿时的梦想,不愿放弃。

我们出生在一个变革的年代(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许多事情正如崔健所唱的那样: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而那渐渐逝去的儿时印象,有的却依旧清晰,而且越来越生动的浮游在脑海当中。

小时候,这个季节是我最开心的。终考快结束了(小时候,对考试好像从没烦恼过,老师也不常找我麻烦^:^),漫长的暑假就要开始了。而此时,桑椹、枇杷,还有外婆家的白果(?)也都快成熟了,河塘里的鱼虾也是最多的。到时候,总是伙同一帮玩伴,上树下河,逮鱼抓虾。所以,每天拎着小半桶龙虾回家前,总要先把桑椹染紫的牙齿洗干净,免得又要被爸妈责骂(他们说是桑椹吃多了会坏肚子,现在才知道这东西补肾,吃多了也许会早发育……奇怪,父母们总是找一些奇奇怪怪的理由来糊弄我们:如鱼籽不容易消化,他们就说吃了会变笨;当问我们是从哪里来时,多回答是捡来的或人家送的,记得有一回妹妹还被骗哭过)。还有8分钱的冰棍(赤豆、芝麻、还有就是原色的……除了冰就是棍子,绝对货真价实),奶油的叫雪糕,不太吃,要有也多是只给妹妹买。两色的冰砖,2毛5分一块,那是只有在学校组织看电影或郊游的时候才品尝得到的美味,记得有一次春游,我一下子吃了两块冰砖,害得我连带去的面包(要用粮票买,当做午饭吃)都没吃就送给小朋友了,回家时姆妈给的一块钱还剩5角,又都还给了她,但姆妈让我保管说是垫我下学期的学费(那时候学费很便宜)。吃晚饭时,又传来了爆米花的吆喝声,一个黝黑的老头,挑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走街串巷。每当这时候,妹妹就缠着姆妈舀些米,去排队了。

至于其它吃的,一则由于当时大家都挺节俭的,二来我的嘴也不太馋,所以记不太清了。但男孩子有几个把零食当回事儿,我们最爱的是玩儿。

也许由于还没有执行计划生育,所以那时候差不多年纪的孩子挺多的,而且功课压力也不大,又几乎没有电视,更别谈游戏机了,所以我们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从日出玩到天黑。

先说说我们都有哪些好玩的:

打弹珠----这地球人都知道。弹珠有好几种:透明的、含花的、彩色的,也有白色陶瓷的,每种的价值都不一样。玩法也有好几种:一般的就是每人将弹珠从一块斜靠的砖上滚下去,看谁的弹珠滚得最远就先打,打的人用自己的弹珠打到别人的弹珠,就算赢,而输者将丧失对弹珠的所有权;“打老虎洞”,就是地上挖出五个坑, 谁先按顺序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弹珠吃掉。

我曾有过一铁罐的弹珠,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大我十岁的堂兄送给我的。但我在这方面乏善可陈,因此每每要输的时候,总是堂兄出手救援,所以最后往往都会满载而归。但当堂兄结婚生子后,就不太玩了,而我也就跟着收山了(主要是上了中学,不好意思跟那些小孩玩了^-^)。现在这些弹珠已经物归原主,转送给我的侄子了(就是堂兄的儿子)。

铁丝枪----用粗铁丝和橡皮筋做的手枪,也有用旧自行车链条做的。这种半自动武器比弹弓射程小、威力弱,是专用来打人而不是打鸟的。扣上小纸团做的子弹,趁人不注意,在后面开完枪便跑,躲到没人的地方偷着乐。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都是如果打的是男孩子,就互相追着打;而如果是女孩子,除了当场被骂以外,多数还要晚回家,免得碰到告状的家长。

刮“炸药包”----将纸折成方形的,互相放在地上拍,直到一方将另一方的片子拍翻身算赢。而玩家的奖励并非是片子本身,因为那太便宜,而是各种折成三角状的香烟盒(也不知道是谁的发明)。比较流行的香烟品牌有:飞马、大前门、(红/绿)上海、凤凰、红双喜、中华(似乎还有传说中的大熊猫)。它们间有一定的浮动兑换率,中华最贵(也许是稀少的缘故),越往前越便宜。最初的汇率概念就是这时候学的。所以那时候,每到放学后,就有很多男孩子到学校后面的垃圾堆里捡烟盒,如果有谁捡了个中华的,那是了不起的成就。而更多时候,则是眼巴巴看着大人们将最后一颗烟取走后,马上主动要求帮忙丢烟盒而监守自盗了。

拍纸牌----有一段时间,是与打弹珠同样疯狂的游戏,记得有一年暑假,把表兄家的一个茶几都拍散了架。买一张16开大的上面印着各式各样小人的硬纸,有西游记的、有变形金刚的、有三国演义的……。将它们一小张一小张的剪下,比看谁能将纸牌拍翻身。这要很高的技巧,拍轻了翻不了,拍重了,小纸牌能在空中转体1080度又躺在桌面上,真能把你气死。总之,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但当时可是得意的不得了噢!

