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从电影《勇敢的心》谈起 -- 燕人
开篇:好莱坞的经典制作
最近在电视上又看了一遍 《勇敢的心》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情节引人,人物形象鲜明,战斗场面的拍摄尤其惊心动魄,真可算做上佳之作。电影的情节叙事,对训练有素的英国历史学家来说可能是一种侮辱。但是它却在世界范围里激起了广泛的对苏格兰历史的兴趣。我也因此阅读了一些相关的著作。由于影片中历史事实方面的错误,在英国,《勇敢的心》被时代报(The Times)评论为十大有严重史实错误的影片之一(most historically inaccurate movies)。但是在美国这样大众文化流行的地方,这部电影获得多部奥斯卡奖项。有英国文人指出,这部影片不仅造成了“反英情绪 (Anglophobia or anti-British sentiment)”, 而且导致了更强烈的苏格兰国家从联合王国分离(Devolution)的倾向。考虑到爱尔兰和北爱的历史和现状,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分离主义运动,以及更广阔的世界范围里,特别是英国政府在印度的统治和压榨,“反英情绪”绝非空穴来风。
电影的叙事主线基本上符合史实:一个苏格兰平民威廉华莱士,不堪英格兰占领军的压迫而揭竿而起。在斯特林桥战役(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中,他率领苏格兰义军赢得了胜利,迫使英格兰势力退出苏格兰。 在福克尔克战役(Battle of Falkirk)中, 由于参战的苏格兰贵族临阵脱逃, 义军被绝对优势的英格兰军摧毁。 他最终被有野心的苏格兰贵族叛卖给英格兰, 在伦敦被残酷地处死。影片中还描写了华莱士和结发妻子以及英格兰太子妃的爱情故事。
在影片中,华莱士被塑造成一个英武善战,性格坚毅的平民。虽然父兄被英格兰占领者杀害,他仍然期望和平的生活和爱情,只是由于妻子被英格兰人杀死而参加了对英格兰占领军的反抗。在斯特林桥战役中他击败了英军后,被授予骑士爵位。后来,虽然义军被打败,他仍然坚持打击那些出卖苏格兰利益的贵族。他如何从开始的个人复仇行为转变为争取苏格兰的自由而战,影片叙述得并不清楚。在被俘后,面对即将到来的残酷死刑,他拒绝用麻醉药来减轻痛苦。他决心作为一个真正的烈士,清醒地面对死亡。在临终前,残酷的刑罚使得所有旁观的人都期望他恳求行刑官开恩,但是他用尽力气,大声喊道:“自由”。这是一个好莱坞所能创造的伟大的平民英雄。
英王爱德华一世是另外一个成功的人物。在影片中他是一个心狠手辣但是智计多端的国王,与他那懦弱无能,只会夸夸其谈的同性恋太子形成对照。他以和谈做掩护,却暗中安排英,法,威尔士和爱尔兰四路人马合击苏格兰军。他把太子的男朋友推下高塔的一幕使得我第一次观看电影的时候大吃一惊。在福克尔克战役的镜头中,他不计英军的伤亡,命令英军弓箭手向混战中的英军和苏格兰军开火。最后,垂死的他也不肯给华莱士一个痛快的斩首。这一切都符合一个铁面无情的君主的性格。
影片中对战斗场面的刻画极其出色,尤其是斯特林桥战役, 被好莱坞誉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战斗场面之一。为了观赏性,影片制作方将历史细节作了改动。历史中的木桥被代之以平原。英格兰军整齐的军容和装备完善的重甲骑兵,与苏格兰军战士参差不一的武器和少量的轻骑兵对比鲜明。威廉华莱士的战前动员与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在阿金考特战役之前的动员同样的鼓舞人心,但是更简短有力。在英格兰军的重甲骑兵冲锋时,为避免他们的秘密武器过早使用而被英军发现,华莱士不断告诫战友“等等,再等等”。镜头在英格兰骑兵和苏格兰军之间切换,逐渐使用特写镜头表现苏格兰战士的面部表情和英军战马的逼近,从而极度渲染了那一刻的紧张场面。直到英军的战马被苏格兰战士的长矛阵刺倒时,观众才能放松下来。
影片对次要人物的刻画也很成功。罗伯特布鲁斯是历史上苏格兰独立战争中的最后胜利者。在影片中他戏份不多,被刻画成一个热血青年贵族,被华莱士的爱国行为鼓舞,却受到他的富于谋略,深谙“曲线救国”方针,罹患麻风病的父亲的控制。影片描写他蒙面参加了福克尔克战役(Battle of Falkirk),却站在英格兰一方。在战斗中,华莱士只身向英王追去,被英王随身的蒙面铁甲骑士击下马来。华莱士趁蒙面骑士不注意,翻身将其击倒,正要痛下杀手时,却恍然发现他竟然是罗伯特布鲁斯。这一段镜头充分揭露了苏格兰贵族的叛卖行为。华莱士被他的父亲出卖给英格兰后,他终于和父亲决裂并举起义旗。
