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击溃战与歼灭战:质疑侵华日军高将领的军事指挥素养 -- 2313234454dfsd

共:💬237 🌺1611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军事战略总是和军事装备相关联的

同样,大范围的围歼也和配属的装备以及由此而发展的战略战术是分不开的。

一战和二战之间的二十余年里,德军仔细审视、研究了坦克这种曾给他们造成巨大创伤的新型怪物,并根据其特点和自身条件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轻型、高机动)和相应的战术(集中使用、纵深突破等等),同时,为了配合坦克作战,还发展了一大批配套车辆(如步兵装甲输送车、装甲指挥车、装甲自行火炮等等,当然是逐步完善的),完善了机动作战的整个体系;当然,纯粹的步兵仍然占德军的绝大部分,但得益于正确使用的这不多的装甲机动突击力量,使得德军在在二战初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围歼战的胜利,要不是统帅部的优柔寡断或者说是小希的网开一面,基辅的悲剧恐怕将在敦刻尔克提前上演。

二战中后期,美苏的围歼战也都大同小异,两翼的装甲力量机动突击形成合围,聚而歼之。

TG的合围有点另类,秉承了毛泽东“伤其十指不如短期抑制”指导思想,往往以有力一部进行穿插,强行隔断被围部队与其后方的联系,然后不顾自身损失的吃掉;但往往需要对手配合,对手溜得快或过于狡猾也就不太围得住(象二次战役中的美陆军二师,尽管三所里、龙源里都堵上了,还是被其跑掉大半),对手多于强大,也自然围不住(美陆战一师在整个远东海、空军飞机支援下也是大部分跑掉了)。

至于日军,从物质和意识这两方面恐怕都缺乏围歼战的条件。

从物质方面来说,日军继承了英国人在一战中对坦克的使用经验,往往将坦克分散配属给步兵,协助步兵冲击和攻坚,而不是像徳苏那样捏成拳头;而且机动车辆较少(比华军自然是多一些且运用得更有效率),无法编入作战部队,部队的给养都只能用马匹之类的运输,这点,从日军师团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来——四单位挽马师团、驮马师团——汽车队只能在局部有需要时临时配属用于运兵。

  (1)四单位挽马师人员装备情况:

  师司令部:人员330,马:165,各种枪95,非机动车63。

  旅司令部:人员75, 马20,各种枪36,非机动车4。

  步兵团:人员3747,马526,各种枪2590,各种炮14,掷弹筒76,非机动车256。

  步兵营:人员1091,马118。

  步兵连:人员194,各种枪174,掷弹筒6。

  野战炮兵团:人员2894,马2269,各种炮48,各种枪541。

  野战炮兵营:人员634,马499,野炮12。

  野战炮兵连:人员128,马184,野炮4。

  骑兵团:人员452,马429,各种枪320。

  骑兵连:人员144,马134。

  工兵团:人员672,马99。

  工兵连:人员286,马19。

  师通信连:人员255,马47。

  辎重团:人员3461,马2612。

  辎重连:人员562,马376。

  师卫生队:人员1101,马128。

  兵器勤务队:人员121。

  野战医院:人员240。

  总计:每师约25000人,每旅约7800人。

  (2)常设四单位制驮马师人员装备情况:

  师司令部:人员391,马239。

  旅司令部:人员80,马25。

  步兵团:人员3818,马约720。

  步兵营:人员1150,马180。

  步兵连:人员194。

  骑兵团:人员508,马约321。

  炮兵团:人员3699,马3600,炮48。

  山炮营:人员999,马720,炮12。

  山炮连:人员195,马138,炮4。

  工兵团:人员719,马150。

  工兵连:人员约300。

  辎重团:人员4890,马4260,辎重驮马具3882。

  辎重连:人员684,马598。

  师属通信连:人员289,马84。

  师卫生队:人员1328,马163。

  兵器勤务队:人员121。

  野战医院:人员300左右

  总计:每师28500人,每旅约7900人。

另外,在萨苏的BLOG——“从日方史料看平型关之战的日军”中有关日军汽车运输的描述中也能看出点端倪:

