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雪茄革命(上) -- 晨枫
苏联当然对于赢得古巴这个前哨阵地也很热心。早在古巴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一批苏联红军里的西班牙共产党人前往古巴。这些久经西班牙内战和卫国战争考验的军事专家对新生古巴是很大的帮助。猪湾事件后,苏古关系更加密切。此前,美国开始在英国、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雷神”中程导弹,射程可以涵盖莫斯科。作为反制,也作为古巴的核保护伞,苏联开始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1962年8月,CIA间谍报告确认了苏联在古巴部署米格-21战斗机和伊尔-28轰炸机,U-2的侦察飞行也发现了至少8个萨姆-2防空导弹基地,共和党参议员基廷则根据古巴流亡者的情报,在国会宣称苏联已经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50年代末,苏联在航天和洲际导弹技术上领先于美国,不仅首先把宇航员送上太空,还首先研制成功并部署洲际导弹。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本土置于潜在对手毁灭性打击之下,对美国上下是一个极大的震动。赫鲁晓夫宣称苏联在像造香肠一样大批制造洲际导弹,实际上苏联的洲际导弹数量很少,但苏联已经装备了大量中程导弹,“如果你的剑不够长,就走上前一步”,在美国鼻子底下的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就可以事半功倍。赫鲁晓夫根据猪湾事件的经验,认定肯尼迪是一个软弱的总统,如果苏联秘密运进导弹,肯尼迪只能接受既成事实。这符合赫鲁晓夫喜欢惊人之举的风格,也满足卡斯特罗寻求保护伞的需要。
9月8日,第一批R-12(北约代号SS-4)中程导弹运抵古巴;9月16日,第二批R-12也运抵古巴。这是第一代装备热核弹头的苏联弹道导弹,采用单级火箭,机动发射,射程2000多公里,足以涵盖纽约、芝加哥一直到新墨西哥的大片美国国土。苏联修建了6个R-12的导弹基地,还有3个R-14(北约代号SS-5)中远程导弹基地,射程高达4500公里,足以覆盖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之外的美国全境,各型导弹最终包括至少40个发射装置。
8月30日,一架美国U-2飞越远东的萨哈林岛,苏联提出抗议,美国被迫道歉。9月8日,一架台湾U-2在大陆被击落。美国很担心U-2飞越古巴的话,也会被萨姆-2导弹击落。美国只得暂停U-2对古巴的侦察。10月12日,美国决定恢复U-2侦察飞行,但由美国空军而不是CIA飞行,万一被击落,也“光明正大”一点,毕竟CIA的名声不好。10月14日的U-2侦察飞行中,航拍照片清楚地显示了一个正在施工的R-12导弹基地。10月15日,CIA对照片的判读确认了导弹基地。午夜,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接到通报;次日早晨,肯尼迪总统接到通报。10月19日,进一步U-2侦察飞行确认了至少有4个R-12导弹基地已经投入实战使用。
美国军方强烈要求入侵古巴,一举解决苏联导弹威胁,但肯尼迪否决了,这将迫使苏联强烈反应,不是在古巴,就是在柏林。肯尼迪并不想迫使苏联武力升级,最后决定采用海上封锁。肯尼迪在公开讲话之前,不仅照会西方盟国领袖,获得一致支持,还照会了赫鲁晓夫,避免惊讶导致误判。10月22日,肯尼迪在无线电广播里公开宣布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和美国的海上封锁决定,禁运只涉及进攻性武器,不包括民生物资。
在海上行动的同时,美国空军的B-52轰炸机疏散到前进基地,部分直接升空待命;战斗机加强巡逻。与此同时,苏联船只受命闯关,拒绝美国海军检查,但还是有14艘苏联船只掉头返航。在古巴的导弹基地施工则加速进行。
