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一 -- 冰排冻骨
我原来在船厂的时候,每逢开会的时候负责任的领导总是要提到转模转模,所谓转模就是转变成现代化模式,所谓现代化模式其实就是日本模式
离开船厂多年,现在查阅资料来看,中国造船厂转模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就像生产汽车模块,每一个模块经过多次研发才能最后成形,这是一个拾遗补缺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
●“‘转模’实际上是中间产品成品化,《指导意见》就是要告诉企业怎么做。”
●“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将是我们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夺主动权的重要筹码。”
“化整为零”初显魅力
当政府报告一次次勾勒造船强国的宏伟蓝图时,中国造船业心潮澎湃,“十五”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5年造船产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比2000年增长两倍以上,特别是“十五”后期造船产量基本上是两年翻一番,占世界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5.4%提高到了2005年的17%,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年底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均已全面超过欧洲造船国家的总和,与日本、韩国的差距大幅缩小。
“转模魅力”正在两大造船集团熠熠生辉,
张相木欣慰地说,中国造船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转模历程。那时,中国造船人惊讶地发现,日、韩等先进造船国家的造船周期短得令人不可思议,他们像搭积木一样造船,居然可以把分开建造的每一个分段结合得天衣无缝。这种造船方法,周期短,效率高。一时间,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广州造船厂等大型企业纷纷开始效仿。
然而,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种船型的分段技术,往往需要多次反复磨合,“就像生产汽车模块,每一个模块经过多次研发才能最后成形,这是一个拾遗补缺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张相木认为,“十五”期间,是中国造船业收获颇丰的五年,当大笔外轮订单纷纷瞄准中国市场时,为中国造船的转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一批骨干船厂批量建造能力大幅提升,骨干企业的特色产品亮点频出,开始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现代造船模式”,经济运行水平明显改善。
张相木表示,在船型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是推动“十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外高桥造船公司建造第一艘17万吨级散货船时,船坞和码头周期分别是369天和109天,现在实现了双“60天”,达到了日本同型船厂的目前水平;大连船舶重工建造4250TEU集装箱船,从首制船起就创造了平均22天交一艘船的佳绩;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第一艘5688TEU集装箱船的总建造周期为497天,现在仅为171天。2005年,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和大连船舶重工的造船产量双双超过200万载重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已三年超过100万吨,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现在,我国已经能够建造除豪华游船外几乎所有世界上的先进船舶,自主设计建造的主流船舶(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转模让造船人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2005年船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2点,比2000年提高了56个点,实现利润24亿元,对全行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59%。
现在,不论是老船厂还是新船企,对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不懈追求,已成为造船企业的一致行动和自觉行为。中国造船转模正是在与旧习惯、旧方法、旧思维的较量中渐占上风,并逐渐成为造船人的共识。
当然,值得学习日本制造模式的绝不仅仅是造船这一个行业,造船业不过是学习得比较成功的行业之一罢了,中国造船业的成功实际上是中国行业领导及早的抓住了方向,在就是年代就提出了学习日本--即转模的口号,而中国汽车行业呢,机床行业呢等等等
当然,可以说得更大的是日本的整个经济模式---政府作用和市场的高效结合方式,这个也非常值得现在依然在摸索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政府学习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一 333 冰排冻骨 字4373 2010-05-06 11:56:51
🙂一个空白---零部件贸易和生产设备贸易排骨没有谈到吧 3 思想的行者 字746 2010-10-07 09:00:26
🙂中日经济关系现在还不是日地关系,比较象地月关系,也许比喻 2 唐鸢 字556 2010-10-03 05:17:43
🙂精益制造模式---日本最重要的出口项目之一(从造船业来看
🙂毒饺子事件中国政府处理的非常恶劣 13 不打不相识 字744 2010-09-27 12:37:19
🙂中国政府在这件问题的处理上非常正确。 5 冰山雪莲 字374 2010-10-01 19:41:08
🙂貌似理性,实为汉奸 fullerene 字40 2010-10-01 03:46:15
😏拜托先想想吧 8 不打不相识 字677 2010-10-01 04: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