除此以外,还有竹统枪(我抄袭电影里的转盘枪,发明用百雀灵的铁壳作弹匣,可以连发)、踩高跷、放风筝(自己糊的)、斗鸡(单腿站,另一条腿盘起来互相撞击)、打架(可不是窝里斗,而是和邻近的集团打群架。隔河互扔泥巴、石子和脏话,但从不动手对掰)……这些大都是男孩子们玩的。但别以为男女生不会玩到一块儿,虽然那时的女孩子都比较老实,可真疯起来连男孩子都得退避三舍。男女生一起玩的游戏有:过家家(可惜至今还是孤家寡人)、丢沙包、十二点(就是总说:老狼、老狼、几点了的那个)、跳皮筋(男孩子站桩功夫的起源恐怕在这儿呢)、踢毽子、跳绳(这两项男孩子输多赢少)、养蚕宝宝(孵的时候要贴身放,回家还得藏被窝里)等。可最受我们喜欢的还是捉迷藏。也许女孩子爱干净,不会哪儿都躲,所以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全军覆没;而一旦女孩子去找时,最后往往不是有男孩子自己鳖不住跑出来,就是游戏结束点名时少了人。那段时间,经常梦到在捉迷藏,倒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想和某个MM套近乎,而是在找一个别人找不到的地方藏身,但对手已是电影里的日本兵了。

不要以为我们的童年除了玩,就什么也不懂,其实我们也是很热爱学习的呢(^@^)

首先,当然是看书了。记得我最早的一本书是关于“年”的连环画。是说古时候深山里有一种叫“夕”的怪兽,每年到冬天的一定时候就出山为害世间,弄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百姓只得祷告灶神(还知道他爱吃饴糖)上天求救,有个叫“年”的小孩自告奋勇下凡除害,他知道“夕”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就用红绫、火把和爆竹吓走了“夕”。这一天就叫“除夕”,而人们为了纪念“年”,就在除夕后的第二天叫“年”,作为新一岁的开始。同时,由于“夕”并没有除掉,所以人们也就每年在这个时候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互相拜年。

之后,还有许多小人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毛流浪记、龙子太郎(这好像是我看到最早的日本漫画了)……,不是我们多有钱,其实大多都是相互借来看。有时为了一本心仪已久的连环画,会用最爱吃的东西来讨好它的主人。也许这些是上学前我们的唯一的精神食粮。其实不仅在学前(我幼儿园就认了几百汉字,大班时已把一年级的语文书读完了),就算上了小学,连环画依然是我们的挚爱。记得有一个要好的同学把我借给他的一套《射雕英雄传》给丢了,气得我一学期没有理他。(瞧这点出息----但买书的钱可是我千辛万苦攒下来的,还包括上述的5角呢)

其实,连环画也不尽是小说书,还有许多科普读物呢。最早的是一套彩图的。那是上小学后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姆妈请了假带我去买的。(其中还有个小故事:那天,我参加完“六一”庆祝活动后,被姆妈带到新华书店时,书店快下班了,但姆妈向店员解释是答应了我今天一定要买的,结果他们不仅让我独自一人挑了一个多小时(VIP啊),结账时还多打了折---当时带红领巾的学生儿童节买书可打九折)。所以,这套书我保存了很久,记得其中一本是《伽利略》,从中我知道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后来有说是假的,令我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知道了九大行星的排列,后来还模仿伽利略自制了一个单筒望远镜(立志发现第十大行星,现还在)。另外几本是《奇妙的海底世界》、《古文明之旅》和《》,之后每年儿童节我都会去买书,一直到读高中(是不好意思再冒充儿童了=^-^=)。

