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M2与通胀 -- MRandson

共:💬103 🌺433 🌵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正常情况下,贷款是要偿还的

一个经济行为,比如说投资建厂,申请项目贷款。或者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流贷。那么在贷款下柜的时候,贷款企业在银行的账户上就增加了一笔对应的存款。从总量上来看,M2要增加对应的数字。企业在贷款期间,陆续使用这笔存款。这时,会出现GDP增长的现象,同时这笔存款从该企业名下转移到其他企业名下,然后其他存款转移回来。当贷款到其以后,创造价值的过程完成,这笔贷款要偿还银行,于是M2要减少相应的数字。所以,正常情况下,对应的贷款的存款不会出现累积现象。

如果这笔贷款还不回来。那么会怎么样呢?可能性之一,是银行从第二环款来源获得补偿,比如拍卖企业的抵押物。其他企业或者个人购买企业的抵押物,他们的存款减少对应的数值。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基本都享受这种待遇。

可能性之二,是第二环款来源无法覆盖损失,于是银行承担损失,甚至破产倒闭。这样的情况下,贷款无法收回,原有储户的存款便不存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要承担倒闭的风险。美国这几年倒了多少家银行。当然,大银行不倒闭这个问题另说。

无论出现上面的哪种情况,M2都是要减少相应的数字,所以,对应贷款的存款不会累积。所以,在银行正常的贷款经营过程中,货币无法长期稳定增加。随着经营活动增加而增加,随着经营活动的减少而减少。存款不是简单的存量,不是那么好累加的。

只要是M2和GDP相比,就不成问题。可以用M2/年GDP,也可以用M2/月(甚至日)GDP,只要你能统计出来就可以。这个比率选择的时间太短了不好,因为经营活动有季节性。太长了也不好,因为经济增长变化有经济周期。选择年比较恰当,而且使用数据也方便。只要两个数据选择的时间跨度是同一的标准,就可以使用。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很多。

那条新闻出现的问题是用两者相减,这个就不合适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M2/GDP比率超高,而且不断上升的问题,许多人都注意到了。易纲还写过论文,认为这是从计划到市场大量经济行为需要货币化的必然结果。到现在为止,这也是一种比较官方的解释。

现在回到刚才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获得贷款都能创造GDP,也不是所有的企业在完成生产经营活动以后,都能出现M2减少的现象。

比如,明明知道企业获得贷款并不是用于有效的经营,而强行给予企业贷款。那么就不存在创造GDP的过程。只有贷款增加,而GDP不变。

如果明明知道企业还不上贷款,还继续给企业更多的贷款,使企业贷款到期以后能不断滚动,来借新还旧。这时,M2就不会减少相应的数字。

或者,明明知道企业的第二还款来源是虚的,根本不可能覆盖风险,却照样给企业贷款。那么真还不上的时候,怎么办?

企业已经破产重组,银行也不能倒闭,这时怎么办呢?

这样种情况下,创造GDP的过程已经结束,但是对应的M2却无法减少。

什么样的企业能获得这样的待遇?银行为什么能给企业这样的待遇?借钱不还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能人人有份?

所以说,易纲的解释是官方的解释,但是事情显然不那么简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