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杀戮书.西晋八王之乱 -- 应侯范雎
六、张开的罗网
同样是皇后,当年汉武帝的陈皇后想让皇帝的新宠卫子夫死掉,她就找来一堆木偶,扎上钢针埋进地里,焚香虔诚,每天请女巫作法,祷告老天把卫子夫那个狐狸精给收了。贾皇后可不是那个傻乎乎的陈阿娇,不相信巫蛊之术能把大活人活活整死,她觉得还是红刀白刃比较可靠。
但是贾皇后要诛杀杨骏谈何容易,内有表舅段广为耳目,外有另一个表舅张劭领中护军震慑京城。
贾家男丁不旺,贾充的两个儿子先后早夭,几乎要绝后,最后由武帝作主将贾充的外孙韩谧立为嗣孙,过继入贾府,改名为贾谧。贾充死后,贾家已无人在朝中担任显职,贾皇后的唯一依凭就是丈夫司马衷,但是这个资源是她与杨骏共享的,并且极其不可靠。指望皇帝成为打击杨骏的主力,贸贸然让他下一份诏书使杨骏归政,那是自寻死路。
贾皇后只有偷偷地联络外援,自古中宫干政,肯定不缺少阉人做为连接内外的眼线。有个叫董猛的大黄门,早在司马衷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担任东宫寺人监,管理东宫的大小黄门。贾皇后是当年东宫实际的主子,这个董猛即是贾皇后的心腹,董猛后来被贾皇后带进宫,继续充当贾皇后的手眼。
通过董猛这条线,贾皇后的触手在杨骏视线不到的地方偷偷地伸展,她的策略是从殿中禁军内部开始慢慢拉拢,先抓兵权。贾皇后刚抛出饵,就游来两条鱼,他们是殿中中郎孟观、李肇。
史书说孟观与李肇之所以投向贾皇后,是因为“素不为骏所礼”(杨骏对他俩的礼数不怎么周道。)这是一个细琢之下就会觉得搞笑的理由。在政治上什么叫做无礼?当年刘邦当着黥布的面洗脚算不算无礼?可是一回头赐了华屋美宅、美女侍妾,出门用与汉王一样的排场,黥布马上喜笑颜开,一点都不在乎有礼无礼了。
所谓无礼,不过是杨骏给的利益没有达到两位的预期罢了,或者说,杨骏给的利益比不上贾皇后给的多罢了。说杨骏不重视孟观与李肇,这是肯定的,原因无它,像这样的小角色太多,杨骏大人记不过来。
殿中中郎是禁军底层将领,微不起眼的八品官,晋朝的禁军与两汉一样,都是挑选良家子弟充当,到京师轮值宿卫。西汉的兵源主要是陇上,晋朝则主要是燕、赵地区,比如孟观就出身于渤海东光的普通家庭。在晋朝,世家子弟靠门阀出身就能享受高官厚禄,坐地就是二千石,起家就是将军;这些禁军士兵没有那么好的福气,他们流血的仕族是靠自已一刀一枪拼出来的,都有真材实干。但是就如左思所叹息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他们再有才华也不会入权贵的法眼,他们只能担任低等的官职、军职,他们永远都被那些世家出身的纨绔子弟领导。
殿中中郎掌管殿中武贲数百人,殿中中郎之上有殿中将军,殿中将军之上有左、右卫将军,左、右卫将军之上有北军中候。连北军中候路遇杨骏都得下马避让,行礼恭让杨骏先行通过,所以孟观、李肇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人物,杨骏忽视他俩也是情理之中。
这也从侧面再次说明杨骏的无能,连权臣都做得不够用心,当年霍光在记人方面可是下过一番苦功的,据说他对在宫中任职的每一个人的名字、官衔、贯籍,都了如指掌。殿中中郎官职虽低,但职权范围可是帝国的心脏部位,怎么可以等闲视之?孟观、李肇虽然是条小鱼,却是长牙齿的食人鱼。在此后一次又一次血清宫庭的惨剧中,充当急先锋的都是像孟观这样的殿中禁军将领。
