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我就不明白了,怎么这么多人为铁道部辩护 -- 华丽的吟游
稍微用点心分析一下,就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以一个报道为例
福建记者在动车事故中逃生 黑暗中爬13分钟脱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6日08:20 中国青年报
我只引其中一段话:
-------------
孤独加剧了他的恐惧。
刘洪涛当时坐的是软包间,一个小包间有两个下铺,被分别卖给6个人,当坐票用。但在灾难来袭时,其他乘客在前面的站都已经下车了,刘洪涛是彻底的孤身一人。
----------------------------------------
看看D301的线路,在杭州下去不老少人,车厢满员的可能相当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6日08:20 中国青年报
“在黑漆漆的、竖起来的车厢里,只有抓着观景窗边的不锈钢扶手,一节节地爬、爬、爬……大约13分钟,终于爬完了像深井一样的20米……”
从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后,福建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刘洪涛(微博)的手机几乎一直“正在通话中”。此时,在温州南执行采访任务的他,也在被众多媒体采访着。因为,灾难来袭时,他的身份不仅是一名记者,也是D301次列车上的一名乘客。
脱轨、坠桥,恐惧、绝望,命悬一线、死里逃生,刘洪涛与6节“特殊”的车厢上的乘客一道,经历了那场也许永生难忘的惊心动魄。
“我就在竖起来的那节车厢里”
观察事故现场的那幅新闻图片,有一节车厢似乎格外醒目:它高高竖起、悬在桥架与地面之间,它就是D301次列车的四号车厢。
“我就在竖起来的那节车厢里。”刘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第一句话就道出了他当时的处境。
7月23日晚,当D301一步步接近D3115时,刘洪涛正在行驶的D301四号车厢的软包里睡觉。他不会想到,短短十几秒钟后,身边的世界就会天翻地覆,水平的车厢会高高竖起,变成一口“深井”。
突然,剧烈地碰撞和颠簸一下子袭来,让他从梦中惊醒。
这是一阵连续不断地、紧密地颠簸,刘洪涛感到身下的每一个轮子,都咯噔、咯噔地发出巨响,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像是要跳起来往外砸、往外蹦。“列车发出很快的‘咣!咣!咣!’的声音,太强烈了。我却感觉还在前进,像骑木马一样颠簸着前进。”
下一瞬间,惊醒的刘洪涛发现自己已经从铺位上“躺”到了墙上。他知道的是,出事了。火车有扭动和翻转,终于“停稳”后,四下漆黑一片。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D301前三节车厢都已从高架桥坠落,横在了二三十米“落差”的地上。第五节车厢以后部分仍留在高架桥上,而“连”在它们中间的,正是自己乘坐的四号车厢。
第一反应是给老婆打个电话
和地球上大多数人一样,从来没有遇到过火车脱轨、坠桥的刘洪涛,第一反应是恐惧、茫然与无助。
“惊醒的一刹那,面对的是全然不同的未知,你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他这样告诉记者,口气平和,但遥远,也许因为,其中隔了生死那么远的距离。
孤独加剧了他的恐惧。
刘洪涛当时坐的是软包间,一个小包间有两个下铺,被分别卖给6个人,当坐票用。但在灾难来袭时,其他乘客在前面的站都已经下车了,刘洪涛是彻底的孤身一人。
“密闭的环境,狭小的空间,我独处一室,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情景,不知道能不能出去,甚至不知道列车还会不会二次倾覆,我不敢轻易移动。”
所有的未知加在一起,刘洪涛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无助。稍微安静下来之后,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在黑暗中给妻子打个电话。
“我希望,至少我能给家人留下一句话。”事后想起来,这就是他第一反应的全部动机。
此时的刘洪涛,还不确定自己刚刚经历了一次火车坠桥。
刘洪涛后来回忆,那段可能成为他的“遗言”的第一句话是:“老婆,火车可能翻了。”
第二句是:“你不要担心,我现在先看看能不能出去,等会儿,我再和你联系。”
挂断。
“虽然我听到,接到我的电话后她很着急,甚至快崩溃了,但是我不想善意地欺骗她:‘老婆我爱你,没事,好好睡吧。’”他坦承,“可能这就是我的性格吧,作为丈夫,我想最起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给她一句真话。”
跑!跑出去!可怎么跑?
刘洪涛打电话给妻子的时候,看了一下时间,夜里8时45分。
恐惧稍稍平复,然后,他本能地想到了求生。跑!跑出去!上面下面全是乘客的询问、呼救。
但是,一口竖起来有如深井的车厢,怎么跑?
