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战争评论】从刘邓到祁山 -- 纵谈攻势防御 -- 萨苏
也算是给温相谈刘邓挺进中原助兴吧。
三年内战中,最出色的积极防御战例,某以为是刘邓挺进大别山的中原突破作战。它也可以算作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但是从进攻角度,它没有三大战役起到的作用大,它的作用表现在对于根据地的攻势屏蔽。
刘邓所部,原控制晋冀鲁豫根据地,中原突破作战之前,这一带的战争,主要在共 产党控制区进行,其结果就是造成晋冀鲁豫根据地日趋残破,当时共 产党军数量少于国民党军,在内线作战颇为艰难。南线国民党军不断进入根据地作战,虽然每次军事上都被击败,但是根据地也成为战场,无法休养生息。北线,国民党名将傅作义创造性的使用“穿梭”战术,以鄂友三等十数个骑兵旅,不定期的发动对共产党根据地的旅规模穿越作战,其动作迅捷,打击凶狠,每次作战都给根据地造成相当大破坏,而由于傅作义使用机动灵活的骑兵部队,穿越后就又进入国民党统治区,不用返回, 共产党军很难捕捉这些“梭子”。据说傅的骑兵曾经给毛泽东“留刀寄简”,把共军将领们气的半死,以至于解放以后还衔恨崩了鄂友三。
根据当时的统计,到大别山作战前夕,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经济生产总值,已经下降到日本投降时期的31%,不足三分之一,人心浮动,自身难保。 (参见陈云《解放战争三年经济状况回顾》)
这个时候实施的中原突破作战,其意义就非常深远了。那就是把战火烧到国民党统治区去,它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正面的国民党军队并非主力,没有做好进行大规模战斗的准备;第二,大别山地区存在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刘邓能够一举突破成功,进入大别山。
此战之后,国民党在其南翼的统治向南退却,傅作义的穿梭战术少了依托再不敢深入腹地,晋冀鲁豫顿失绑缚,很快生产恢复,成为三年战争后期共产党军重要后勤基地 -- 另外两个可以相比的是山东和东北。而国民党原来的三省产粮区,却不断遭到刘邓的袭击,后方变成了前方。刘邓不断截断长江,使国民党的经济崩溃越发严重。
从战术角度看,挺进大别山并不十分成功。刘邓损失惨重,人员锐减,战斗力也大大下降,东北野战军取代华中野战军成为共产党军中的头牌。国民党军的整11师等部队作战相当成功,以至于刘邓部纵队级部队都不敢璎其锋。但是从战略上看,这个积极防御真的是摧残了敌人,保护了自己。十分成功。
关于攻势防御,又成功的例子,就有失败的例子。
关于红军反围剿,作为积极防御的反例,则可看出当时的指挥存在几个问题,第一,红军在江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的军事压力,不是根据地建设,好像心脏病急性发作,用慢慢调理的办法治不了病。这个时候用本来就不足的军事力量的牺牲换取根据地安全没有意义;第二,当时国民党军在北线是主力,战斗准备充分,好比一条养精蓄锐的猛虎,应该避开它的爪牙,此时以劣势力量对它进行外线作战没有胜算的机会;第三,当时共产党的理论尚未被全国所接受,应该考虑到它在国统区作战的“不得人心”问题。
所以李德难免兵败广昌。
而古代军事史上,三国中诸葛亮的积极防御 ?C 六出祁山,某以为是比较出色的,它显然符合“在我选择的时间,在我选择的地点,以我选择的方式”和对手战斗(参见马汉《海权论》)。孔明的军事进攻,迫使魏国不得不按照孔明制定的时间,地点迎战,也就是说,魏国假如是老虎,孔明就是要它正要吃饭,或者正要睡觉的时候来打仗,这头烦恼的老虎一定胃口大败,脑袋发昏,战斗力大打折扣。在孔明的攻击下,魏国在雍凉始终处于残破不稳定状况,看看地图,他的作战是稳定的推进战线,而不是姜维的军事冒险,且军政双管齐下。
这样,陇西凉州终孔明一世,也无法成为魏国进攻蜀国的稳定基地,魏国的军事后勤,要从关中开始,其进攻发起点,比从阴平远了一千多公里 -- 一个蜀国很好的军事缓冲区。另外,蜀国在关陇的影响不小,比较有民心,不然也就不会有三郡响震,竞相归附的局面了。
乱谈攻势防御也。
[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战争评论】从刘邓到祁山 -- 纵谈攻势防御
🙂为了全局,牺牲一点局部利益是值得的。共产党人有 沧溟之水 字34 2009-12-15 23:29:21
🙂【原创】几点不同意见 2 迷途笨狼 字986 2009-12-14 08:27:02
🙂【原创】我申请了认证会员,请大家支持一下 迷途笨狼 字16 2009-12-19 22:42:49
🙂首先必须从战略上看问题--陈毅 9 rul 字14760 2009-12-14 23:06:07
🙂这位同志是谁? 楚庄王 字452 2009-12-24 21:41:05
🙂【原创】没说挺进战略错,挺进区域太浅 迷途笨狼 字112 2009-12-15 01:25:23
🙂刘邓,陈谢,陈粟南下的战略意义是无可估量的 15 rul 字780 2009-12-14 19: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