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六扇门那些事儿第四部 67 闯国门 -- 史老柒
在新浪看到的
1958年夏天,七月流火,大跃进的年代,全国人民公社成立的前夕。1958年8月4日,时任河北省副省长,主管河北省司法、公安、劳改领域的张明河,跟当时的省委书记谢学恭一起,在保定火车站,恭迎毛泽东专车的到来。徐水这个农业典型是毛泽东井冈山时期的两位老战友谭震林、陈正人发现的,毛泽东当即作了批示:“此件连同谭震林的报告付讨论。徐水县的经验普遍推广。”那一次,毛泽东计划要考察徐水的农业,看看那里的大跃进形势。
当时以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和书记处书记张承先为首的河北省委、河北省政府,有省委书记、副书记、省长、常务副省长、副省长,以及省委常委在内的省一级领导干部二十几人,张明河排名并不靠前,也不是分管农业的常务副省长,为什么单单要他跟随谢学恭去车站迎接?
这就要追寻到建国初期、1949年解放军北平纠察总队的那一段老因缘。那一段时间,张明河直接为中央顺利扎根中南海,平安建都北京,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毛泽东喜欢用“老人”,特别是知根底、信得过的老人。张明河的作用,与其说是“陪同”,不如说是“保驾”,继续履行他解放初期北平纠察总队时期的那个职能。就这样,张明河在诸多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干部中,首当其冲,受到毛泽东的注目和重视。那时,没有人怀疑张明河的面前铺着一条前程辉煌的金光大道。
再说1958年8月初的保定火车站。毛泽东的专车进站,四下清场,张明河紧跟谢学恭,快步迎上。火车门开了,毛泽东走下车厢,向在场恭候的熟人寒暄。这时候,张明河做了一个多余的动作,他将自己的右手,伸向身后。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个标准的掏枪动作。
此时,一直面对着毛泽东的张明河突然看见,面前的毛泽东神色大变,是恐惧、是惊诧、还是彷徨……。等到张明河的右手再回到身前的时候,手里多了一枚折扇,原来他满头大汗,取插在后腰的扇子去了。此时,张明河又观察到,毛泽东的神情又趋于平和,恢复了自然。
这段不经意又暗起波澜的小插曲,张明河在1958年的三十年后,亲自讲给了舒云听。
中国的古人,自古就知道有“避嫌”一说。所以产生了“瓜田不纳履,李树不正冠”的古语,就是为了防止使人误解。在君王面前尤其是这样。张明河酿成此错,却浑然不觉。但对毛泽东来说,有这一次惊吓,已经足够了。他的记性极好,他以后不会再用张明河来保驾了。被惊吓这一次,你当闹着玩的?要是万一掏出的真是枪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呵呵,你这臭小子:)不过确实是我语言逻辑性不强,害臊中… 气吞万里如虎 字18 2011-02-12 21:34:25
🙂我肯定一起回去啊。 史老柒 字0 2011-02-12 05:46:32
🙂你太有才了 SleepingBeauty 字0 2011-02-11 02:16:07
🙂也说个段子
🙂这原作者是在胡扯 建丰 字0 2011-02-11 03:58:46
🙂土不土两说。你这帖是在打脸。 6 隔路山贼 字393 2011-02-10 19:23:14
🙂我是回楼下az09的,怎么跑这来了? 隔路山贼 字0 2011-02-10 19:25:02
🙂那时的人真的可能很土的。 11 az09 字1289 2011-02-10 19: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