就在美苏似乎无可挽回地走向冲突的时候,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提议苏联在联合国核查下公开撤走导弹,卡斯特罗公开宣布不再寻求在古巴部署进攻性武器,美国则公开承诺不会入侵古巴,并且承诺不再支持武装颠覆古巴。10月27日,赫鲁晓夫再次致信肯尼迪,建议以美国撤出在土耳其的“雷神”导弹为条件,换取苏联在古巴撤出导弹。
10月27日,一架美国海军的RF-8A侦察机在低空遭到古巴防空炮火的攻击,飞机受伤但安全返航。但同一天早些时候,美国空军安德森少校驾驶的U-2在古巴上空被萨姆-2导弹击落,安德森丧生。这险些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肯尼迪曾指令军方,如果U-2被击落,那只能是苏联人干的,那就是清楚的信号:苏联不惜武力升级,美国只有奉陪,开始全面攻击。但在最后关头,肯尼迪决定再等等,如果再有U-2被击落,才开始攻击。历史证明,赫鲁晓夫想的是同一件事,命令古巴苏军总指挥普利耶夫将军,不得向美国U-2开火。下令击落安德森的是一个自作主张的苏军下级指挥官。发射那枚致命导弹的萨姆-2发射架如今也在哈瓦那的革命博物馆,与卡斯特罗在猪湾向“休斯敦”号开火的T-34坦克和安德森的U-2的发动机作伴,与车水马龙咫尺之隔,但由身着绿色战斗服和红色贝雷帽的士兵则日夜警卫。看着一男一女两个警卫很精神地齐步从萨姆-2导弹向革命学生冲击巴蒂斯塔总统府曾使用的红色送货车走去,不难看到古巴革命的足迹。
幸好美苏密谈还在进行。“雷神”导弹其实已经落后,美国在部署“北极星”潜射导弹后,已经萌生撤走“雷神”的想法,所以和苏联做交换并无障碍。但土耳其强烈反对,所以美国提议不要提及在土耳其的“雷神”导弹,留待以后“主动”撤走。
10月27日,在美苏密谈的同时,军事准备还在继续。苏联潜艇B-59号在海上封锁线遭到美国海军的拦截,美国海军用非杀伤的训练深弹示警,全然不知B-59号有命令,要是受到深弹攻击造成艇壳损坏,可以用核鱼雷自卫反击。B-59号是常规柴电潜艇,氧气和电池已经用光了,在美国海军的围追堵截中,艇长几乎破罐子破摔,准备发射核鱼雷,幸好在最后一秒钟被副艇长制止。与此同时,一架U-2在远东“意外”深入苏联领空,作90分钟的侦察飞行,苏联空军出动米格战斗机拦截,阿拉斯加的美国空军则出动挂载核空空导弹的F-102战斗机作为响应,在空中对峙。核大战一触即发,但在最后关头,扣扳机的手指没有勾下去。
10月28日,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广播电台宣布撤出在古巴的导弹,紧接着,肯尼迪也宣布美国永不入侵古巴,也不再支持武装颠覆古巴。11月5-9日,苏联导弹开始装船运回,美国的海上封锁在11月20日结束。12月5-6日,伊尔-28轰炸机也装船回国。1963年4月24日,最后一枚在土耳其的“雷神”导弹拆除。至此,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是冷战年代最接近热战的一次,1948-49年的柏林空运时热战也是一触即发,但古巴导弹危机才谈得上“互相确保摧毁”。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建立热线,理顺危机管理机制。
一般认为,赫鲁晓夫使苏联受到羞辱,是古巴导弹危机的输家,但他实际上为苏联赢得了美国撤出在土耳其的“雷神”导弹,只是苏联当时并不清楚这些导弹的实战价值已经过时。对赫鲁晓夫尤其不利的是,美国撤出“雷神”导弹是秘密进行的,加深了苏联在公众面前的羞辱。赫鲁晓夫为此付出代价,两年后被赶下了台。肯尼迪是古巴导弹危机的赢家,和平地逼退了赫鲁晓夫的机会主义举措。卡斯特罗对苏联的背叛深感愤怒,尤其对美苏密谈完全不考虑古巴利益(如关塔那摩)极其不满,但卡斯特罗才是古巴导弹危机最大的赢家,赢得了美国永不入侵和不支持武装颠覆的承诺。