此时的刘洪涛还躺在软包里,不敢动。“总共就是个四方形的密闭空间,无非是躺在哪一边墙上的问题。”回忆当时的惊险,他终于可以带上一丝黑色幽默。
但回到7月23日晚上,他的第一道生死关卡,却是独自举起那个“四方形的密闭空间”的门,爬到走廊里去。
然而,车厢竖起来后,本来就很重的软包车门,变得必须用力往上推,才推得开。“没有任何人帮你的话,谁来给你推门?我如果要推着门,上半身出来的话,很可能半截会被中途落下的车门挤住,把自己挤死。”
但为了求生,刘洪涛必须冷静。他为自己制订了第一步计划:先找着鞋。
用手机照亮,他穿上了鞋,然后把行李规整好,电脑、证件和手机都带着。“随身携带的几件行李很珍贵,比如我的笔记本电脑,里面有我前两年学习的所有积累。”
然后,他把一只双肩背的、装得满满的大书包,卡在了软包门中间,把门撑住,自己就从这个撑起的缝隙里,慢慢爬到走廊上。“让包为我牺牲一下,然后再把包拽出来。”他当时这样想。
但当刘洪涛再拽包时,发现装得满满的双肩包,已经在软包门的重压下,再也拽不出来了。“压力太大了,我在往下滑,一边拽,一边滑。再滑,就够不着了!”
旁边一位同车厢的大哥奇怪了,冲着刘洪涛喊:“现在还想什么行李不行李,快逃命吧!”
“这包行李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托我带回他家的东西。”告诉记者这句话时,他口气有些停顿,“这并不是我的东西,拽不出来了就没法给朋友一个交代。”
但当时情况危急,没有办法,他只有舍包而去。
踏上地面共用了13分钟
到了走廊,另一个关卡横在刘洪涛面前:没有地面!在一口深井里,没有支撑物,怎么爬才能不“坠落”?哪里是出口?“人不是壁虎。”他认真地告诉记者,当时,火车走廊观景窗户边的不锈钢扶手,成了他们的生命通道。
“就是那种横的、一节一节的、短短的扶手,同样的高度,正常时是一道断断续续的、水平的线,竖过来,就是垂直的线。”当时的刘洪涛,和车厢里的其他乘客一起,抓着一节节的生命通道,一寸寸地往下滑。“滑到根上,再抓下一节。”
就这样滑了多久?自称“对数字不敏感”的刘洪涛,想了一下,说将近20米,是有的。
接下来,是最后一道关卡:找不到门!
四号车厢坠桥时,车门已走不通了,乘客开始敲碎玻璃自救。“有一位冷静的乘客,希望把玻璃砸烂,给大家找条路。但是玻璃太坚硬了,双层玻璃,用很大的劲才能敲碎里面一层,外面敲不碎。”
此路不通。
临近绝望时,乘客们发现,另有一道门!“我们后来发现,竖着的车厢已经断开,有一个裂缝,夹角处的一个口子可以爬出去。”刘洪涛发现,在一片漆黑中爬到最后,“已经分不清是车厢的口子还是连接处的口子了,只知道,爬到地上就可以匍匐爬出来了。”
惊心动魄后,当刘洪涛终于踏上地面时,手机显示8时58分。
从给妻子打电话,到完全脱离危险,他用了13分钟。“有一些敲碎的玻璃碴划出的轻微擦伤,还有下到地面时,裤腿、鞋、包上沾了很多泥。其他的,还好。”
“其实,人是很坚强的,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一个坚强的支柱。”讲完整个过程后,他说。
“如果没有那位牺牲的司机,可能脱轨的不止这几节”
当刘洪涛乘坐的D301撞上D3115的一刹那,据后来他采访的一位旅客说,当时时速表显示的速度是212公里/小时。
“事故发生时,没有乘务员或列车工作人员的救援吗?”记者问。
“乘务员,我没找到。但大家都是受难者,乘务员也是。”亲历过事故全程的刘洪涛,平静地说,“司机已经牺牲了。当时他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列车员了。”
回忆当时的情景,刘洪涛对那名牺牲的D301司机,更多的是理解与感恩。
“每小时212公里撞上前方,你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他反问,“在这一刹那,司机进行了很及时地、猛烈地刹车,如果没有那个紧急制动的话,可能不光我们这节车厢,后面很多车厢的旅客,也不可能活着出来。”
“司机当时死得那么惨,制动闸穿过他的胸部,当场死亡。”他最后告诉记者,“我觉得当时列车上幸存下来的乘客,应该感激这位优秀的司机。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4 层
🙂你在故意曲解我的观点么? 1 华丽的吟游 字355 2011-07-27 21:20:15
🙂歪曲你观点?笑话!怕是揭露真相吧。还外宾呢。 5 江南江北 字34 2011-07-27 21:40:21
🙂我也纳闷,到底是什么信号系统故障 2 牵着一只大猫 字560 2011-07-27 20:00:34
🙂不加选择的相信600人的,几乎都是不会思考的人
🙂香港党报,文汇报吧 华丽的吟游 字129 2011-07-27 20:10:09
🙂公布名单对那些定向怀疑的人有用吗? 2 江南江北 字79 2011-07-27 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