不过,日本也不是富有的国家,象第五师团这样的部队,也无法实现完全的机械化,只能称为半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含义,就是部队本身还是传统的步兵,但机动作战时,由专门的汽车部队进行运输,实现快速行进的目的。“新庄自动车队”,就是为平型关日军提供这种机动能力的部队。事实上,在平型关作战的日军主力三个大队(第十一联队尾家大队,第二十一联队平岩大队和第四十二联队折田大队),正是新庄部队从灵丘,于22日送到平型关前线的。实际上,新庄部队在现代军事角度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应该是 – 摩托化部队。

这已经是日军的拳头部队了,尚不过如此,其他一般点的师团也就只能和华军一样“用两条腿走路”,机动能力相比华军好不到哪里去;由于主观上畏敌而不想赶路或因为吃不饱饭而走不动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老马认为楼主说的

日本当时具备比中国强大的机动能力,陆军可以基本实现摩托化行军,甚至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空降作战。

和现实还是有一定距离。

运输工具都如此缺乏,其他用于高速突击的配套器材和装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日军进行大范围合围作战在物质基础上显得有点不足。

本来,有什么家伙打什么仗,TG的物质条件远远比不上日军,但一有机会,也会像模像样的围上一把。幸运的是,日军一贯的作战思维似乎是战而胜之,而不是围而歼之。

自从日俄战争之后,乃木希典就被捧上了“军神”的位置,其所采用的“白兵突击”、连续冲锋等实质上的人海战术则被奉为日军进攻战斗的“金科玉律”,辅之以洗脑式的精神教育和(普通士兵)堪比狙击手的射击技术,使得日军在亚洲横行一时。“武士道”精神也要求日军官兵“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正面粉碎敌人,而不是投机取巧(显得有点贪生怕死),至于TG那种“偷鸡摸狗”的战法就更为日军所不屑,这就限制了日军在战略战术中“奇思巧技”的发挥。日军作战呆板,屡见被人呼为“猪头”也许就是这么来的吧,呵呵。

华军的一次又一次溃败,更增加了其骄横的程度,让日军从上到下都更加坚定的认为其正面打击战略战术的正确,调整的念头都没有了。

再者,日军一向奉行精兵政策,惯于以少打多,如果要进行合围作战,其兵力不足也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其实,也不能说日军不会包围,还是打了不少巧仗的,尤其是小单位作战时,正面硬撼不动即出奇兵侧击之(遗憾的是,国军作战就远没有这么灵活),淞沪后期就是这种战术的放大版。但是这些都属于临机应变之作,或者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有先见之明断敌退路聚而围歼之,看不出在战略上的英明之所在。

至于日军的大型合围,也不能说一次也没有,印象中有两次:武汉会战和中条山。其实,武汉时的106师团就是干这个活的,准备包抄撤退中的国军后路,但被薛岳发觉了,结果被一顿胖揍,半死不活的被抬了回去。中条山,国军反应太慢,又没有TG钻山沟的本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按理说,华北平原更适合于快速机动和大兵团合围,但为什么在徐州放走了李宗仁,在大别山、中条山这种不适合机动的地方想起抄敌后路包饺子呢?以老马愚思,还是日军的机动能力和机动突击力量不足所致;在平原,大家都是两条腿,国军闻风四散而奔,大炮辎重都不要了,小鬼子还真就未必追的上(常公这运输大队长真不是白当的,见谁送谁。);而山区就不一样了,就那么几条路,国军又不会TG披荆斩棘这一招,只能沿公路机动,几条有限的出口一堵就成瓮中之鳖,中条山就是例子。

说到底,大规模的合围,除了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外,是需要相应的兵力和兵器装备做基础的,小鬼子两者都不具备,自然难有相应的表现,更何况,以老马观之,小鬼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能产生这种“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的程度。

罗里罗嗦的废话了许多,自己都快不知所云了,河友拍砖轻点,禁不住。投草嘛——明天赶紧去养牛场看看,如果有草的话,就牵一头回来养着,挤奶喝。——老马不是喜羊羊,不吃草,但可以用来养牛喝奶。。。。。

关键词(Tags): #军事#抗日#机动突击#围歼战通宝推:terron,当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