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大哉轩辕--绳结,拼音文字,汉语和文明 -- 泉畔人家

共:💬149 🌺1099 🌵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说呢,泉大师这几天不出来不出来发明历史

人文版就好寂寞。满版就都是一堆吹中医的帖子。果然,憋了半天,真没让我失望啊。

来吧,接巴掌吧,小泉泉。你在信史之外的任何扯淡我都不会理会的。但是到了信史,还是那句话,挨我巴掌是必须的。

如果你认为金石学可以否定儒学,那么一切都成立,可惜不是。从宋朝开始是有了金石学了,但同时,《竹书纪年》这样和儒家说法不一致的书,就是在宋朝失传了。竹书这样的书,经历了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和唐末的五代十国都没有失传,反而到了宋朝就失传了?让竹书失传的也许不是战乱,而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

好一个“竹书这样的书,经历了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和唐末的五代十国都没有失传,反而到了宋朝就失传了?”

《左传后序》孔颖达疏“汲郡初得此书,表藏秘府,诏荀勖、和嶠以隶字写之,勖等于时即已不能尽识。其书今复阙落,又转写益误

唐朝已经“今复阙落,又转写益误”,这tmd真是没有“失传”啊

宋朝失传?

自中唐以后,《纪年》本书即渐无消息。宋初官修的《太平御览》引录《纪年》之文仍甚夥,但实际大都由当时尚存的北齐《修文殿御览》抄出,而《修文殿御览》又大抵抄自南朝梁《华林遍略》[⑥]。北宋学者的著作引及《纪年》者,以乐史《太平寰宇记》为最早,后来零星的徵引又见于官修的《广韵》、孙奭《孟子正义》(或说为南宋人所撰)、吴淑《事类赋》、王存等《元丰九域志》、董逌《广川书跋》等;其间援据《纪年》较多的是刘恕《通鉴外纪》,后人辑录古本《纪年》佚文亦以此书为重要参考书之一。不过《纪年》本书不见于北宋中期官修的《崇文总目》。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跋师春书后》及《校定师春书序》,谈到北宋末馆阁尚存汲冢《师春》书,虽提及《纪年》,而亦未说到其时《纪年》尚存[19]。是以近世学者多以为《纪年》古本散佚于北宋时,北宋学者的徵引当皆由他书转录。两宋之际郑樵的《通志·艺文略》仍著录“《纪年》十四卷”,注云“汲冢书,并《竹书同异》一卷,《隋志》作十二卷”[20](卷六十五)。此乃照抄《新唐志》并参《隋志》而云然,非是实有其书或曾目见的记录。南宋学者引《纪年》,以见于罗泌《路史》的为最多,凡正文及注文所引多至有八十余条,亦基本上由前人的引述转引,也还无法判定他是否见过古本或今本《纪年》。

其实,《纪年》之书到宋代还是有一种文本保存着的,只不过流通甚少,学者罕见。北宋馆阁有无此书,现在还不能断定,也许馆阁本有而《崇文总目》漏录,或因其书丛脞芜杂抑残缺过甚而未录[⑦]。至于南宋初馆阁尚存此种文本的残卷,则是决无疑义的,《中兴馆阁书目》的著录是其明证。章如愚《群书考索》(前集)卷十六引《中兴馆阁书目》云:

《竹书》 按《隋(书)·经籍志》:晋太康中,汲郡人发魏襄王冢,得古竹简书,帝命荀氏勖、和峤撰次为十五部、八十七卷[⑧],多杂怪妄。其《纪年》用夏正,载三代事不及他国,时纪晋、魏事,终哀王,盖魏之史记也。此本止有第四、第六及杂事三卷下皆标云“荀氏叙录”。一纪年,二纪令应,三杂事[⑨],悉皆残缺。《崇文总目》不著录。[21]

搜索南宋以後古书,亦可见《纪年》流传之迹。南宋初年董逌《广川书跋》卷四“亚驼”条引《纪年》云:穆公十一年,取灵邱。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四引董氏曰:《竹书纪年》日:武王封武庚于朝歌,分其地邶、?#123;、卫,使管叔、霍叔、蔡叔监之。

以上两条《纪年》文,未见南宋以前人征引,後一条各家“古本《纪年》”辑本均失辑。《广川书跋》卷二“石鼓文辨”云:“《周书》、《纪年》于獀狩皆大书”。董氏必亲见《纪年》,方知《纪年》书法。陈逢衡又云:“《纪年》自晋荀勖、束皙、梁沈约校注後,历陈、隋、唐、宋以来,惟朱子考惠成之年,谓见于《竹书》甚明。又谓:‘此间有《竹书纪年》,须借读,半年方得。”三是朱熹亦亲见《纪年》。据此,南宋初年《纪年》犹未亡也;

  南宋淳熙名臣尤袤《遂初堂书目》编年类著录有《竹书纪年》,无卷数。淳熙四年,陈骙作《中兴书目》,著录《纪年》三卷四。据此,南宋中叶《纪年》犹未亡也;

  南宋未金履祥撰《通鉴前编》,屡引《纪年》文,每出他书所引之外。元脱脱主编之《宋史》艺文志史部编年类著录有荀勖、和峤编《竹书》三卷(据此,宋末至元《纪年》犹未亡也;

其文又略见于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七《晋竹书纪年》条注:

《崇文目》不著录。《中兴书目》:止有第四、第六及杂事三卷下皆标云“荀氏叙录”。一 纪年,二纪令应,三杂事,皆残缺。[22]

再者,古本《纪年》就算失传,和理学有个狗屁关系。你的脑补还是一如既往啊

《纪年》一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二卷,并《竹书同异》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十四卷。经唐、五代末的战乱和靖康之难後,中原典籍散失殆尽,《竹书纪年》自然在劫难逃。北宋官修六十卷的《崇文总目》竟无《纪年》,南宋一些著名的私家藏书目亦不著录,故後人多以为《纪年》亡于北宋末年。朱右曾、王国维、范祥雍、方诗铭等人辑“古本《纪年》”所采之书皆断自北宋,靖康之後,则弃而不取。

爽不爽啊。大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