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二战中美国海军的火箭武器 -- 妖猫drake

共:💬15 🌺15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二战中美国海军的火箭武器 (二)

P.S winlive图床又崩溃了。。。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2.使用3.25英寸火箭发动机的火箭弹系列

别看以MK.3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基础的火箭弹开枝散叶,东征西讨,美国海军其实从没有停止向CalTech的设计团队抱怨4.5英寸BBR火箭和7.2英寸Demolition Rocket爆破火箭糟糕的散布精度。

无奈的设计师们决定利用新研制的3.25英寸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基础研制采用弹翼稳定的新式火箭弹,这就是3.5英寸和5英寸Forward Firing Aircraft Rocket航空火箭弹,这一回设计师采用了中规中矩的4片矩形弹翼,采用这种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英国皇家空军空舰火箭弹的影响。

在美国海军大规模使用4.5英寸BBR火箭的同时,1942年底,英国空军为桑德兰、布伦海姆等海上巡逻机、攻击机和战斗机装备了新式的穿甲和半穿甲航空火箭弹,用于打击德国轻型舰艇和潜艇,由于使用了弹翼稳定,英制火箭弹的散布精度比4.5英寸BBR要准确的多。美国海军在取得相关情报后,在1943年6月要求CalTech研制类似的航空反舰反潜火箭弹。

相比苏德,美英战前几乎未在火箭弹研究上花时间。在这个领域,最卖力的是曾出过伟大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苏联,1919年苏俄红军便开始试验使用无烟火药的新式火箭武器。

到1929年11月底,RS-82使用涡轮喷气自旋转稳定的早期型号进行了地面试射。小猫曾在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日星大碰撞——诺门罕的空中作战中提到过当时GDL的一系列试验。

经过多次的风洞试验,苏联人首先舍弃了超口径设计。苏联此时拥有的标准的发动机药柱是24毫米和40毫米,7枚装在一起加上5毫米厚的燃烧室就是82毫米,132毫米则可以使用19枚24毫米或者7枚40毫米的发动机药柱,燃烧室厚度则增加到6毫米,火箭弹口径就这么确定下来了,曾有一种说法,RS-13只装了5枚24毫米药柱,因为5*24=120毫米,加上6毫米厚的燃烧室外壳,正好120毫米,其实苏联人是把多枚药柱排成了一个雪花的形状。

在对RS-82/RS-132进行实验前,苏联人还实验了低成本版的76.2毫米照明/燃烧火箭弹,之所以说是低成本型,是因为苏联人大量使用了早已过时的M1909年型76.2毫米山炮的弹药,火箭发动机没有药柱,而是采用了钢桶内装黑火药,发射筒干脆用磨秃膛线报废的旧炮筒。这种火箭弹在1924年问世并在列宁格勒进行了实验,之后又在1928年进行联装车载火箭炮的实验,但是准确度差得离谱,无法投入实战。

应该说,苏联军方和参与设计的GDL对火箭弹的散步半径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这种较真主要源于苏联人不止想把火箭弹用于对地目标,还希望其能拥有一定的对空攻击能力。

为了选择最有效的稳定方式,苏联人试验了涡轮喷气自旋转、尾部弹翼,同口径环形稳定器三种方式,为此参与火箭武器研究的人员在1930年至1932年成倍增长。

首先被淘汰的是涡轮喷气自旋转稳定,这似乎是个比较奇怪的情况,因为德国人在二战中以及美国在二战后期都大规模装备了采用涡轮喷气自旋转稳定的火箭弹,苏联人自己最后也大规模采用了这种稳定方式,为什么当时苏联人会首相将其淘汰呢?

原来30年代初苏联人的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性能还很差,仍没有大规模采用三硝基甲苯,另外苏联人采用的自旋转速率也太低,无法稳定的维持火箭弹道。此外还有另一个问题困扰着自旋转稳定方式,苏联人通过风洞试验和试射发现火箭燃料的28%~30%都消耗在维持火箭自旋转上,结果火箭弹的飞行速度和射程都因此打了折扣。之后苏联人又使用了等口径的环形稳定器,根据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GDL的风洞试验,环形稳定器还是不能维持火箭的稳定飞行。

剩下的似乎只有弹翼稳定了,经过不断的实验,苏联人发现120毫米翼展一下的弹翼无法让火箭发动机熄火后的火箭继续稳定飞行,而大于200毫米翼展又会造成火箭的重心向后方改变,导致火箭弹头轻尾重。因此苏联方面为82毫米火箭使用了200毫米翼展的弹翼,接着就一点点通过实验降低弹翼的厚度和重量,最终弹翼总算是达到了震动刚好不能折断的临界点,而132毫米火箭也通过相似的过程最终选择了300毫米弹翼。

跑了这么远的题,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火箭弹散布精度过低只能归咎于战前准备工作和功课做得不够,在1937年才认真开始搞火箭武器的德国,其实拥有一支不错的民间火箭专家团队,即便如此,其搞出来的自旋转稳定火箭弹的精度不如苏军的RS-132/M-13,但德国人利用先进的火箭推进剂造出了最大口径的火箭,以威力弥补精度的不足。

