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报告,我要说张爱玲的坏话 -- 玉垒关2

共:💬374 🌺3054 🌵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想这么热闹

首先我并没有不承认张在文学创作上的局限性,我也引了之后说了。

其次我也没有如何褒扬她的才华,而忽略她其他,我只不过是觉得有人骂过头了而已。具体别人哪些骂过头了,我在下面也写过了,就不赘述了。

如果您这么看,那您自可以这么扬旗立论,可惜的是,我觉得我跟你在这个问题上没争的必要,因为我的立场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的~~~:P

最后我对于这种学院派的文章,虽然有的时候觉得还蛮不错,但是觉得未免太严肃了~~~我不是专业做文学的。您自可以不这么剑拔弩张,我觉得脱离了这种先入为主的立论,自己立足于作品来分析更好。

张的整个创作生涯也是有很多波折的。前期的,在《金锁记》那几年的黄金时期是有点汪洋恣肆的意思,本来就觉得自己“出名够早”,就有点张扬,写东西想象力不错,虽然有些东西比较主观,以至于不够真挚,但是整体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或许说,比较有文学上的自信吧。后来跟胡兰成分了之后,更多的没有看,很多年前看了《小艾》,后来就看了她《赤地之恋》和《秧歌》的某些片段,还有《小团圆》,感觉想象力也好,还是对客观事物的感觉也好,都有很大下降。《色戒》写的还好,文字极有力,这也许是被李安看中的原因吧,可惜又是个令人争议的故事。总之,用胡兰成的话来总结张,说她自此萎谢了,也比较确切。

我们最好也像对待其他品类的文学例如“革命文学”一样,破除对它们的笼统的盲目的执迷,开展对它们的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所以我也期待你“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啊。在此我就先说点我的看法抛砖引玉吧。

张前期还是有点生活的底子的,后期就有点吃老本。一直到去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写自己的过去,和过去那点生活底子。据说张最后的作品《小团圆》和另外两个,都是自己的生活史,大体就是她在少年香港和上海生活的事情。稍微有点讶异,因为她建国后从上海走之后去香港,然后在香港及美国生活多年,居然对她的创作没有什么大的推动,甚至要写自己不了解的那些生活,像《赤地之恋》那些,这不能说不是个人在创作上的悲剧。

中国的农民的心理和上海的市民差别还是很大很大的,张在出去前对一些事物把握尚未准确,就下笔于此素材,诚为不明智。但是要是说她果然就是为了美元,倒也就未必完全如此。刚出去的时候积蓄还是应该多少有点的,不至于手头就那么紧。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很可能跟走前在上海的经历有关,觉得时代在变局中,自己以为自己感知到一些东西,但是不曾想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错的~~~~后期跟赖雅在一起由于经济窘迫,到香港再度写剧本,那个时候才真的是山穷水尽需要用钱不得不为之了。

张的自闭症和抑郁,还有她文学思想上的局限性,我觉得是她创作和做人上的致命伤。张算是个有天才的人,可惜是浪费了。

所以后期的《红楼梦魇》还算是写的不错的,作为一个红学爱好者,在没什么参考文献和参比的情况下,将作者创作的历程剖析的这么清楚,只怕是中文专业的博士也没有几个人可以写出来啊。虽然我当着您这个专业人士的面这么夸好像是有点——班门弄斧。

我并没有对张的作品“执迷”,相反,我倒是反对对张的作品过分执迷。我不止一处的说小团圆在文学上是不够好的。不知道您为什么要这么树个靶子来自己打。

通宝推:redbu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