赢得和平的古巴马上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建立全民教育和公费医疗,至今古巴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成就依然是第三世界最高水平,甚至足以傲视发达国家,是古巴人民的骄傲。古巴的革命者们不满足于古巴革命胜利,格瓦拉放弃高官,只身到玻利维亚打游击,但革命失败,亡命异乡。但卡斯特罗有更大的一盘棋,他的国际主义理念使古巴深深地卷入了70-80年代的非洲战争。
70年代的非洲是一个动荡的地方。老牌殖民主义加速式微,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葡萄牙在1974年左翼军事政变后,将葡属非洲最后两块殖民地撒手不管了,其中莫桑比克顺利独立,安哥拉的独立定于1975年11月,但安哥拉却打起了三方内战。安哥拉解放人民运动(MPLA)获得苏联支持,安哥拉解放民族阵线(FNLA)得到欧洲、扎伊尔的支持,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UNITA)得到南非、美国的支持。
种族主义的南非对于保存和黑非洲之间的缓冲国有天然的热情。南非从60年代就开始和残存的白人政权配合,与周边已经独立的南部非洲前线国家摩擦,力图扑灭民族独立的草原烈火。1975年8月9日,一支南非巡逻队越境50公里,以保护国际共享的水电设施为名,占领了安哥拉境内的卢阿卡纳-卡鲁埃克水电站。但南非支持的UNITA节节败退,MPLA眼看就要控制首都卢安达,可能事实执政。10月14日,在美国的默许下,南非军队从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进入安哥拉,极大地压缩了MPLA本来已经到手的地盘。在北方,在法国和美国雇佣军的支援下,扎伊尔出动两个突击队营,支援FNLA作战。MPLA情势危急。
古巴的介入和卡斯特罗的政治理念有关,南部非洲是殖民主义的最后盘踞地,古巴作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卡斯特罗把解放古巴黑人故土看作古巴的国际主义义务。另外,古巴使用西班牙语,和安哥拉通行的葡萄牙语很接近,容易交流。古巴和MPLA的接触开始与60年代,1963年,格瓦拉和MPLA领导人奈托在刚果首都布拉扎维尔就有接触。古巴大规模介入安哥拉内战是在1972年卡斯特罗访问非洲之后,尤其是1974年葡萄牙政变后,MPLA向古巴提出援助要求。
从1975年7月起,古巴帮助MPLA训练官兵,8月底,古巴顾问达到500人,其中包括17名医疗人员和284名军官。MPLA危急的时候,古巴顾问带领MPLA新兵直接投入战斗。但安哥拉首都卢安达的危急局势使卡斯特罗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古巴出人出钱出枪,古巴正规军直接参战。古巴先遣队于11月7日飞抵卢安达,后续部队从海路和空中相继抵达。古巴只有3架老旧的英国“不列坦尼亚”螺旋桨客机可以直达安哥拉,大部队还是需要征用古巴差不多所有的商船,首批商船在11月8日离开哈瓦那。1976年底之前,安哥拉的古巴总兵力高达35000人。
但在11月11日安哥拉独立的时候,在卢安达的古巴军队只有先前的古巴教官、100名先遣队和11月8日抵达的164名特种部队人员。所有人员立刻投入战斗,配合MPLA部队,先挡住北线由150名法国和美国雇佣军指挥的FNLA和扎伊尔部队的进攻,好在先前发运军援MPLA的大炮、迫击炮和火箭炮正好运达,可供古巴官兵使用。BM21型40管122毫米火箭炮像二战前辈“喀秋莎”一样,发挥了惊人的威力,把开阔地的轻装步兵打得鬼哭狼嚎。MPLA和古巴人最终守住了首都卢安达和盛产石油的飞地卡宾达。11月11日,奈托在卢安达宣布安哥拉独立;同一天,FNLA和UNITA也在胡安波宣布独立,另立政府。
有意思的是,出兵安哥拉是卡斯特罗的自作主张,苏联并不知情,也没有提供任何支援。直到两个月后苏联才明确支持卡斯特罗,并从1976年1月8日开始提供空运,继而提供武器装备,古巴只需要出人。到2月底,北方的FNLA被消灭,扎伊尔部队和外国雇佣军也被打跑了。
