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22年后读《生存与发展》 -- 三叶虫

共:💬48 🌺6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几句胡说

没有看过这书,本来没资格发言。权且胡说两句,给三叶虫兄弟凑凑趣吧。

根据 “三”兄弟的总结,对照今天的局面,我们可以说,那攒报告的人士们在当时具有这样的倾向:

(1) 强调改革开放,加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性;

(2) 对人口问题比较敏感,更强调农村人口对就业的压力;

(3) 强调土地的重要性,更重视其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的意义;

(4) 对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估计比较积极但谨慎;

(5) 对于国家财政能力的增长估计比较保守;

(6) 对于消费引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深具戒心。

22年以后,咱们看见什么了?

1) 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路子走通了;

2) 人口控制达标了;农村劳动力的动员水平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3) 农业经济的效率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4)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5) 国家经济能力的发展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6) 消费在当前中国经济中的成分和作用与他们的期待具有巨大的差异。

如果要对这些建议和后来的发展评分的话,我看咱们大概可以这么说:

首先,这些研究人员尽到了他们的责任。他们的见解为中国这20多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最重要的是,他们所指出的国家发展道路的大方向之一与后来的历史进程相符。咱们把(1)和1)对照一下!有了这一条,我看他们就可以打80分!

然后按这个路子一条条对照下来,我看咱们就可以评价执政机构和全国人民的表现了。从2到5,咱们是条条超额!看到这里,居士挺激动呵。兄弟们哪,我不知道你们谁做过这种计划,又有多少人敢在22年后说,咱们按计划的大方向走了,想干的事儿全TMD超额完成了。反正我是没做到。咱们一般需要经营多大个局面?也就是十个八个人吧?何况常常还没有这么多—我看很多人也就经营个自个儿罢了。可中国这是十三亿人啊!就冲这,我就要说,咱们土共是太牛B了,咱们中国人民是太牛B了!河里很多弟兄经常说咱们陈经“政委”太乐观。可看到这些,居士就想说,政委可能还乐观得不够!为什么?我建议不同意的人先看看上边这几条儿,然后再翻翻历史,找找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过这种事儿。您先别跟我说中国有多少毛病,土共有多么混蛋之类的话。谁句难听的,什么都完美了,还TMD要你我干什么?更何况,混了这么多年我算明白了一个道理:说别人傻B并不难,什么傻B都做得到。难得是认识到别人牛B—这还真不是什么傻B都做得到了!

当然,咱们不只是谈傻B和牛B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咱们应该多看一眼那些预期和发展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是从2到6这几条儿—这攒报告的人看来保守了。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很可能是由于这样一些原因:

根据前30年的经验,大家更倾向于把农村和农民看成是有待于解决的困难;

“以农业为基础”的观念还是大家的出发点;

对工商业进步可能带来的收益估计不足;

对商品经济的力量估计不足。

这不能说是搞研究的不对。从经验出发,谨慎从事,这叫“说事儿的不能胡扯蛋”。但看看这个有“重农”色彩的估计,再看看后来历史的“重商”走向,咱们搞科学的人恐怕都会感到这个重点的转移同成就的超额之间有相关性。从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来看,咱们很容易发现,预期与在现实的差异之一,就在于土地和农村人口的分布:在现实中,更多的土地流入了工商业—农村人口也是一样。究竟是谁推动谁不好说,反正都有就是了。但有一条不可否认,那就是管事儿的没去把路堵死—咱们都知道,土共其实还推动了这个过程。这叫“办事儿的不能一根筋”。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如此规模的转移是史无前例的—较之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发展,中国的局面更大,时间更短,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序的,社会付出的代价和人民经受的痛苦都比较少。要说有什么是“抓住历史机遇”,照我看这个就是。如果认为咱们们拿到发展速度的“红利”是由于抓住了这个机遇的缘故,那还没完成的变化就更有意思了:这就是第六条—现在咱们有点儿消费主导的劲头儿了。这在当年的计划制定者看是歪路子,在咱们“三叶虫”兄弟看来呢,这起码是“报告人高估了ZXB的能力,低估了老百姓的欲望,零分出现了”,总之不是那么令人愉快就是了。

那咱们究竟应该怎么评价这个计划与现实的差异呢?咱们邓大爷说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嘛,咱们黑猫白猫摸石头过河呗。但考虑到上面谈到的历史机遇问题,这“不能一根筋”的原则就更为重要了。为什么要消费主导?我琢磨着,起码有这么几条儿:

(一) 这是创造内需;

(二) 这是推动商业;

(三) 这可以促进资源配置模式为满足人民需求而进一步优化。

当然,您要问我,这消费无限膨胀带来的资源瓶颈问题怎么办,这只认物质不认人的世道人心问题怎么办,这效率优先带来的两极分化社会冲突怎么办,我也不敢说我就立马儿有答案。但是,要说咱们应该从那22年的历史里总结什么经验的话,那我觉得,咱们起码不应该低估现代工商业的创造力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该忽视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根据咱们前面的总结,咱们那些说事儿的好人在这方面还是落在实践的后头了。当然,咱们这绝不是说要跟茅于轼那些人唱一个调调儿,说这就是一切。如果有人认为“螺旋形上升”跟走回头路是一回事儿,那咱们只能说,谁爱当傻B咱们也没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咱们这六十年的实践告诉咱们,有土共跟没土共就是不一样。而有土共以后,有市场和没市场又是不一样。咱们玩儿个小把戏吧:

市场=美国。

土共=苏联。

市场+土共=美国+苏联=中国(?)

这一切也许都需要我们一起摸索。

通宝推:吴非,潇洒,三叶虫,舞动人生,木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