贾皇后渗透到殿中禁军内部,逐渐拉拢了与孟观等一大批禁军中下层将领。但即便如此,她的力量还是不足于与杨骏放手一搏,准确地来说,这点力量还不够杨骏塞牙缝的。
贾皇后当然知道这一点,她必须继续寻找外援,于是她又把目光转向了晋朝最庞大的力量,那个至今缄默不语庞然大物,宗室司马家。
宗室一直憋着一口气,这口气是从咸宁年间被驱逐出洛阳开始一路积攒下来的,之所以隐忍着,只有因为没有领袖。汝南王作为宣帝的儿子,宗室嫡系中硕果仅存的长辈之一,原本众望所归,但他却令人失望地不战而逃,威望扫地。
在这个时候,楚王司马玮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与年老气衰的汝南王迥然不同,二十一岁的楚王有将帅之才,性格勇猛果断,武帝对这个儿子寄以厚望,将南方半壁江山的安危托付给他。楚王因此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威权不在汝南王之下。
汝南王已经倒下,楚王于是成为宗室新的希望,这种人心所向早在永熙元年五月,武帝下葬的时候就已经展露得很清晰。
永熙元年五月辛未,武帝下葬峻阳陵。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小郡王、县王,还有大大小小的公爵、侯爵,纷纷赴洛阳奔丧。楚王远在襄阳,来得较晚,但当他抵达洛阳的时候,那些诸侯,还有许多朝臣都赶到东门外去迎接,当时洛阳城万人空巷,无数百姓也跟着涌到东门去瞻仰少年王爷的风采。
当时楚王行为十分低调,看来在荆州两年已有所历练,他没有东门外逗留,径直去了峻阳陵。在陵前楚王与他的同母弟弟长沙王司马乂单独会面,聊了许久,谈话内容不得而知。会晤结束后楚王履行完相关礼节,就勿勿返回襄阳去了。
楚王的惊人号召力引起了贾皇后的注意,也了杨骏的注意。楚王因此成为贾皇后重点拉拢的外援,也成为杨骏首选的防范对象。
永熙元年(公元290年)磕磕碰碰地过去了,第二年,永平元年(公元291年)正月乙酉,杨骏让惠帝下了一道简直遗笑后人的诏书,诏书说:禁止宗室子弟与群官去拜谒皇陵。
皇帝竟然禁止同族亲友拜祭先帝祖宗,这事未免太荒谬了,杨骏却一本正经地告诉同僚:不要大惊小怪,不谒陵是司马家的祖训。
于是有好事者去查阅朝廷典章,结果发现还真有这么一条祖训,留这个祖训的还是司马家最权威的祖宗:宣帝司马懿。
众所周知,司马家的政权是骗来的。当年司马懿通过装病卖傻,麻痹了政敌曹爽,然后趁曹爽兄弟陪同齐王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拜祭魏明帝的时候,成功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事后司马懿总结经验教训,生怕别人偷学他的绝招,于是在临死的时候嘱咐儿子,千万不可谒陵,要时时刻刻提防别人背后捅刀子。司马师、司马昭果然遵循老父遗志,一次都没去司马懿陵前拜祭。
到了武帝统一天下,江山巩固,已经没有人能够威胁司马氏的统治,于是武帝两次大张旗鼓的拜祭了父亲文帝司马昭的崇阳陵、伯父景帝司马师的峻平陵。武帝是知道有那么一条祖训的,大概是怕爷爷跳出来骂他,他也没敢去拜祭宣帝司马懿的高原陵。
但是司马家标榜以“孝”治天下,却连祖坟都不去拜祭,这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司马懿的那条祖训只适用于江山未稳的非常时期,既然武帝已经破了例,这条祖训就该自动作废。如今又被杨骏捡起来,只能说明杨骏心虚。因为不提这条祖训,惠帝就不得不去谒陵,杨骏怕有人趁机端他老窝;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杨骏怕那些诸侯王以谒陵为借口,到洛阳汇合图谋不轨。