此时的美国人自己造出来的火箭弹,精度糟糕,威力也不足,好在拥有世界上制造能力最强的兵工厂,对美国人而言,我可能不如你研究的早,但我可以“山寨”啊。像上篇提到的7.2英寸Mousetrap捕鼠笼反潜火箭深弹,就是对英国Hedgehog刺猬深弹的山寨版,这次美国人学了英国航空火箭弹的矩形弹翼,配上新式3.5英寸火箭发动机,所以FFAR火箭拥有较高的初速,使用同口径3.5英寸战斗部的3.5英寸FFAR的初速达到358米/秒,总算是赶上了苏德同类武器的水平。

高初速加上弹翼稳定,3.5英寸FFAR火箭的有效射程提升到1500码/1370米,但是美国海军对这款1000米散布只有15米左右的火箭弹并不感冒。海军想要的是更高的威力,所以设计团队又研制了超口径的5英寸FFAR,战斗部质量的增加使得5英寸FFAR的初速降到216米/秒得水平,射击精度也大打折扣,好在由于127毫米战斗部威力十足,这款127毫米火箭弹最终成为美国海军和陆军最优秀的航空火箭弹,在太平洋战场上,挂满127火箭弹的海盗和闪电战斗机成为日本兵最害怕的死亡巨鸟。

在出色的扮演空中射日神剑的角色的同时,3.5英寸和5英寸FFAR也客串过形形色色的角色。3.5英寸FFAR由于速度快,推力大,自身重量较轻,被选为美国陆航“zero-length-launcher”零长弹射最初的推进部。由两枚3.5英寸FFAR并联而来的可抛掷推进器与10架改装过美军P-47D-40型组成最初的ZEL截击机。

说起来ZEL零长弹射技术二战中苏美英德甚至日本都在研究,但是起因却不同,美英最初是需要零长弹射的截击机用于大西洋海战,英国人用商船和F4M改进出来的ZEL航母和德国的FW200以及其他海上袭击机还有潜艇打得异常艰苦,效果也还不错。而苏德日在不同时期都面对惨烈的国土防空战,需要一种能最快达到截击高度的战机,而且也一定程度的丧失了本土机场上空的制空权,德国的终极截击机BA349蝮蛇,其实也是一种零长弹射截击机。

由于原定用于舰对地、地对地火力支援的涡轮喷气自旋转稳定的5英寸涡轮喷气式火箭弹Spinner Rocket研发进度延迟,无奈的美国海军只得在“临时火箭支援舰 Interim LSM(R)”上装备3.5英寸和5英寸FFAR火箭发射架。

更糟糕的是,作为过渡时期的代用品,海军也没有为FFAR火箭设计类似7.2英寸火箭弹120联装MK 21 "Woofus" 发射架那种超级发射器,只是在I型LSM(R)的舰体前甲板和中部安装了一排排的单发发射架,装填时需要两名装填手互相配合才能手工一发一发的将火箭弹推如导轨,效率相当低,造成一次装填周期很长,火力持续性较差。好在战争结束前,5英寸的GPRS系列火箭和专用的自动装填发射架双管的MK.102研制完成,U型LSM(R) 凭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滩头火雨巫师。

同样适用3.25英寸火箭发动机和尾翼稳定的3.5英寸和5英寸Forward Firing Aircraft Rocket航空火箭弹,下面超口径的自然是5英寸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挂载于TBF机翼下的FFAR火箭弹,FFAR由于质量小,相对散兵精度较高,很受前线飞行员的喜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国空军地勤人员为FW190挂装210毫米涡轮喷气自旋转稳定火箭弹,德国人的航空火箭发展很奇特,最初的210毫米和280毫米火箭都是由地上天,弹道弯曲但威力奇大,打小飞机不行,打美国人的轰炸机密集箱型编队却有奇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军的RS-82,看起来简陋的很,其实战时大规模生产的版本据说更为难看,但苏联武器的特点就是中用不中看,RS-82也是德国R4M出现前少有的有过多个对战斗机击落记录的航空火箭弹,日本人在诺门罕,德国人在卫国战争初期都被苏联人打得措手不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联人曾试图使用了早已过时的M1909年型76.2毫米山炮的弹药和废旧炮管制造照明火箭弹。M1909年型实际出身名门,是法国施奈德的血统,姊妹炮1939年仍在欧洲军队中服役。

苏联人造火炮有一手,却总是搞不出好的山炮,首先国内山地较少,其次国家制造业产能大,技术却比较落后,而山炮正需要精细加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zero-length-launcher”零长弹射在二战中得到了广泛的试验,但ZEL真正的疯狂是以重型轰炸机携带核弹作为主要核打击手段的时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海军在“临时火箭支援舰 Interim LSM(R)”上赶鸭子上架般装备了大量3.5英寸和5英寸FFAR火箭发射架,弄得I型LSM(R)像移动的小灌木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不如LCI(R)和LCT(R)的120联装发射架凶悍,也不如U型LSM(R)自动装填发射架迅捷,I型LSM(R)满甲板的单发发射导轨,真的一排排发射起来同样威力十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