在南线,南非军队曾势如破竹,11-12月间兵力规模约3000人,12月底达到3500-4000人。“狐蝠”部队曾深入安哥拉800公里,但最终无法在独立日前攻占卢安达,并一头撞上了古巴远征军的反击。随着南非战俘在报纸上出现,南非入侵安哥拉的事实终于大白于天下,国际压力剧增。美国为了安抚黑非洲的人心,也被迫公开谴责南非。战场上的失利、国际舆论压力加上美国的背叛,迫使南非撤军。1976年2月南非放弃了绝大部分占领的安哥拉国土,留守的UNITA部队被古巴远征军轻易打败,残部逃入南方的丛林。反攻中古巴首次出动空军。3月27日,在得到新生安哥拉政府承诺不让西南非洲人民组织(SWAPO)用安哥拉作为袭击西南非洲南非利益和保护南非在卢阿卡纳-卡鲁埃克水电站的利益之后,所有南非军队全部撤回西南非洲。
1976年3月14日,卡斯特罗和奈托达成协议,古巴远征军将逐步撤出。到年底,过半已经撤出,只有12000人还留在安哥拉。卡斯特罗非常关注古巴的国际主义远征军,对官兵亲自训话,到码头为每一艘船送行,还亲自驾上苏制吉普把军官送到飞机的舱门。他还每天14小时呆在总参谋部,跟踪战场的每一个动向,对安哥拉的每一个地名和地形特征都了然于胸。
卡斯特罗是想在安哥拉见好就收的,但UNITA在南非的支持下死灰复燃,安哥拉陷入旷日持久的内战。古巴的援助还涉及经济和文化,包括设立学校、培训技工和干部。在1976-1991年期间,除53000古巴军人外,先后有337000古巴外援在安哥拉工作,2/3的安哥拉医生都是古巴人,古巴几乎一手打造了安哥拉的社会服务体系。即使为了保护古巴外援,古巴远征军也不得不卷入安哥拉内战。另一方面,SWAPO在安哥拉西南重建基地,袭扰西南非洲,南非的越境报复攻击也日渐加剧,1978年5月的卡辛加空袭导致600人丧生,其中包括150人的古巴增援部队,但也包括大量妇女和儿童,使南非在国际上极端被动。1977年开始,西方力压南非在西南非洲举行大选,但南非坚决反对,因为大选结果只能是SWAPO上台。卡辛加惨案后的1978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南非让非法占领的西南非洲独立,南非被迫原则同意。但随着津巴布韦的穆加贝当选,南非丧失了南部非洲最后一个白人政权伙伴,只有狗急跳墙,对SWAPO和安哥拉大打出手,还不时对深远内地目标长途奔袭,扶持UNITA和MPLA对杭。从1977年到1983年底,南非已经12次入侵安哥拉。
美国出于围堵苏联和古巴在南部非洲势力的目的,开始调停,目的是以西南非洲(纳米比亚)独立和南非撤军为诱饵,驱除古巴力量。但1986年,美国开始公开支持UNITA,提供“毒刺”肩射防空导弹和TOW反坦克导弹,安哥拉内战深化,UNITA控制东南,MPLA控制首都卢安达和北方。苏联和东德军事顾问策划MPLA反击,但古巴反对反击,因为这只能导致南非的报复,所以苏联导演的MPLA反击没有包括古巴远征军。苏联顾问策划了多次反击,都以失败告终。1987年10月,MPLA受到反攻的南非和UNITA军队的重压,苏联顾问在战场即将崩溃的时候撤离,战略要地奎多夸纳瓦莱即将失守。在美国策划下,联合国安理会再次谴责南非,要求撤军,但没有任何惩戒措施。11月15日,安哥拉向古巴远征军紧急求援,卡斯特罗当天批准,古巴再次主导战斗。
卡斯特罗再次没有事先通知苏联。卡斯特罗不能坐视南非胜利和南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覆亡。古巴出手后,到1988年3月,接连打败了南非6次重大进攻。奎多夸纳瓦莱是二战之后非洲大陆最大的战斗,交战各方20000多名官兵丧生。
古巴远征军不仅驰援奎多夸纳瓦莱,还奔袭南非进占8年的前进基地卢邦戈。经过3个月的苦战,古巴远征军建立了两个前进空军基地,古巴飞机可以深入纳米比亚作战,整个安哥拉南方也建立了雷达网和萨姆-8防空导弹体系。南非由于多年禁运,作战飞机严重老化,不敌古巴的米格-23战斗机。南非的空中优势从此不再。
1988年5月,反攻的古巴-MPLA联军进抵纳米比亚边境,古巴掌握了安哥拉南方和纳米比亚北方的制空权,南非全面撤出安哥拉,炸毁部分边境桥梁,转为据守纳米比亚。战场局势全面扭转,南非也被打回谈判桌,最终被迫同意纳米比亚独立,南非和古巴同时撤军。古巴撤军在1991年5月25日全部完成,至此结束了古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主义作战,不仅结束了南部非洲的殖民主义统治,也赢得了纳米比亚的独立。
