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言以蔽之12·政改】 -- 陈郢客
《红旗》杂志1958年第5期 第一页起 作者:陶铸 1958年7月15日
摘抄部分:
有人认为,粮食增产不可能快,充其量每年只能增产百分之十,要更多地增产,比如每年增产百分之二十,是不可能的。他们认为:粮食的增产,主要是受着天时地利的自然条件的限制,这种限制是人们今天还无法改变的。为了证实这个见解的“正确性”,他们举例说,广东解放以来,特别是土地改革完成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间,费了那样大力量,粮食增产每年平均不过百分之六,大丰收的一九五六年,增产也不过百分之十。
今年是党第八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一年,在这一年,广东早造粮食增产四十五亿斤,加上春收粮食增产二十亿斤,一共就有六十五亿斤,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部增产的数目还多十亿斤。
曾何几时,在过去早稻产量总是不能突破三百斤,并被认为是最落后的许多地区,今年不是一下就超过四百斤吗?早稻产量超过一千斤的,也是成千上万亩了。从种种迹象看来,只要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广东全省实现亩产粮食一千斤的指标,是完全有把握的。现在是要力争实现亩产粮食一千二百斤。
我以为广东粮食增产的目标,如果今年能够达到一千二百斤,那么,只要是需要的话,到一九六二年就可以达到亩产粮食三千斤或者更多一点。……一向被认为是低产作物的小麦,今年尚且能出现亩产七千多斤的记录,那末,高产作物的水稻,在广东一年可以种三造,达到亩产一万斤也应当是可能的。……比如广东今年早稻在初步搞好水、土、肥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实行了密植,已有亩产二千多斤的。今年晚稻一定会有更好的产量出现。今后只要再进一步贯彻以密植为中心的多项技术改革,如合理排灌、合理施肥、深翻深耕、选用良种、培育壮秧、早播早插,并实行最严格的田间管理,保证早稻每亩生产六十万穗以上,晚稻八十万穗以上,全年水稻亩产量即可提高到七千到八千斤,加上各种粮食作物,全年即可达到一万。
广东潮汕地区的许多地方,每人平均只有六至七分耕地,日子也过得并不坏。如果人们充分掌握农作物生产的规律,实现亩产粮食一万斤,每人平均只要一至二分耕地也就可以生活得好。
————————————————————
注:文中出现的“亩产七千斤”是1958年夏季某些省市创造出来的豪举,比起广东1957年的超速增产,创意时间落后——于是乎才在产量上大大加码的。
时间可见:人民日报“亩产万斤”报道汇编(上)
陶铸这篇文章劈头针对一些人的质疑,又反过来拿跟风后的亩产7千斤证明广东的产量非常真实合理;又继续加码,既然是三季,水稻“万斤”也应可行!
似乎这是一出循环论证重重加码的故事。1957年广东密植创意如此有效,1958年各地仿效泛滥。
1955年 四十七岁
1月8日 任广东省省长。
1月27日 当选为政协广东省第一届委员会主席。
7月1日 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1957年 四十九岁
2月 先后作关于思想工作问题的报告和力争农业大丰收的报告。
7月22日 向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写信辞去省长职务。大会接受陶铸请求,选举陈郁为省长。
12月27日 陶铸与陈郁、赵紫阳等率领下乡工作团分三路到全省农村、山区和沿海地区检查指导工作。
1958年 五十岁
2月14日 陶铸、陈郁、赵紫阳等领导人到中共广东省委干部试验农场检查工作。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潮汕地区亩产千斤是有的 6 青争水深流 字512 2010-10-28 11:48:05
🙂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 朱洪文 字92 2010-10-30 04:30:20
🙂他说的是早稻 1 fighterbruno 字28 2010-10-28 17:41:08
🙂【整理】《驳“粮食增产有限论”》
🙂曾几何时,亩产千斤为奋斗目标 8 松河 字776 2010-10-28 18:27:36
🙂怀疑这里说的亩是“大亩(1000平方米) 12 王树 字1565 2010-10-29 10:33:54
🙂对,国内的农田面积单位、数据,一堆乱! 5 老老狐狸 字98 2010-10-31 08:17:06
🙂的确如此,没有机井的山坡地等差地,其实仍然是靠天吃饭!别 5 还好下雪了 字192 2010-10-30 0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