杨骏虽然接管了洛阳军事,增强了少许安全感。但是洛阳禁军号称天下最精锐,却存在着数量上的劣势,想凭此来号令天下明显力不从心。
武帝遗志中追求的那种实力均衡的格局,中央部分虽然崩坏,但是各藩镇的格局依旧保持原样,关中的秦王司马柬、邺城的赵王司马伦、许昌的汝南王司马亮、襄阳的楚王司马玮、寿春的淮南王司马允,几十万雄兵包围着洛阳,虎视眈眈,这让杨骏夜不能寐。
诸藩镇之中,秦王司马柬是杨骏的外孙,性格“仁讷”,诸镇之中他与杨氏的关系最为亲密,所以关中地区是杨骏最放心的;
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一个是手下败将,另一个素来不肖,这两个锐气全无的老人也可以先搁在一边;
令杨骏感到紧张的是年轻气盛的楚王司马玮与淮南王司马允,特别是楚王司马玮,在杨骏眼里简直就是“心腹大患”的代名词。
就当杨骏绞尽脑汁,谋算着怎样才能收服司马玮的时候,楚王突然从荆州上书,主动要求到入朝为官。这把杨骏乐坏了,心想荆州山高路远兵精将广我还真拿你没办法,你想自投罗网岂不正中我下怀?
杨骏丝毫没察觉有一张罗网已经慢慢张开。
铺设这一张罗网的人是贾皇后。
贾皇后一面加剧往禁军内部渗透,一面在宗室里寻找树立旗帜的人。贾皇后很明白,要打倒外戚杨骏只能借助宗室的力量,而洛阳的宗室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于是她派遣李肇去联络真正有实力的人。
李肇第一站去了许昌,找汝南王司马亮痛陈晋室危亡,说杨骏这人可能想当王莽,你是宗室元老你不能不管。此时汝南王的表现一点都不像有担当的长辈,绝对辜负武帝的期望,他对着李肇打哈哈,说什么:“骏之凶暴,死亡无日,不足忧也。”
李肇一听这论调就知道找错了人,他扭头就去了襄阳。在襄阳见到楚王司马玮,两人一拍即合。
随后李肇离开襄阳,又赶往寿春去联络淮南王司马允。楚王则恭敬谦逊地上书,陈述了对洛阳、对母亲审氏以及皇帝哥哥的思念,希望回洛阳做京官。
杨骏以为这只老虎要拔掉尖牙利齿,自已跳到牢笼里来。他很高兴,欣然让惠帝准奏,这老头昏昏然不知死期将至,楚王可是带着刀上路的。
于是在永平元年(公元291年,辛亥年)二月癸酉,二十一岁的楚王司马玮与十八岁的淮南王司马允抵达洛阳。
晋朝两个最年轻却最有权势的王爷同时进朝,当然不是巧合,李肇这趟路跑得真够辛苦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杀戮书.西晋八王之乱 81 应侯范雎 字1954 2010-09-01 13:19:27
🙂【原创】第二章、杨骏(7) 31 应侯范雎 字7519 2010-09-13 05:43:59
🙂民谣这出很眼熟。 sasakio 字90 2010-09-14 06:20:49
🙂【原创】第二章、杨骏(6)
🙂呵呵,我跑到天涯把剩下的也看了 萧狼 字50 2010-09-12 08:02:24
🙂我也慕名去先睹为快了。其中对名士风流的揭露尤其好。 九三年 字77 2010-09-14 03:18:50
🙂恐怕是郝连中了某种其它毒 萧狼 字23 2010-09-14 20:36:29
🙂-- 系统屏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