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再谈利比亚禁飞区 -- 晨枫

共:💬119 🌺529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陶短房这篇写得很到位。

刚刚在和班加西方面的拉锯战中元气大伤的卡扎菲,如今面临的对手装备更好,战术境界更高,且是多国联手“群殴”。可以说,纯军事考量,如果联军全力以赴,卡扎菲很难支撑太久。

  问题是联军未必在一开始就使出全力。自开战至今,美国虽然实际贡献了对卡扎菲打击的主力,却谨慎地躲在法国身后;英国驻法国大使在盛赞“英法团结合作亲密无间”后刻意强调,这“不是一场战争”,而是“盟国、安理会各成员国和阿盟各成员国为确保安理会1973号决议贯彻实施而进行的必要军事行动”;就连最积极的萨科奇也在开战前的最后一次演讲中,不忘加上“外交解决之门依然敞开”的话。

  不论联军、邻国还是班加西的反对派,都不愿外国军事干预走得太深、太远,以免重蹈伊拉克、阿富汗的覆辙,很显然,联军轰炸,反政府军地面攻击,才是他们构想的理想模式。

  问题是此前的战事表明,反政府军的孱弱和卡扎菲军可谓半斤八两,能否在地面上“自行了断”尚存疑问;这个委员会流品复杂,主席、武装力量总长和外交负责人都是卡扎菲的旧人,名声也不佳,欧美各国对他们也是将信将疑,不敢给予过多的军事扶植。一旦反政府军久战不下,联军也许会不得已直接出手。

  种种迹象看,卡扎菲时代的结束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从此前的局势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卡扎菲的核心部落,尤其东部几个部落的忠诚度和凝聚力较强,而东南部费赞地区的部落则一直隔岸观火,反对派阵营里也同样派系林立,部族痕迹深厚。

  如果盟军“只空不降”,利比亚可能出现东西对峙或部落林立的“索马里化”状态;如果盟军直接在地面出手,或强化其影响力,可能会在战后出现一次有组织、有国际监督和保护的普选,但从阿富汗、伊拉克的前例可知,普选并非民主进程的结束,而往往仅仅是开始,利比亚的部族社会结构、生态不变,普选也不可能带来民主生活和政治稳定,利比亚也许会“伊拉克化”;当然,最糟、也是所有各方都最不想见到的,是出现一个“阿富汗化”的利比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