与此同时,开始迷上武侠书了。我第一本武侠小说是《大唐游侠传》,小学二年级读的。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藏在课桌里看,放学路上看(骑着单车呢),甚至打着电筒在被窝里看---直至弄近视了这对招子)。梁羽生、金庸、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萧逸……,直到有一天(记得是在初二)突然感到所有的武侠小说的情节几乎都是类似的:一个落魄的人因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个世外高人(如逍遥子)或发现了一本失传已久的武功秘笈(如易筋经)亦或吃了一个天知道什么神异的东西(如人参果),习得一身绝世武功并内力大增,从此纵横江湖无敌手,间或有一两段男女之情。一旦明白了这点,我也就风紧,扯乎了!以后再也无法提起兴趣看武侠小说了。但爱读书的习惯却一直保存到现在。

到十岁左右,电视机终于普及了(没电视前主要是听广播,从六岁有了第一台收音机起,主要听评书:刘兰芳的《岳飞传》,袁阔成的《三国》,单田芳的《三侠五义》、《隋唐演义》、《明英烈》……)。我家买了个18"的SHARP彩电(现还在我房间里发挥余热呢,看起来小日本的东西是耐用),以后我再也用不着到小朋友家蹭14"的黑白了(但《姿三四郎》、《上海滩》、《霍元甲》、《加里森敢死队》等的最初记忆却依旧是黑白的)。而我最大的兴趣则从看书转到了看电视上。记得看过的有:

动画片:尼尔森骑鹅旅行记、铁臂阿童木(哇,知道的第一个和孙悟空有一比的偶像,大多科幻迷就从此诞生了)、森林大帝、聪明的一休(“哎,休息,休息一会儿”,“就到这里,再见啦!”,可爱的小燕子、拙朴的西佑卫门、讨人厌的弥生小姐)、鼹鼠的故事、千里寻母记、花仙子(还知道主角叫什么吗?小培!)、蓝精灵(名字多不记得了,除了损人不利己的格格巫)、米老鼠和唐老鸭、黑猫警长、没头脑和不高兴、雪孩子(好美的音乐欧)、变形金刚、希瑞、希曼(“赐予我力量!”)、忍者神龟,当然还有时至今日还热播的圣斗士星矢……

电影电视剧:小兵张嘎(胖翻译)、地道战、地雷站(还记得鬼子骑在石马上的镜头吗?)、平原游击队(李向阳)、铁道游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麦克-哈里斯)、排球女将(小路纯子、大岛茂、由加)、佐罗、阿信、诽谤、海蒂、女奴、危险的黄玫瑰、血疑(从此认识了清纯的三口百惠)、少林寺(每回看完都要伸展一下拳脚)、英雄本色(永远的小马哥)、虾逑传、超人(仅次于阿童木、孙悟空的又一个NB)、西游记、红楼梦……

而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则让我们认识了:费翔(大帅哥啊)、张明敏、齐秦(当时就说要与小贤结婚,多少年了还……,咳)、罗文、小虎队(解散后发现都不怎么样,可当时却迷倒了一大片)、李谷一、董文华(歌坛常青树给远华案毁了)、徐良(还记得他是谁吗?想不起来,那总该记得《血染的风采》吧)、毛宁、马季、赵炎、姜昆、李文华、唐杰忠、侯跃文、石富宽、马兰(现在她老公比她有名)、宋丹丹、黄宏、赵本山……

而由于我对游戏机屏幕的闪烁过敏,基本与它无缘,所以对同龄人痴迷的电子游戏几乎一无所知。另外,虽然是伴随着港台音乐成长起来的(记得很多女同学会把中意的歌词抄录在小本子上),但五音不全的我却始终对唱歌畏惧有加。基本上所有会唱的歌(不超过十首)都只能哼出前两句歌词,好糗!

历数着儿时的点点滴滴,想想现在的人们都活得太累,连得孩子们也一齐受苦:学校参加提高,回家再要家教,社会上这考那考的,没完没了。孩子们没有交际,没有集体生活,也许只有呆在家里打游戏、看电视,还有就是盯着电脑上网络。所以,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决不让他(她)们(如果养得起的话,我希望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大的是姐姐,小的是弟弟----当大哥太累!)受这份罪,至少在小时候。

也许记忆中的家园将不在,也许梦里的追求还遥远,但有这份美好的回忆伴随,我骄傲:我曾快乐过!当然并非沉溺于过去(这让我想起逝去的爷爷,也许这又是另一个人生故事)。当我五十岁、六十岁时,再回首看看今天的我,也许有遗憾、有感慨,但不希望带着深深的悔恨走完余下的人生旅程。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

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顿?。

五十年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

风雨相催,兔走乌飞。

仔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便宜

元宝推荐:铁手,擎箭天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