但是这部电影主要的败笔,不论从影片的叙事角度还是从史实出发, 都是关于英格兰太子妃的塑造。尽管太子妃的出演者法国丽人苏菲玛素妆扮美丽,表演动人,该角色也为她争取了非法语地区的观众,我仍然认为这段感情戏不足为取。
出于典型的好莱坞式的英雄美人俗套,影片设计了英格兰太子妃这个角色,还为她和华莱士安排了爱情戏。为了使这段爱情戏更丰满,影片不得不多处改动历史.我很难确认爱情在本片中的分量。电影的英文名字也体现了华莱士作为战士的一面。但是我们的香港影业同胞体现出惊人的理解力,把这部影片翻译做《惊世未了缘》。或许做为同道,他们更理解美国人的原创动机。
影片对这段爱情戏有多层次的铺垫。威廉华莱士为妻报仇的事迹使得她心旌神摇。影片接着暗示太子的同性恋身份,解答了公主受到冷落的原因。她被爱德华一世派往北方和华莱士谈判。威廉华莱士能够运用拉丁语和法国公主的母语,指出君主所应有的慈悲心。她因而被华莱士的气度和魅力感动,最后与华莱士共坠爱河。
在历史上,,英王爱德华一世的儿媳,,法国的伊莎贝拉公主嫁入英格兰王室的时间是1308年。那时她年仅12岁。而威廉华莱士被爱德华一世处死的年代是1305年。因此她的出场是完全违背历史的。有英格兰学者甚至指出,影片中伊莎贝拉被称作威尔士王妃(princess of Wales)也不符合历史,因为伊莎贝拉来到英国就被加冕王后身份。
影片中描写苏格兰军占领了英格兰重镇约克,而历史上华莱士的苏格兰军最南只是威胁达日姆(Durham)而未能攻取。 影片为太子妃省去大约五分之一的路程来与华莱士会面。纵然如此,英格兰的太子妃避开国王和太子以及宫廷随从,只身远行到北方和敌人的首领见面并坠入爱河,这也是完全不符合逻辑的。
按照电影的叙事,太子妃向垂死的爱德华一世请求宽恕华莱士。国王固执己意,于是太子妃耳语国王,她已经怀上了华莱士的血肉。这让已经无法说话的国王从喉咙中发出一阵阵愤怒的咕哝声。这段镜头给观众一种想像中的快感:爱德华虽然杀死了华莱士,但是华莱士的后代将继承王位。实际上,爱德华一世死于1307年,死前还在策划一场对苏格兰的远征。虽然他在苏格兰战争中受伤(被自己的战马所伤),华莱士被杀的时候他远非病重垂死。制作方为了坚持英雄美人的故事逻辑,不仅让伊莎贝拉公主提前出生,而且让爱德华一世缩短阳寿。难怪英国历史学家们要大光其火。
这部影片为制作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奖项。影片中的音乐非常优美,虽然获得提名却名落孙山。有趣的是,本片获得了最佳化妆奖并同时提名最佳服装设计奖。而历史学家却认为影片中苏格兰战士的面妆和装束都是无稽之谈。这不禁提醒我最近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服装设计争议。似乎在我国电视剧生产中,制作方不受干扰的独立性终于可以与美国同行们看齐了。
虽然这部电影在历史真实性方面问题很多,但是大多数电影观众并不是历史专家。实际上关于华莱士的历史记录非常有限,这给艺术工作者留下宽敞的创作空间。电影制作方很清楚他们对历史改动的地方。因此他们故意让影片中一个苏格兰战士对华莱士说道:你没有华莱士那样高(因为很多人通过传说认识华莱士)。本片的导演兼男主角扮演者梅尔吉步森说,我们尽可能贴近史实,但是历史不存在的时候我们就采用传说。如果不考虑太子妃那段情节,他基本上作到了。
这部电影所引起的争议和讨论,以及观众对苏格兰历史的兴趣,都远远超过电影本身的商业价值和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许多对历史改动的地方,都可以在英格兰历史上找到真实的影子。这些将在下文中加以讨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从电影《勇敢的心》谈起
🙂燕兄10年前的帖子,那时俺还没下河 3 普鲁托 字295 2020-06-12 10:37:53
🙂是啊,竟然过去这麽久了 4 燕人 字371 2020-06-12 12:52:23
🙂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 5 素里太守 字509 2020-06-10 02:07:38
🙂在小提琴版本下面评论中看到的 7 燕人 字784 2020-06-12 05:08:16
🙂不止是人性之美 3 方平 字60 2020-06-13 01:22:59
🙂这个情节的对照,《第一武士》也很悲壮 2 高中三年 字723 2020-06-12 11:11:38
🙂这个电影我本科时投影厅里看过,当时还挺喜欢的 1 小泽珍珠 字410 2024-02-27 03: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