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再说运十, 及航空工业基础的产生 -- az09
整个80年代90年代,都是军工企业特别是三线企业的调整期。国家也绝拿不出“全方位的巨额投入”的钱。
中航当时分为一集团和二集团。一集团选择重点投入,二集团基本自找活路。
“1999年之后,没过几年。。。整整齐齐的欧洲进口的数控加工中心排得跟矩阵式的。 然后呢, 转过一个车间, 到另一个车间, 还是一样! 那车间也排得跟矩阵式的。”--黎明红旗属一集团,他们装备得早一些。去二集团的成发当时则完全是另一个景象,车间一排排的老床子,其中不少大约50年代就开始使用的吧。当然成发后来民品搞的很不错,也发展起来了,07年12月搬的新厂房,老床子换了一半。即便如此,当时不久前还有退休工人积聚厂门口闹事。而且成发在成都市内,不算三线企业。(关于成发老厂搬迁,贾樟柯有电影《二十四城记》。)
实际到2005年左右,由于国内的大发展,即使乡镇个体上点规模的(如常州三维)也普遍能买得起五维数控叶片加工中心了,而且每家都不是一台两台。倒退3年他们想都不敢想。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所以,1999年是个重要转折点。 52 az09 字2734 2011-08-14 09:03:51
🙂当初一度航空口的设备也是领先全国的 1 桥上 字0 2011-08-18 05:31:10
🙂关键是,买这些设备的钱哪里来的 2 yg1993 字188 2011-08-15 02:52:09
🙂99年开始并非"全方位的巨额投入",而是重点的"杀手锏"
🙂呵呵, 俺的帐算得出粗了些。 7 az09 字366 2011-08-14 23:04:23
🙂现在回头看,运十当时就是过了个家家 12 fuxd2002 字638 2011-08-15 02:32:17
🙂不过这个家家,哪整一支知道怎么造民用飞机 3 笑柄 字238 2011-08-25 04:33:24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6 fuxd2002 字843 2011-08-25 08: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