在70年代古巴远征军征战于南部非洲草原的时候,古巴还卷入了非洲的另一场战争。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对欧加登地区的主权一直有争议。苏联原先支持索马里,美国支持埃塞俄比亚。但在门格斯图上台后,苏联改弦易张,支持埃塞俄比亚,而美国转而支持索马里。在美国支持下,西亚巴里命令索马里军队进攻欧加登,试图实现“大索马里”的梦想。战争在1977年7月13日打响。埃塞俄比亚军队抵挡不住,到9月,90%的欧加登高地丢失。随着大批苏联装备、2000名苏联顾问连同16000名古巴军队抵达助战,埃塞俄比亚方面在10月制止了索马里攻势,2月开始反攻。但埃塞俄比亚-古巴联军不是一味正面猛攻,而是另一路纵深穿插,从侧后夹攻,索马里的防御在两天内就瓦解了,接下来几个星期里丢失了所有占领的欧加登高地。3月9日,西亚巴里下令撤军,3月15日全部撤出欧加登,战争结束。不过埃塞俄比亚的麻烦没有结束。从60年代开始,北方的厄立特里亚就一直试图独立。在苏联支持下,门格斯图大力镇压厄立特里亚独立运动,古巴军人也卷入其中。
在非洲的国际主义作战对于古巴军队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古巴军队参加的最大规模的战争,也体现了古巴军人的优良军事素质。在长达16年的非洲作战中,古巴军队共有2200多人献身,其中包括劳尔加西亚准将。革命博物馆里有专门一个展厅,致力于展示国际主义作战期间古巴军人的事迹,可惜都是图片展示,没有实物展示。
古巴和美国直接军事对抗要数格林纳达,但那不是古巴正规军,而是退役军人和民兵组成的建筑工人。尽管格林纳达政变当局和古巴都保证美国学生的安全,事后调查也证实美国学生的安全从来没有收到威胁,但里根政府不能忍受古巴影响渗入其他加勒比国家。这是一场牛刀杀鸡的战斗,也是越南战争后美军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指挥官正是后来在“沙漠风暴”中大出风头的斯瓦茨科普夫。格林纳达战斗集中体现了转型期间美军的洋相,但这是题外话了。
我们的时间没有完全用在哈瓦那,还到了西部的维尼亚勒和哈瓦那以东的瓦拉德罗。维尼亚勒据说是葡萄园的意思,但现在只是地名,没有葡萄园了。这是一片喀斯特地形的谷地,山峰像岛屿一样从谷底兀然突起,有点像桂林的山,但没有桂林的水。谷底是烟草种植地,所以这里也是古巴雪茄的重要产地。岩壁上很多山洞,有些已经开发出来做旅游。老鹰展开足有两三米宽的翅膀在山间懒洋洋地盘旋,看到地上的猎物后后向闪电一样呼啸而下,然后消失在浓绿的树荫里大快朵颐。一路上车辆稀少,马车在高速公路上信步,人们在路边的隔离带里用弯弯的大砍刀有一下没一下地挥刀砍草。田间也没有什么人,或许还不到农忙季节。没有看到什么工业的痕迹,唯一见到的是一座陈旧的糖厂,还有就是全手工作坊式的酒厂和雪茄厂,和革命前无异。说起来,在哈瓦那的耶稣基督像脚下,可以看到哈瓦那湾的全景,但这里也没有商船进出、工厂轰鸣的忙碌,似乎现代经济遗忘了这一片美丽但沉寂的土地。
瓦拉德罗则是另一个景象。这里是一个像勾起来的手指头一样的狭长半岛,加勒比海著名的翡翠般又蓝又绿的海水和绵细如食盐的白沙滩无与伦比,星罗棋布的豪华酒店点缀其中,充满了急于逃避北方冰雪的外国旅游者。但半岛和大陆的连接部似乎是一道无形的分界线,把外国旅游者和古巴人有效地分隔开来,旅游经济的溢出效应似乎到此为止,对普通古巴人的影响几乎看不见。除了服务人员,酒店里自然也是没有古巴人。
