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大哉轩辕--绳结,拼音文字,汉语和文明 -- 泉畔人家

共:💬149 🌺1099 🌵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好吧,我们今天就看看打谁的脸

先看看老泉怎么说的:

如果你认为金石学可以否定儒学,那么一切都成立,可惜不是。从宋朝开始是有了金石学了,但同时,《竹书纪年》这样和儒家说法不一致的书,就是在宋朝失传了。竹书这样的书,经历了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和唐末的五代十国都没有失传,反而到了宋朝就失传了?让竹书失传的也许不是战乱,而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

看看粗线部分,老泉的意思是:“让竹书失传的也许不是战乱,而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

而你引用的文章在这里:外链出处

可惜这么好的一篇文章给你读歪了。

人家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这一段:

北宋官修六十卷的《崇文总目》竟无《纪年》,南宋一些著名的私家藏书目亦不著录,故後人多以为《纪年》亡于北宋末年。朱右曾、王国维、范祥雍、方诗铭等人辑“古本《纪年》”所采之书皆断自北宋,靖康之後,则弃而不取。

注意这几句:“北宋官修六十卷的《崇文总目》竟无《纪年》,南宋一些著名的私家藏书目亦不著录”

“朱右曾、王国维、范祥雍、方诗铭等人辑“古本《纪年》”所采之书皆断自北宋,靖康之後,则弃而不取。”, 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明朝的“今本《纪年》”是伪造的。

所以作者要证明的是今本《纪年》虽有错讹,然其主要内容与汲简无异,其于考校古史、阐发幽微可资者甚多,良可宝贵。

这是作者的结论是:

为什么今本《纪年》三代积年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古本”矛盾而实际上完全一致呢?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唐、宋以前古书所引的《纪年》。《纪年》原有荀勖、和峤、束皙、沈约等人的注释,已见上考。《史记集解》等书所引三代积年实际上都是《纪年》的注文,均见于今本附注中。这些注文都是注者自己根据《纪年》推算的结果,他们推算的方法代表了他们对古史的认识。

看明白没有,作者要证明的是《竹书纪年》这本书在宋朝还存在,并没有因为战乱而遗失。但为什么北宋官修的《崇文总目》和南宋一些著名的私家藏书目都不著录呢?是不是在避讳什么?难道老泉的“让竹书失传的也许不是战乱,而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不是可能的原因吗?你说谁错了。

你去面壁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