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革派的朋友,这里有你们的父母吗? -- 我来也

共:💬156 🌺985 🌵1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督公啊,我放弃那个话题真实的目的是对您时间和精力的尊重

因为我知道我不可能说服你,更不能改变你的观点。

其实就有关问题,我昨晚还特地请教了家严,核实一下自己的论点和论据。既然你不耻下问,我就再打扰你几分钟吧。

1.关于劳动力占人口比重问题,我和你的看法不同。你认为没有变化,但我认为有比较大的变化。一是因为,在你提供的数据中,1957年到1976年所占比例大约也有5%的增长。二是我原来说的,但可能没有说清楚的,考虑到1976年的人均寿命比1957年自然有很大的提高,那么如果我们画两条坐标曲线,并按比例扣除不能参加劳动的老人和孩子后(注,考虑人寿命和身体健康程度的显著改善,对老人的扣除是不能按你要求的等比例扣除而是按丧失劳动能力的平均年龄进行扣除)我认为1976年坐标曲线的面积要大于1957年坐标曲线的面积,也就是说单位人口中可使用劳动力是在稳定增加的。当然,由于这个坐标曲线我不能够提供,所以就没有再与您进行进一步交流。

但是,就您的观点而言,我认为同样存在几个严重的疏漏。

一是我们知道,中国在1959年就基本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模式。而集体模式下的生产效率按照正常道理是应该远高于小农模式下的生产效率的。作为比照我记得陈云文集中就好像提到东北土改后的生产效率(小农经济)是赶不上土改前地主时代(另一种集体经济)的生产效率的。但是,正如我说,您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的,我们的劳动效率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因为吃到嘴里的猪肉没有显著增加。

二是我们知道,中国在1965年就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机械生产体系(农机部),在文革期间拖拉机的生产数量平均在5-6万台(折算量)每年(这是俺家严告诉俺的,他就是搞这个的)。1979年更是达到了12万台的高度(度娘告诉我的)。如此大机械化的能力理论应该能够解放出更多的人从事精细农业或者养殖业吧?

可是在上述两个因素叠加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没有猪肉吃。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论出有大锅饭的存在呢???????

此外,可能是我感觉出了问题,我感觉您一直在强调化肥和水利工程对中国农业生产的作用。但是,至少是水利工程在文革中期已经有相当的部分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可是农业生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那么,同上面一样,我们是否应该想想问题所在呢。

简单说吧,邓公不是傻子,更不是没有见过世面(毕竟留过洋,坐过新干线)但是为什么一定要放弃先进的生产方式不用呢?????无他,民智未开,认识不到也掌握不好先进生产方式,自然也就只好放弃不用了。

先写这么多打扰您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