和古巴的国际主义作战的成功相对照的是,古巴的国内经济建设停滞不前。卡斯特罗的革命从纠正社会不公开始,这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改善古巴下层人民的生活。但消除社会不公本身不创造新的财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是要靠实体经济的实质性发展,卡斯特罗在这方面明显不成功。哈瓦那变成联合国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部分原因是因为古巴政府没钱大批拆迁重建,而不是有意识的老城保护。哈瓦那大街小巷里穿行的50年代美国老爷汽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这也是古巴人无力更新汽车的意外结果。哈瓦那哈瓦那的街道和外面的高速公路上没有垃圾,没有塑料袋、易拉罐、废纸片,但这是古巴人没有垃圾可扔的结果。海边的玛勒康大道辉煌依旧,飓风季节时的巨浪拍击依旧是哈瓦那一景,大人小孩以在雪崩似的浪花中戏水为乐,但人行道和防洪墙在几十年的海水侵蚀下,已经坑坑洼洼,有些地方下水道口整体被侵蚀空了,露出一个井口大的洞,直通黑洞洞的地下,要是掉进去,叫救命都不一定有人听见。古巴推行平均工资制,工作不分高低,十几年工龄的人都是350比索的月工资,饱暖无忧,但生活水平就谈不上了。古巴还通行“可转换比索”,这和外汇可以自由兑换。1个新比索大约折合1.1美元,但折合25个常规比索。换句话说,按工资折算的话,古巴“中产阶级”的月收入只有不到15美元,远远落后于时代。
古巴曾试图走出依赖蔗糖、雪茄、朗姆酒的畸形经济,发展常规的工农业,但最后还是回到蔗糖、雪茄、朗姆酒的老路上。如今最大的国民经济支柱则是旅游,用凝固在时间机器里的哈瓦那和蓝天绿荫白沙的海滩吸引欧洲和加拿大的旅游者(美国人至今不能合法地到古巴旅游,除非秘密通过墨西哥或者其他第三国)。在菲德尔卡斯特罗健康日衰的近年,劳尔卡斯特罗接班,并开始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在不久前的古巴共产党六大上,劳尔卡斯特罗宣布公民可以自由买卖汽车和房产,这是古巴经济改革的最新的举措。
古巴人对中国有特殊的好感,见到中国人就话多,特别热情。日用品市场上,充斥着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旅游大巴基本上是“中国宇通”一统天下,街上还看到一些奇瑞和中国产的摩托车。哈瓦那也有中国城,不过实际的中国城离豪华的大牌坊还有一段路。有趣的是,中国城照例充斥着中国饭店,但在门外招徕生意的都是身着旗袍的古巴小姐,操着奇怪但可爱的口音大叫“你好”、“欢迎”。意外的是,在哈瓦那中国城,遇到一群来自中国的医学留学生,据说在哈瓦那就有近2000中国医学留学生,另有超过4000人在古巴学西班牙语。这些留学生和古巴学生一样,享受免费的大学教育,还有些许中国政府发放的欧元津贴,看来是很不错的交流项目。
在蒙蒙亮的黎明中,我们离开了古巴。去机场的路上,昏暗的街道上没有什么路灯,人们的房子里更是没有什么灯火。街道上挤满了耐心等早班车的人们,大概是上早班的人。“中国宇通”的冷气在卖力地吹着,年轻漂亮的古巴女导游用奇怪但好听的口音在鼓动车上的旅游者再来古巴。她是玛赞塔斯大学英语系的学生,一路上还碰到几个她的校友,似乎玛赞塔斯大学的英语或者旅游专业是大头。其实她不用鼓动,这是一片美丽而充满魅力的土地,人们很难不爱上这里。古巴改革的起点远远优于文革后百废待兴时代的中国,古巴优秀的地理位置、人文遗产和在欧美的人脉使古巴的改革开放前途光明。卡斯特罗兄弟和战友们还任重道远,古巴加油!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只是提醒一下,晨兄以后写文章要注意细节,尤其是这种本身 1 一足无间 字24 2011-06-26 23:24:45
🙂很怀疑当年美苏有密约,或者卡斯特罗与美国人下面有交易 米爹 字54 2011-06-23 20:17:24
🙂英国人玩这一手是老手,在魁北克就这样干 12 燕庐敕 字266 2011-06-23 19:06:25
🙂【原创】雪茄革命(下)
🙂这个……晨大啊 8 古巴拉面 字406 2011-06-25 09:26:39
🙂这是出租司机告诉我的啊 2 晨枫 字239 2011-06-25 21:13:43
🙂另外,古巴政府和所有酒店集团签过一个流氓协议 1 古巴拉面 字64 2011-06-26 13:31:49
🙂哇,这个规定很强悍 晨枫 字16 2011-06-26 15: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