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最近的一点思考(1) -- 井底望天
首先,既然您有无视我的发言保持沉默的权力,那我也有就您的观点继续发表看法的权力,这个我们两者是平等的。
其次,我是部分认可您的观点的,我认为我在这里所说的是对您观点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您固然可以认为我说的没有丝毫营养,但没有必要认定我是站您的对立面来砸场子的,这个您过于紧张了。
概括一下,我说的其实就这几个意思:
1,东西方思维不是对立的
2,思维不是导致东方没产生现代科学的决定性因素(有影响,但有更深层原因)
3,儒化对东方思维的影响有一个漫长且演变的过程,这里面的机制您没有表述清楚。
关于第一点,我觉得其实您也是认可的。我的观点是东方思维可以包容并且必然包容西方思维,不过西方思维自己未必这么认为。西方思维一个重要的倾向是还原论,即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中国没有催生现代科学,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加速发展)还原到若干对立的范畴上去,比如您对东西方思维所作的一系列概括,这些概括并不是有错,但有偏颇之处。我从绘画的角度做了一点说明,您就认为我是您的对立面,认为我是在反驳您,这恰恰是我说的,您的这个讨论框架基础就是二元对立。您针对我观点的批评,包括那一大段所谓避免“极其厌恶情况”的预先声明,并不是对我观点的厌恶,也不是对我辩论方式的厌恶,而是您对二元对立架构本身的厌恶,即这个简单的模型可以说清楚一部分问题,还有一些说不清楚,还需要打补丁。而您自己是很清楚这种局限性的,所以对我打补丁的行为很反感。据我总结,所有形式逻辑很好并且偏好这种思维的人,都有这种内在紧张感。不过我讨论(PK)的基点是这样能激发我的思维活力,如果这会造成您的不快,先致歉了呵呵。
至于这个美术的问题,我说“西方绘画到毕加索后就很难发展了,陈丹青说美术在摄影成熟后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实际上说的是西方绘画。”您认为我诬蔑您贬低东方艺术,进而我要通过打击西方美术、西方思维来攻击您的观点,来挺东方艺术,来弥补我受伤害的感情。这实在是欲加之罪了。首先,“西方绘画到毕加索后就很难发展了”这不单是我前面观点的合理推论,也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后半句是陈丹青在一个公开场合发表的观点,他是学油画出身的,所说的必然是针对他这个领域而言,就事论事,这里面贬低了谁,抬高了谁,谁的感情受到了伤害呢?如果您从发展的角度说,中国绘画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丝毫的发展,无非是花鸟虫鱼,才子佳人吗,无非是亭台楼阁,帝王将相吗,我也完全能接受,不会觉得感情受到伤害。何必用“诬蔑”这种重量级的词汇来对待一种批评性意见呢,呵呵。
关于抽象/形象的问题,这个我确实没按照您所说的抽象的概念来论述。您所说的抽象,实际不是指西方绘画的内容,而是它背后存在的空间构型和几何规律,这些东西是支撑西方绘画的骨架和内在本质,是这个意思吧?关于这一点,我有必要详细论述一下。
平面艺术的发展方向,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在有限的容量内涵盖尽可能多的信息。美感是一种信息,立体感也是信息。学过素描的人都知道,有立体感的要诀是一定要有光源和阴影,也就是通过明暗变化来确立物体的空间位置感。
但这是针对静物而言,如果发展到影像就有些区别。一个运动的物体在银幕上留下的是个模糊的轨迹,要使运动影像具有立体感,诀窍是一定要具备上下、左右、前后三个轴向上的运动,不然就会平面化。好莱坞电影好看的秘诀就在于它一定具备三个轴向上的运动。
但这些仍然是不够的,卡梅隆为什么要力推3D电影?就是因为他要保持好莱坞的技术领先性。我们知道,目前的3D技术是用人两眼的视差来对物体的位置产生判断,进而增强运动物体的立体感。不知大家看了《阿凡达》有没有这种感觉:里面的物体太多了,有点“满”的感觉,一部电影看完觉得很累。这实际上是卡梅隆在测试观众对3D影像信息量的承受极限。而他下一步的措施就是提升目前的影像帧率,进一步提高信息量。【文摘】48帧带来了什么?电影的下一个技术革命
那么再下一步是什么呢?我预测,就是《星球大战》中机器人R2D2为卢克播放莱阿公主求救的那种全息影像。
这种影像不仅本身就是立体的,更重要的是随着视角的变化,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不同面,这个就是信息量的提升,也就是您所说的“立体思维”。而这种思维体现最明显的就是《黑客帝国》中率先出现的“子弹时间”。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时间不动”,即在多次观察的过程中,因时间变量的变化而导致物体状态的变化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子弹时间”是用N台摄像机组成的环形阵列拍摄的。)理论上,多次观察的结果必须保证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才能保证还原出“那一刻”的全信息,而东西方思维恰在此处体现出本质的差别。东西方思维都承认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后有抽象的内在的本质。但观察必有时间性,而西方思维或者说西方科学成立的必要前提是,多次观察的效果是均衡的,对于时间是平等的,而东方思维质疑的恰恰就是这一点。东方思维认为物体在不断变化,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所抽象出的规律,未必能无差别的应用于所有时间内的所有物体。量子力学的成功实际上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对于复杂系统更是如此。
总结来说,西方思维或者说形式逻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形式相同,可以套用”,“多次重复,效果不变”,用一句话就是“一根筋”。而东方思维的突破或者包容性在于,它承认一根筋的有效性,但西方思维是自洽而不完备的,在上述两个前提存在的情况下,西方思维是一种经济的解决方案,而在此情形之外,便是东方思维的用武之地了。
如果您质疑我的观点,不妨先说明一下,为什么儒家思想必然不能催生逻辑思维。您已对我高挂免战牌,不过这是您自己提出的观点,还是可以继续展开的,不必自我限制。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你不用简短地说了,我认为我们双方交流得很困难 10 非闲人 字2713 2011-08-17 10:55:50
🙂恕我直言,你有点反应过激了 加东 字110 2011-09-02 22:02:03
🙂这种对论你肯定不是对手,得有情罗教主出山 1 心文连博 字128 2011-08-21 00:35:14
🙂呵呵,这个要说清楚
🙂此文阐述还不尽完善,应新开主贴讨论一下。 花差花差农民 字0 2011-08-16 20:37:16
🙂谢谢,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达闻奇 字54 2011-08-17 08:03:17
🙂简单地说,俺认为是演绎和归纳的区别 14 花差花差农民 字521 2011-08-17 19:30:33
🙂赞! 达闻奇 字348 2011-08-17 23:33:12